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1117e+09
1701211170
1701211171 佛将我们所有一切造作分为三大类: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就是无所谓善与恶,如拿毛巾擦脸、喝杯茶,凡是这类的,称之为「无记业」。
1701211172
1701211173 善恶有标准,层次很多,通常讲的「五乘佛法」,就是五个标准: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每个阶层的标准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个不变的原理原则,就是利益众生的事业就是善业,利益自己的事业就是恶业。这个说法,初学的人不能接受,因为哪个人不为自己?佛法与世法的目的不同,佛法的目的是要做佛,而做佛一定要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我们之所以会生活在六道轮回里,就是因为自私自利的心太重,执着有个「我」,有「我」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因此,佛法教我们要破我执,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要为自己想,「我」才能淡化、才能断除。若起心动念还想着「我」,「我」的念头天天增长,你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修得好也不过是享天福而已,仍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因此,要想超越六道轮回,「我」非断不可。
1701211174
1701211175 《金刚经》云:「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无我相能超越三界,虽超越三界,但还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内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们虽然破了我执,但尚有法执存在。也就是说,「我相」没有了,尚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依旧出不了十法界。除非四相、四见断尽,方可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是法身菩萨。《金刚经》里,菩萨的标准是法身菩萨,不是十法界内的权小菩萨。所以,《金刚经》的要求,是要破四相四见。因此,佛的教学是真实的,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念念为众生着想,不要为「我」着想;处处为别人服务,不要求别人为「我」服务。「我」没有忘掉,决定在六道轮回。
1701211176
1701211177 轮回太苦了,如果我们真想离苦得乐,就要一心一意奉献给一切众生。这种奉献决定有好果报,种善因一定得善果。我们看到有些人在这一生当中得大富贵,但好像没有行什么善,甚至还做很多恶事,这是什么原因?善是他前生修的因,今生得果报。他这一生中没有遇到善知识,于是迷惑造业,由于造不善业,过去生中修的福报享尽,来生福报没有了,恶报就现前。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无非是一个因缘果报的循环、转变相续。
1701211178
1701211179 本经虽然是教初学的,但是直通如来果地;换言之,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始终都是在奉行本经的教训,没有一刻远离,这是佛法的基本法,也是佛法的圆满大法。本经虽然只讲了十条,但是每一条理甚深,事甚广,无有边际,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学不完。所以千万不能疏忽了,以为是老生常谈。
1701211180
1701211181 我们常常犯过失,对自己修行造成重大的障碍,就连佛法修学的易行道:念佛求生净土,都被恶业障碍了。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其善的标准就是本经所说的。因此,念佛决定要修善,实在讲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得要修善。
1701211182
1701211183 「道」是双关语,从理上讲是宇宙人生的大道;从事上讲,就是一真法界、十法界,依你十善所修的标准。修十善也分高下,上上品的十善,一真法界做佛;上中品的十善,十法界内做菩萨;这样一直往下降,降到下下品十善是饿鬼道;如果十善统统没有,就是地狱道。若能参透本经,自己起心动念落在哪一道就很清楚,不必问人。不但是来生到哪一道自己清楚,现在这个身体住在哪一道也清楚。我们现在不都是在人道吗?不尽然。天台大师讲:「百界千如」,人道里有人中之佛道、人中菩萨、人中声闻缘觉、人中天道、人中畜生、人中饿鬼、人中地狱。我们现在在人道里,属于十法界的哪一道,也要清楚、明了。一定要做个明白人,不要做糊涂人。
1701211184
1701211185 处事待人接物,生活工作,记住古人教训:「难得糊涂」。这个糊涂是假糊涂,不是真的;「吃亏是福」,决定不可以存有占便宜的念头,占便宜就吃大亏了。有占便宜的念头,就犯偷盗戒,这是我们特别要小心谨慎的。我们还有体力、智慧,多为一切众生服务,多为社会、世界服务,服务的面愈广,福就愈大。决不是为了希求福报而服务,我们希求的是无上菩提。
1701211186
1701211187 「经」,中国人称书本为「经」,这是非常尊重的称呼。古代讲经的法师常用「贯、摄、常、法」四个字来解释「经」。
1701211188
1701211189 「贯」是讲它的语言文字有层次、有条理,从头到尾贯穿一致。从经的科判中就能看出,文章真的做到加一字则太多,少一字则太少。
1701211190
1701211191 「摄」是摄受人心,让你接触之后欲罢不能,就像磁石吸铁,有这样的能力。一般报纸文章,看一遍决定不想再看第二遍,可是佛经看一辈子看不厌,愈看愈欢喜。
1701211192
1701211193 「常」是所讲的道理、方法永远不会变,无论在何时何处,都是正确的,对众生都有利益。
1701211194
1701211195 「法」是法则,无论在何时何处,任何众生修行,依照这个法则决定能成就。具足以上四个意思,就称之为「经」。
1701211196
1701211197 《佛说十善业道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说,说这十种善法的业道,帮助我们。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在这基础上用功夫,决定成就。
1701211198
1701211199
1701211200
1701211201
1701211202 十善业道经讲记 [:1701210961]
1701211203 十善业道经讲记 人题
1701211204
1701211205 佛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佛灭度之后,佛的弟子将之集结写成文字,成为经典。佛法传到中国,必须译成中文,所以佛经一定有翻译人的名字。在中国最著名的译场,有鸠摩罗什大师的译场,共四百多人;玄奘大师的译场有六百多人,这是很大规模的译经院。经中所列的翻译人,即是译经院的负责人。
1701211206
1701211207 【唐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
1701211208
1701211209 「唐」代表年代,本经是在唐朝武则天时代翻译的。「于阗」是法师的籍贯,位于新疆和阗,在当时是西域的一个小国,也是中国通往欧洲的主要商埠,是商业文化的中心。「三藏法师」,是法师的学历,主持翻译经典的人必须通达三藏,所以译经的大德皆是三藏法师。「实叉难陀」,是法师的名字,是用梵文译名的,意思是「喜学」,欢喜学习。无论是世法、佛法,能好学的人决定有成就;如果不好学、懒散,学业、道业当然不能成就。这是法师名号的含义,我们要认真向他学习。「译」是翻译,将梵文翻译成中文。
1701211210
1701211211 实叉难陀法师翻译的经典,最著名的、为中国人喜爱读诵的,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另外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是《八十华严》。由此可知,法师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很大,他的影响在中国佛教译经史上,不亚于罗什大师、玄奘大师,他是译经史上的重要人物。
1701211212
1701211213
1701211214
1701211215
1701211216 十善业道经讲记 [:1701210962]
1701211217 十善业道经讲记 正释经文
1701211218
1701211219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 上一页 ]  [ :1.701211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