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88888e+09
1701188888
1701188889 以上所说之佛法非宗教及哲学,仅略举其大概。若欲详知者,有南京支那内学院出版之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一卷,可自详研,即能洞明其奥义也。
1701188890
1701188891 四、佛法非违背于科学
1701188892
1701188893 常人以为佛法重玄想,科学重实验,遂谓佛法违背于科学。此说不然。
1701188894
1701188895 近代科学家持实验主义者,有两种意义。
1701188896
1701188897 一是根据眼前之经验,彼如何即还彼如何,毫不加以玄想。
1701188898
1701188899 二是防经验不足恃,即用人力改进,以补通常经验之不足。
1701188900
1701188901 佛家之态度亦尔,彼之“戒”“定”“慧”三无漏学,皆是改进通常之经验。但科学之改进经验重在客观之物件,佛法之改进经验重在主观之心识。如人患目病,不良于视,科学只知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法则努力医治其眼以求复明。两者虽同为实验,但在治标治本上有不同耳。
1701188902
1701188903 关于佛法与科学之比较,若欲详知者,乞阅上海开明书店代售之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著者王小徐,曾留学英国,在理工专科上迭有发现,为世界学者所推重。近以其研究理工之方法,创立新理论解释佛学,因著此书也。
1701188904
1701188905 五、佛法非厌世
1701188906
1701188907 常人见学佛法者,多居住山林之中,与世人罕有往来,遂疑佛法为消极的、厌世的。此说不然。
1701188908
1701188909 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绝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宏愿,不惟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
1701188910
1701188911 由是可知谓佛法为消极厌世者,实属误会。
1701188912
1701188913 六、佛法非不宜于国家之兴盛
1701188914
1701188915 近来爱国之青年,信仰佛法者少。彼等谓佛法传自印度,而印度因此衰亡,遂疑佛法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此说不然。
1701188916
1701188917 佛法实能辅助国家,令其兴盛,未尝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印度古代有最信仰佛法之国王,如阿育王、戒日王等,以信佛故,而统一兴盛其国家。其后婆罗门等旧教复兴,佛法渐无势力,而印度国家乃随之衰亡,其明证也。
1701188918
1701188919 七、佛法非能灭种
1701188920
1701188921 常人见僧尼不婚不嫁,遂疑人人皆信佛法必致灭种。此说不然。
1701188922
1701188923 信佛法而出家者,乃为僧尼,此实极少之数。以外大多数之在家信佛法者,仍可婚嫁如常。佛法中之僧尼,与他教之牧师相似,非是信徒皆应为牧师也。
1701188924
1701188925 八、佛法非废弃慈善事业
1701188926
1701188927 常人见僧尼唯知弘扬佛法,而于建立大规模之学校、医院、善堂等利益社会之事未能努力,遂疑学佛法者废弃慈善事业。此说不然。
1701188928
1701188929 依佛经所载,布施有二种,一曰财施,二曰法施。出家之佛徒,以法施为主,故应多致力于弘扬佛法,而以余力提倡他种慈善事业。若在家之佛徒,则财施与法施并重,故在家居士多努力作种种慈善事业,近年以来各地所发起建立之佛教学校、慈儿院、医院、善堂、修桥、造凉亭乃至施米、施衣、施钱、施棺等事,皆时有所闻,但不如他教仗外国慈善家之财力所经营者规模阔大耳。
1701188930
1701188931 九、佛法非是分利
1701188932
1701188933 近今经济学者,谓人人能生利,则人类生活发达,乃可共享幸福。因专注重于生利。遂疑信仰佛法者,惟是分利而不生利,殊有害于人类,此说亦不免误会。
1701188934
1701188935 若在家人信仰佛法者,不碍于职业,士农工商皆可为之。此理易明,可毋庸议。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观之,似为极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虫。但僧尼亦何尝无事业,僧尼之事业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间接直接有真实大利益于人群者正无量矣。
1701188936
1701188937 十、佛法非说空以灭人世
[ 上一页 ]  [ :1.7011888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