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77125e+09
1701177125 吾受托先师,传兹密印,远自达摩菩萨导于可,可进于璨,璨钟于信,信传于忍,忍授于大通,大通贻于吾,今七叶矣。尸波罗蜜(按:即戒)是汝之师,奢摩他(按:即止、禅定)门是汝依处。当真说实行,自证潜通。不染为解脱之因,无取为涅槃之会。(《大照禅师碑铭》)
1701177126
1701177127 这是向弟子宣述自达摩以来的传法世系,自认为是继菩提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神秀之后的第七世,以他为首的北宗当然是继承达摩禅法的正统法系。又说应当重视持戒和修习禅定,做到断除烦恼的“不染”和舍弃取舍意向的“无取”就能达到解脱。
1701177128
1701177129 禅宗重视传法世系,而最早提出禅宗祖统说的正是北宗。此前,在法如(638—689)死后有人写的《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行状》已经提出从菩提达摩至弘忍—法如的传法世系,是以法如作为继承达摩禅法的第七世。普寂是神秀的嗣法弟子,自然要出来修改北宗内部已有的这种说法,把神秀作为直承弘忍的第六世,而自许为第七世传人。由于普寂在当时所处的显赫地位和在佛教界的巨大影响,这种说法在北方十分盛行。李邕《嵩岳寺碑》(《全唐文》卷二六三)、净觉《楞伽师资记》皆以神秀继承弘忍,以普寂继承神秀的。但是,以法如为第六世传人的说法仍有影响,例如在比《楞伽师资记》稍后的北宗史书《传法宝记》中就是以法如为第七代祖的。
1701177130
1701177131 此年八月二十四日,普寂在兴唐寺去世,享年八十九岁,诏谥普寂“大照禅师”之号,令归葬嵩岳寺。普寂的弟子有惠空、胜缘等,其侄坚意曾任嵩岳寺寺主。唐密宗高僧、著名天文历法学家一行(673—727)也曾从普寂受传禅法。洛阳大福先寺僧道璇(702—760)曾从定宾学律,从普寂学禅法和华严宗教义,在开元二十三年(736)应日僧普照、荣睿之请在鉴真赴日之前东渡日本传律学、华严宗和北宗禅法。独孤及(725—777)《舒州山谷寺觉寂塔隋故镜智禅师碑铭》(载《全唐文》卷三九○)说普寂有门徒万人,“升堂者六十有三”,有弟子宏正,门人很多,“或化嵩洛,或之荆吴”,影响很大。[151]
1701177132
1701177133 (二)北宗的禅法
1701177134
1701177135 以神秀、普寂为代表的北宗,继承从达摩以来的强调通过坐禅达到心识转变的禅法,特别直接继承和发展道信的“守一”、“看心”禅法以及弘忍的“守心”的禅法,提出比较系统的以“观心”、“看净”为主旨的禅法,曾在北方地区盛行一时。
1701177136
1701177137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敦煌遗书中发现大量早期禅宗文献以前,流传于社会上的禅宗典籍对北宗禅法仅有个别的零散的介绍。随着国内外学者对敦煌禅籍的深入调查和研究,从中发现不少属于北宗的史书和传授禅法的语录。其中的《观心论》[152]、《大乘五方便》[153]等文献,被认为是记述北宗神秀法系的重要禅法著作。依据神秀、普寂等人传记中的有关记载和这些禅法著作,可以对北宗禅法思想有比较系统的了解。
1701177138
1701177139 1.神秀、普寂和北宗禅法
1701177140
1701177141 从达摩到弘忍都根据大乘佛教佛性论的观点,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与佛一样的本性,称为佛性或自性、本心等,它本来是纯洁清净的,只是由于受到情欲妄念的染污才失去它本来的光泽,如果通过专心坐禅修行在内心彻底断除情欲杂念,就可使清净本性显现,达到觉悟解脱。神秀及其弟子普寂等人仍然是按照这种思维模式提出自己的禅法主张的。
1701177142
1701177143 关于神秀、普寂的禅法,在《观心论》、《大乘五方便》以外的禅宗文献中也有概要的记载。《楞伽师资记》的《神秀传》记载,神秀生前把自己的禅法归结为“体用”二字,称为“重玄门”、“转法轮”;引证《涅槃经》中的“善解一字,名曰律师”(出自南本《大涅槃经》卷三《金刚身品》,文字有异),说“文出经中,证在心内”;问:“此心有心不,心是何心?”又云:“见色有色不,色是何色?”这里的“体”可解释为“心”、“真如”、“实相”、“佛性”;“用”则是心的作用,也指真如佛性显现的万象,教人借观想“体用”、“心色”等来体悟心、佛性是万有之本、之源。张说《大通禅师碑铭》说:
1701177144
1701177145 其开法大略,则专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其入也,品均凡圣;其到也,行无前后。趣定之前,万缘尽闭;发慧之后,一切皆如。特奉《楞伽》,递为心要。[154]
1701177146
1701177147 是说神秀以《楞伽经》的思想作为禅法的要旨,主张通过坐禅“息想”、“摄心”,摒弃一切情欲和对世界万象所持的生灭、有无、凡圣、前后等差别观念,达到与“实相”或“真如”相契合的精神境界。敦煌本《六祖坛经》所载神秀呈给弘忍的表述自己禅法见解的偈颂是:
1701177148
1701177149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1701177150
1701177151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敦煌本《六祖坛经》)
1701177152
1701177153 意为众生皆有达到觉悟(菩提)的素质,先天所秉有的佛性之心如同明镜一般洁净,应当勤加修行,不要使它受到情欲烦恼的污染。张说所写《大通禅师碑铭》最后的铭文中也用“心镜外尘,匪磨莫照”的句子来称颂神秀的禅法。
1701177154
1701177155 普寂在禅法上继承神秀。在他最初到玉泉寺投师神秀时,神秀让他阅读《思益梵天所问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和《楞伽经》,说:“此两部经,禅学所宗要者。”(李邕《大照禅师碑铭》)《思益经》着重讲般若的空和中道的思想;《楞伽经》讲清净心性和心识的转变的问题。普寂长期在洛阳的兴唐寺向僧俗弟子传授禅法,据《大照禅师碑铭》的记载,其禅法要旨是:
1701177156
1701177157 其始也,摄心一处,息虑万缘。或刹那便通,或岁月渐证。总明佛体,曾是闻传,直指法身,自然获念。滴水满器,履霜坚冰。故能开方便门,示直宝相;入深固藏,了清净因。耳目无根,声色亡境,三空圆启,二深洞明。
1701177158
1701177159 大意是说,通过集中精神坐禅,断绝对世界万有的思念,或在极短时间,或用很长时间,便可进入觉悟的境界。修行者首先要对作为自身觉悟的内在依据的佛性,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佛身有所了解,然后向着成佛的目标努力修行,便可自然而然地使愿望得到实现。此如滴水不断可使器满,履霜过后隆冬将至那样,是个渐进的过程。修习禅定,引发智慧,此为“开方便门”;由此体悟自身本具佛性(或称如来藏),是觉悟之因;认识诸法性空,心、色(包括耳目、声色等)俱空,从而达到空、无相、无愿(断绝欲望意念)的三解脱门境界,洞达人、法“二无我”之深理。
1701177160
1701177161 慧能离开弘忍后到南方传法,开创南宗。他的弟子神会为扩大南宗的影响,到河洛一带地方传法,批评北宗所传禅法是引导人们渐悟的“渐教”,说北宗神秀、普寂的禅法要领是:“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唐独孤沛《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155]华严宗五祖宗密对华严、禅并重,以上承神会自许,在他的禅学著作中对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禅也有不少的介绍。其《圆觉经大疏抄》卷三之下把北宗禅法的特点概括为“拂尘看净”。在《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裴休拾遗问》)卷二说:“北宗意者,众生本有觉性,如镜有明性,烦恼覆之不见,如镜有尘暗。若依师言教,息灭妄念,念尽则心性觉悟,无所不知,如磨拂昏尘,尘尽则镜体明净,无所不照。”他在《禅源诸铨集都序》中则把北宗归到所谓“息妄修心宗”之内,说此宗主张的禅法是:“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拂拭,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趺宴然,舌拄上颚,心住一境。”
1701177162
1701177163 据以上所述,神秀、普寂一系的北宗禅法的基本要点是:(1)重视坐禅,在禅定中“观心”、“摄心”、“住心看净”;(2)观心、看净是一个心性修行的过程,通过观空和“息想”、“息灭妄念”(拂尘)等,深入认识自己本具清净的佛性,并循序渐进地灭除一切情欲和世俗观念,达到与空寂无为的真如佛性相应的觉悟境界。
1701177164
1701177165 敦煌本《观心论》和《大乘五方便北宗》等早期禅宗文献的发现,使我们能够对上述北宗禅法有更集中更系统的了解。
1701177166
1701177167 2.《观心论》的禅法思想
1701177168
1701177169 《楞伽师资记》明载神秀生前“不出文记”,那么《观心论》有可能是他的作品吗?正如史书说弘忍生前“不出文记”而有《修心要论》传世一样,神秀也许自己不从事写作,但并不意味着他的弟子没有机会把他传授的禅法记载下来并整理成文书。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百载:“《观心论》,大通神秀作。”实际是记述神秀的禅法语录。经考察,《观心论》的思想与现存其他禅宗史书中所零散记载的神秀的禅法主张是一致的。
1701177170
1701177171 下面依据铃木大拙的《观心论》五本对校本(以其中的朝鲜本为主),并参照有关神秀的史料,仅对此论的思想仅介绍两点。
1701177172
1701177173 (1)认为“心者万法之根本”,唯有“观心”才是达到觉悟的捷径。《观心论》开头载:“问曰:若有人志求佛道,当修何法,最为省要?师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行,最为省要。”所谓“观心”,就是以心作为观想内容的禅定。神秀认为“观心”可以统括一切修行,是达到解脱的最简便易行的方法。那么,观心为什么这样重要呢?《观心论》解释说:
1701177174
[ 上一页 ]  [ :1.7011771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