1701175144
(一)波颇
1701175145
1701175146
波颇(意译光智,565—633),全名波罗颇迦罗蜜多罗(意译明知识、明友),中印度人,出身刹帝利种姓,自幼出家,精晓禅律,曾在印度那烂陀寺从戒贤学《十七地论》(即《瑜伽师地论》)。后携同道俗10人到西突厥叶护可汗所在地传教,受到很高的礼遇。
1701175147
1701175148
唐武德九年(626),高平王李道立出使西突厥,邀与东归,贞观元年(627)十一月到达长安,敕住大兴善寺。唐太宗贞观三年(629)降诏有司召请道学兼优的高僧19人协助波颇译经。玄谟、僧伽等人译语,崛多律师证译,法琳、惠明、慧赜、慧净等人执笔并参酌文义整理成文,负责证义者有慧乘、法常、慧朗、昙藏、智解、智首、僧辩、僧珍、道岳、灵佳、文顺等人,又敕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太子詹事杜正伦、礼部尚书李孝恭等人参助诠定,右光禄大夫太府卿萧瞡担任监护,“百司供送,四事丰华”。可见唐太宗对初设国家译场是极为重视的。译场先后设于大兴善寺、胜兴寺。波颇于贞观七年(633)逝世,年六十九岁。
1701175149
1701175150
波颇是唐代第一位在朝廷直接主持的译场译经的高僧,在近五年的期间,共译经3部38卷。
1701175151
1701175152
《宝星陀罗尼经》十卷
1701175153
1701175154
是《大集经·宝幢分》的异译别行本,但篇幅大一倍,实为密教经典。
1701175155
1701175156
《般若灯论释》十五卷
1701175157
1701175158
印度分别明(即清辨)著。论释龙树的《中论》,藏文译本为《般若灯根本中论注》。内容是对外道和小乘部派观点的批判,运用因明立量论证中观理论,认为在世俗谛范围是一切皆有,但在第一义谛则“皆空无体”。另对瑜伽行派的“三性”和“种子熏习”思想也有批评。据近人对照藏译本考察,原本《观涅槃品》有集中批评“三性”的内容,但在唐译本中没有译出。[73]
1701175159
1701175160
《大乘庄严经论》十三卷
1701175161
1701175162
印度无著著。针对小乘佛教“大乘非佛说”的观点,谓大乘“真是佛说”,论释菩萨修行和果位、唯识理论等。其《菩提品》论证众生有佛性,与佛无别及转八识成四智,由四智成佛三身等内容,最具特色。李百药写的序中称此“最为微妙”。是瑜伽唯识学派的重要论书之一。
1701175163
1701175164
(二)那提
1701175165
1701175166
那提,意译福生,中印度人,善声明和训诂之学,曾在大夏(此当指缚喝罗,在今阿富汗国北境的巴尔赫)受任“文士”,后往执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国)、南海诸国传教。听说中国盛行大乘,佛法兴盛,在唐高宗永徽六年(655)携带从各地搜集的500余夹约合1500部大小乘经律论的梵本到达长安。朝廷奉敕将他安置住于大慈恩寺。然而当时正值“玄奘法师当途翻译,声华腾蔚,无由克彰,掩抑萧条。”(《续高僧传》卷四《那提传》)因为得不到推荐,不能从事译经。
1701175167
1701175168
显庆元年(656),那提奉敕出使崑仑(泛指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诸国“采取异药”。南海诸王对他十分信敬,为他建寺度僧,请他传法。龙朔三年(663),那提回到长安大慈恩寺,想翻译佛经,然而原从印度带来的大部分梵本经典已被玄奘带走(当时玄奘在玉华宫)[74],仅从留下的梵本中译出《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又名《八曼荼罗经》)、《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阿咤那智经》三部各一卷,由禅林寺慧泽译语,丰德寺僧道宣缀文并制序。
1701175169
1701175170
此后,那提又奉敕到真腊国(今柬埔寨国)采药,然而一直未归。道宣因协助他译过经,曾从大夏和西域“梵僧”了解过他的情况,说那提“乃龙树之门人也,所解无相,与奘颇反[75]。……深解实相,善达方便,小乘五部毘尼、外道四韦陀论[76],莫不洞达源底,通明言义,词出珠联,理畅霞举”。他撰有《大乘集义论》四十余卷,正当在着手翻译之时被派奉敕出国。
1701175171
1701175172
看来那提是中观学派的论师,与奉瑜伽唯识为宗的玄奘在见解上是有差异的,因而没有得到玄奘及其门人的信任及时将他吸收到译经班子内。作为一代著名律师和佛教史学家的道宣,在所撰《续高僧传·那提传》中对那提的遭遇深表同情,叹息“知人难哉,千龄罕遇”,“委命斯在,呜呼惜哉”![77]
1701175173
1701175174
(三)地婆诃罗
1701175175
1701175176
地婆诃罗,意译日照,中印度人,通大小乘,博晓四部《阿含经》,“尤工咒术,兼洞五明”。在唐高宗仪凤初年(676)至武周垂拱末(688),在东都太原寺(后改大福先寺)、西京太原寺(后改西崇福寺)及弘福寺译经18部34卷,其中重要的有:
1701175177
1701175178
《大乘显识经》二卷
1701175179
1701175180
与隋阇那崛多译《移识经》为同本异译。
1701175181
1701175182
《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
1701175183
1701175184
是晋译《华严经·入法界品》的补译,与唐译《华严经》卷七十六后半至卷七十七初相同。
1701175185
1701175186
《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
1701175187
1701175188
也称《神通游戏经》,与晋竺法护译《普曜经》为同本异译。
1701175189
1701175190
《证契大乘经》二卷
1701175191
1701175192
与北周阇那耶舍译《大乘同性经》为同本异译。
1701175193
[
上一页 ]
[ :1.7011751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