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211320
1701211321
《华严经》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真心,「识」是妄心,真心与妄心是一个心。完全觉悟,没有迷叫真心;带有迷惑,就叫妄心。什么是迷惑?妄想、分别、执著。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妄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真心就现前。决不是说妄心外面还有个真心,真心与妄心是一个心,真妄不二。真心是能现,能现宇宙虚空,即十法界依正庄严,一真法界也是真心所现。《华严经》讲的华藏世界,西方净土讲的极乐世界,都是真心所现,所以没有变化。那里的人各个无量寿,永远不衰、不老、不病。由此可知,我们会老、会病、会死,这是妄心造成的,妄心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假如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断尽,我们与诸佛如来一样,也是不生不灭,不老、不衰、不病。因此,佛与众生是平等的,没有高下。
1701211322
1701211323
如果我们把执著放下,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就超越六道,这个人称为阿罗汉。阿罗汉、菩萨、佛,是佛陀教学的学位名称。拿到阿罗汉这个学位,永远不会再退转到六道去受苦,这是第一个学位。若进一步,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不分别,就称作菩萨。由此可知,阿罗汉虽然不执著,尚有分别。菩萨不执著也不分别,比阿罗汉高,但是还没有超越十法界的范围。必须把妄想(无明烦恼)断几分,《华严经》讲的四十一品,只要断一品就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剩下的那些微细妄想,大乘经讲要三个阿僧只劫才能断干净,这才拿到最高学位:「佛」。
1701211324
1701211325
「妄想、分别、执著」,这是通俗的讲法,佛学名词是「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就是执著,尘沙烦恼就是分别,无明烦恼就是妄想。我们被妄想、分别、执著蒙蔽,连做人都不自在。天天生烦恼,到哪里都分别身份、执著身份,要有我的地位、我的名誉,有这些东西就有生死,就有因缘果报。你有善念,在三善道受报;有恶念,三恶道受报;这个念头没有了,六道的因没有了,六道的果当然就没有了。
1701211326
1701211327
罗汉、菩萨、佛到六道是「乘愿再来」,帮助众生解脱的。虽然在六道里现身,也很自在,如观世音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如果他有一个身相,就不能现第二个身相。我们执著这个身是我,这个相是我,就不能现第二个身相。他们没有执著,所以能随类变化。变化也不是自己心里想:「我想变什么」,这又变成凡夫,又有分别执著。他的变化不是自己想,是随着众生心想而变,自己决定没有想;想是执著。
1701211328
1701211329
中国古人造的字很有味道,「思」是心上画许多格子,格子就是分别;「想」是心上有相,想是执著。「心」是什么?将「田」、「相」都拿掉,剩下的才是「心」。所以,中国字是智慧的符号,是提醒人们觉悟的符号。有思有想,决定是六道凡夫;阿罗汉有思没有想;菩萨是没思没想。因此,经上说,佛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佛要是说法,他就有思想。所以佛经不可以用思想去研究,佛没有思想,你用思想去研究,变成你的胡思乱想。「愿解如来真实义」,是离开思想,就能体会到佛的意思,这是真实智慧,圆满的智慧。
1701211330
1701211331
「而心无色」,『心』不是物质,不是色法;『色』是色法。佛法讲的色,就是物质,心就是精神。心有真心、妄心,无论是真心、妄心,都不是物质,所以眼看不见,耳也听不见,身体也接触不到,连心想都想不到。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意」是念头,连念头也达不到。六根里面能力最强的是意根,我们常常打妄想,想前想后,想过去无始劫,想未来无量劫,想这个世界,想外太空,想诸佛的刹土,但是这个「心」想不到,因为心不是色法。意识能缘一切色法,但缘不到真心。
1701211332
1701211333
「不可见取」,是说六根决定达不到;『取』是执著、占有。不但是心法「不可见」、「不可取」,色法也是如此。譬如身是色法,身虽然可见,但决定不可取。现在科学家证明,身体的细胞新陈代谢,刹那生灭,旧的细胞死了,新的细胞生了。如果可取,细胞应该永远不生不灭。连身体都不可取,何况身外之物?换言之,没有一样东西是属于自己的,连身体也不是,这才是真的觉悟、看破。
1701211334
1701211335
佛法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世出世间法就是一个因果,因果也在万法之内,因果何以不空?所谓「因果不空」是说因果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循环不空。本经言简意赅,教人要断恶修善,能够断恶修善,因果的转变就会愈转愈好,因果的相续、循环是愈来愈自在。若不明此理,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转变就愈转愈恶劣,相续、循环是往下堕落。
1701211336
1701211337
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人主宰,全是自作自受,佛也不能帮忙。一般宗教讲的上帝,就是佛法讲的心性。
1701211338
1701211339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我们要常常记住这句话。《般若心经》讲得具体、透彻,「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观就自在了。观是观照,何谓「观照」?菩萨用心叫观照,也就是说他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就叫「观照」。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就叫「思想」。佛菩萨用观照,能见一切现象的真实相;凡夫用思想,夹杂着妄想分别执著,把事物的真实相扭曲了,所以见不到真实相。如果离开妄想分别执著,真相就见到了。扭曲不是外面的现象被扭曲,而是扭曲了自己六根的功能,与外境绝不相干,外境永远是中立的,是唯心所现。
1701211340
1701211341
所以,佛菩萨跟我们在一起,境界却完全不相同,佛菩萨的境界是一真法界,我们是在六道轮回。而六道轮回与一真法界圆融在一起,决不是六道轮回之外有个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以外有个六道轮回。譬如夜晚很多人一起赏月,同样的月光,每个人的感触却不同。各人的境界不相同,外面景色是一个,绝不因为你的感受而起变化。从这个比喻去思惟、体会,但不可以研究,一研究就坏了,愈想愈离谱,这个道理要懂。
1701211342
1701211343
「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若学习过相宗的《百法明门论》,这几句话就非常好懂。《百法明门论》是大乘初学的第一门功课,世亲菩萨将《瑜伽师地论》里六百六十法归纳成百法,便利于大乘初学。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归纳成一百条,而每一条里所包含的都是无量无边,无法计算。
1701211344
1701211345
无论属于哪一个科目,心法能变,有时也说能生能变。但是,能生不是能现,这两者意思不同。能现是真心,妄心不能现,妄心能变,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有这个功能。妄心从哪里来的?「但是虚妄,诸法集起」,『虚妄』是说它不是真实的,怎么有这种现象?集起的。《中观论》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这是讲到宇宙人生诸法的根源,可以说一部《中观论》五百颂,就是说明这个事情。对这个现象清楚了,称为法身菩萨;完全模糊、不了解,就称为凡夫。凡夫跟佛菩萨没有差别,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认知上的不同。正如在学校读书一样,你拿到博士学位,他拿到硕士学位,另一个人没有文化,连小学都没有念过。但都是人,只是文化程度上差别不同。
1701211346
1701211347
因此,十法界就是文化程度的差异,过的日子不相同。从此地我们应当恍然大悟,我们要过好日子,要把自己的生活品质向上提升,要靠教育。今天世界上许多贫困地区,生活得很苦,怎么去救济?物质救济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办学校,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就能提升生活品质。在佛法讲,我们能从人道提升到天道,欲界天提升到色界天,色界天提升到无色界天,从六道提升到四圣法界,从四圣法界提升到一真法界,全靠教学。世出世法没有例外,我们要有这个认知。
1701211348
1701211349
阿赖耶是从哪里来的?阿赖耶是梵语,翻成中文是「藏识」,藏就是含藏。藏的是什么?诸法的印象,佛经的术语称为「诸法落谢影子」,现在人讲印象。我们从早到晚,这一生生活当中,六根所接触的境界都有印象,永远不会磨灭,这就是阿赖耶识的功能。阿赖耶识就像档案室,你造的一切善、恶、无记,像档案一样储存在里面,永远不会忘记。纵然经过百千万劫,阿赖耶所含藏的印象、种子,因缘遇会,果报就会现前。阿赖耶非常微细,往往极其微细的念头造的业,第六意识还没觉察到,阿赖耶里已经有了档案。
1701211350
1701211351
阿赖耶识的这些种子、印象,没有形象,如果印象是色法、是物质,佛说我们无量劫至今的造作,就是虚空也容纳不下。这就晓得我们造的业有多少!所以,我们在菩提道上,怎么可能没有魔难、没有障碍?往昔今生造的恶业太多了,恶业障碍我们,善业也障碍我们。善业引起我们的贪爱,恶业引起我们的嗔恚,贪嗔痴全是障碍。所以,佛教我们修净业,修净业就没有障碍。
1701211352
1701211353
真正修净业,纯净不杂是法身大士,净里面还掺杂着少分不净是四圣法界,六道法界里总是染多净少。在凡夫地,真正很好的修行人,染业掺杂的分量比较少,掺杂个百分之二十、三十,已经相当不错。我们现在这种程度,大概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染业,净业只有百分之二三,甚至于百分之一二而已!
1701211354
1701211355
这些确实是虚妄的,虽是虚妄,你要是不知道它是虚妄,就受它的害;知道它是虚妄的,就不受害,就觉悟了。所以,关键还是迷悟,迷的时候永远被妄境束缚、支配。譬如:眼前这个世界是虚妄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它是虚妄,起心动念、一切生活行为就受环境影响。如果真的知道它是虚妄,决定不受其干扰,在环境里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得大自在。
1701211356
1701211357
中国历代祖师,有不少人证得这个境界,正如《楞严经》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他不被环境所诱惑,不被环境所转,在环境里能做得了主,能转境界。善人遇到他,善人会更善;恶人遇到他,恶人会改过迁善;人事环境能转,物质环境也能转。物质环境里有风灾、水灾、旱灾、地震等许多的天灾,他到这个地方来,天灾减少了,这是事实,这个理太深了。所以,佛经讲密,不是「秘密」,是「深密」。再深的理,只要依照这个方法循序渐进,一定可以证得,所谓是「豁然大悟」。
1701211358
1701211359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百法》前面的九十四法,后面六法是「无为法」。无论是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都是诸法集起的。
1701211360
1701211361
「毕竟无主」,『无主』是没有主宰。怎么集起的?缘。佛法非常重视缘,佛法讲「缘生」,不讲「因生」,非常有道理。佛家讲一切万法的现象是「缘起」,但是缘起决定是性空,性空就是「毕竟无主」。
1701211362
1701211363
「无我我所」,所有一切法的真相皆是如此,所以说「万法皆空」。现在科学家用分析的方法,将人身、物体,从细胞里分析成分子,分子再分析成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这才晓得是空的。原来所有一切法都是基本粒子组合而成,只是组合的现象不一样,有的组成矿物,有的组成植物、动物,其实都是一个东西组成的,不过是组合方程式不相同。三千多年以前,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上讲,这个世界是「一合相」。「一合相」:同一个基本物质。小而微尘,大而世界(星球),都是同一个基本粒子组成的,「一合相」组合的。这个组合,缘聚它就形成,缘散它就散开,聚散无常,哪里有主?聚合永远不散才叫有主。而事实真相是聚散无常,刹那变化。
1701211364
1701211365
如果了解透彻,对于世出世间法决定没有贪恋之心。为什么?它是假的。贪恋是迷惑,执著占有是妄想。自己的身都不能占有,细胞的新陈代谢刹那变化,确实是「无我」。世间人执著身是我,是第一个迷惑,从迷惑「我」产生自私自利,造无量无边罪业。造这些罪业,一般讲堕落在轮回;其实不是堕落,是这些业力把境界变成轮回的境界,变成地狱的境界。地狱从哪里来的?自己变的,自作自受。十法界依正庄严不是佛造的,是你自己心里变现的,前面讲的「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一切法从心想生」。
1701211366
1701211367
有一些同修问我:「鬼有没有?龙有没有?」我都点头说:「有」。为什么有?一切法从心想生。本来没有,你天天想鬼,鬼就一大堆。这才晓得,「净业三福」告诉我们「深信因果」,就是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佛也是心想生,我天天想佛,佛就现前;基本粒子组合是从心想来组合的,心想佛就组合佛的世界。天天想鬼,就组合鬼的世界;鬼是贪爱,天天念念不忘贪爱,变现的境界就是鬼的法界。念念嗔恚,恨别人,世间没有一个好人,都是讨厌的、可恶的,就变地狱法界。十法界都是虚幻不实,是「梦幻泡影」。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佛才劝导我们要想善,不要去想恶;要行善,不要造恶。彻底明了之后,佛的真实教诲,慈悲爱护到极处的教导,我们才会感恩。
1701211368
1701211369
「我」尚且没有,哪来的「我所」?我所就是我所有的,这个房子是我所有的,财产是我所有的,地位是我所有的,权力是我所有的;「我」都没有,哪来的「我所」?所以佛家讲清净平等,是从这个地方来的。不懂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心怎么会清净、平等?总是觉得我比别人高,人家不如我。而万法是平等的,佛跟饿鬼是平等的,跟畜生、地狱也是平等的。佛尚且如此,我们怎么会不平等?我们上跟诸佛平等,下跟地狱平等。平等,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障碍都没有了。平等是佛法界。佛法界,《华严经》清凉注疏云:「理无碍(没有障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正大圆满、大自在。
[
上一页 ]
[ :1.701211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