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90421
学习分几个学程:第一学程学《四分含注戒本》《戒相表记》,如前所述,一共二册多;第二学程学《随机羯磨》一册,以上二学程学完,就能大概知道律学大纲。《戒本》《羯磨》都必须诵读;第三学程学《行事钞》中选择讲《资持记》。学生自己阅读《比丘尼钞》及其他;第四学程略讲《戒本疏》。学生自己阅读《义钞》及其他;第五学程略讲《羯磨疏》。
1701190422
1701190423
如果能尽力研习,有中人天资的学生经过约四五年的时间就可学完。但前提是要有恒心,决不间断。还必须心思精细,决不粗心浮躁,这样才能圆满完成学业。
1701190424
1701190425
我在前年二月,发下弘扬律法的誓愿后,五月居住在某寺,就由寺主发起,想要创办律学院。只是因为寺主与我意见稍有不同,后来寺主也不再主事,此事就放下了。以后又有几处寺庙,约我去他们那里办律学院,我根据以前的经验深知其中的困难,所以都没有承诺。只是在宁波白衣寺门前存了一个“南山律学院筹备处”的牌子,我答应为他们培养两三个教员。在那以后,我制定了弘扬律法的办法:不立名目、不收经费、不多召集听众、不固定地址等。去年春天我在某寺,有几个人愿意和我学习律法。我为他们讲了四重、十三僧残,后来因故中止了。夏天住在某寺,又有数人来愿意和我学习律法,他们求道的愿望非常强烈,行为修持也很严谨。只是不久他们与寺主发生矛盾,所以去了别的地方。以后有几个以前就在这个寺里住的人,诚恳请求我给他们讲解律法。本来计划在八月开讲,可学的人七月就到其他地方就职了。所以此次在本寺讲解律法,可以说是我弘扬律法的第一步啊。
1701190426
1701190427
以上简略叙述了我发心弘扬律法后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我罪孽重、福分浅,断断不敢再希望举办什么大规模的事业。只是希望诸位师友奋力兴起,挑起传播南山宗的重担,高筑律法的大厦,使其广传世间。这是我所祝福祈祷的!
1701190428
1701190429
此次讲解之程度
1701190430
1701190431
初学——只是求解文义。
1701190432
1701190433
长期学——参考讲授法。
1701190434
1701190435
佛学院普通佛学课程中律学讲义
:止持,包括《含注戒本》《戒相表记》;作持,《随机羯磨》。简要显明每周学习两小时,一学年讲完,大约学习八十个小时,就可以掌握律学的大要。所以现在这个讲义酌立标准。如果在别的地方预讲的时间更多,可以再增加教材。如果在戒期内讲,预定时间仅仅在四十小时左右,就可以减少。
1701190436
1701190437
准备三本笔记簿:我所编写的讲义草稿,将来你们就可以参照它来继续教授初学者;听时做笔录;用笔做问答。
1701190438
1701190439
笔问笔答,有四方面好处:问词与答词都能详细说明;问者与答者都怀有郑重,决不潦草,各负责任;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自己讲授时的参考;在问答文中,选择精要的地方列入书中使之流传;
1701190440
1701190441
以后口头问问题,请原谅就不答复了。不对的地方请指正。讲课中遇到气弱可能要暂停。
1701190442
1701190443
1701190444
1701190445
1701190447
转身遇见佛:弘一大师修心录 律宗之难:二十年来刚刚入门
1701190448
1701190449
本文是弘一大师1935年12月(乙亥年十一月)在泉州承天寺律仪法会上的演讲。大师在此次演讲中讲述了律学中比较重要的著作,以及律宗在发展过程中的兴衰起伏。大师着重提到了一些古已湮没今又复现于世的极为珍贵的律学著作,叮嘱大家万万珍惜这极为殊胜的因缘,最好能发心专学戒律,以重兴律宗,继大师未竟之志。本文用白话写成,故没有进行翻译。
1701190450
1701190451
我出家以来,在江浙一带并不敢随便讲经或讲律,更不敢赴什么传戒的道场,其缘故是因个人感觉着学力不足。三年来在闽南虽曾讲过些东西,自心总觉非常惭愧的。这次本寺诸位长者再三地唤我来参加戒期胜会,情不可却,故今天来与诸位谈谈,但因时间匆促,未能预备,参考书又缺少,兼以个人精神衰弱,拟在此共讲三天。今天先专为求授比丘戒者讲些律宗历史,他人旁听,虽不能解,亦是种植善根之事。
1701190452
1701190453
为比丘者应先了知戒律传入此土之因缘,及此土古今律宗盛衰之大概。由东汉至曹魏之初,僧人无归戒之举,唯剃发而已。魏嘉平年中,天竺僧人法时到中土,乃立羯磨受法,是为戒律之始。当是时可算是真实传授比丘戒的开始,渐渐达至繁盛时期。
1701190454
1701190455
1701190456
1701190457
1701190458
丰子恺 画 丰子恺补题
1701190459
1701190460
大树被斩伐,生机不肯息。春来勤抽条,气象何蓬勃。
1701190461
1701190462
悠悠天地间,咸被好生德。无情且如此,有情不必说。
1701190463
1701190464
——子恺补题《重生》
1701190465
1701190466
大部之广律,最初传来的是《十诵律》,翻译斯部律者,系姚秦时的鸠摩罗什法师,庐山净宗初祖远公法师亦竭力劝请赞扬。六朝时此律最盛于南方。其次翻译的是《四分律》,时期和《十诵律》相去不远,但迟至隋朝乃有人弘扬提倡,至唐初乃大盛。第三部是《僧律》,东晋时翻译的,六朝时北方稍有弘扬者。刘宋时继《僧律》后,有《五分律》,翻译斯律之人,即是译六十卷《华严经》者,文精而简,道宣律师甚赞,可惜罕有人弘扬。至其后有《有部律》,乃唐武则天时义净法师的译著,即是西藏一带最通行的律。当初义净法师在印度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博学强记,贯通律学精微,非至印度之其他僧人所能及,实空前绝后的中国大律师。义净回国,翻译终毕,他年亦老了,不久即圆寂,以后无有人弘扬,可惜!可惜!此外诸部律论甚多,不遑枚举。
1701190467
1701190468
关于《有部律》,我个人起初见之甚喜,研究多年;以后因朋友劝告即改研南山律,其原因是南山律依《四分律》而成,又稍有变化,能适合吾国僧众之根器故。现在我即专就《四分律》之历史大略说些。
1701190469
1701190470
唐代是《四分律》最盛时期,以前所弘扬的是《十诵律》,《四分律》少人弘扬;至唐初《四分律》学者乃盛,共有三大派:一、相部律,依法砺律师为主;二、南山律,以道宣律师为主;三、东塔律,依怀素律师为主。法砺律师在道宣之前,道宣曾就学于他。怀素律师在道宣之后,亦曾亲近法砺道宣二律师。斯律虽有三大派之分,最盛行于世的可算《南山律》了。南山律师著作浩如渊海,其中《行事钞》最负盛名,是时任何宗派之学者皆须研行事钞;自唐至宋,解者六十余家,唯灵芝元照律师最胜,元照律师尚有许多其他经律的注释。元照后,律学渐渐趋于消沉,罕有人发心弘扬。
[
上一页 ]
[ :1.7011904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