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1137e+09
1701211370
1701211371 这部《十善业道经》很浅显,但这一段很深,这一段是讲理,理要是不透彻,十善不肯做。你也知道善是好,不善是不好,可是善偏偏做不到;贪嗔痴慢是烦恼,常常欺骗别人不是好事,还是天天作恶。什么原因?道理没有透彻。真正透彻了,决定不再做恶事。别人骗我,我不骗他;别人毁谤、侮辱、陷害我,我受他的陷害,决定没有报复的念头,我还是诚心诚意一片善心对待他,这是真正觉悟。他很可怜,他糊涂,他不知道事实真相,他是「可怜悯者」。正是《无量寿经》云:「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我们要原谅他,决定没有一念报复的念头,依旧是诚心诚意对待他。纵然生命被他害死了,也很好,正好生天,感谢都来不及了,怎么可以怪他?只有真正透彻明白的人才懂得。
1701211372
1701211373 「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这是讲阿赖耶。「无我我所」,这个「无」字是贯下来的,「无我」、「无我所」,这是事实真相;不仅是六道,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佛是一语道破。
1701211374
1701211375 「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虽各随业,所现不同』,佛法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是说大的差别现象,若是细说,法界无量无边,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思想、念头不一样,所现的境界当然就不相同。佛说:「心想异故,造业亦异」;而世间谚语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如果两个人心相同,面貌就会相同。
1701211376
1701211377 我们仔细深入地观察,若两个人面貌相同,他们很多动作也相同,而且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都很接近,证明佛经所讲的话是正确的。一切众生心想不同,所以感得的身相、容貌、肤色、健康状况都不一样,这些全是从心想生。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再仔细观察,多病的人一定是妄想、忧虑、烦恼很多;身体健康、活泼、快乐的人,妄念少,烦恼少。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这些原理原则,经上讲得都很透彻。
1701211378
1701211379 所有一切现象,总的来说,虚空、宇宙、星球、动物、植物,都是从自己心想变现出来的。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世间,不可能两个人世间完全相同。同样一桩事情,我们感受也不相同。以现前而论,我们展开《佛说十善业道经》,经本相同,而每个人读经的感受、理解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心想异故」。《开经偈》云:「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能做得到吗?做不到!为什么?我们有心想,佛没有心想;心想是八识,佛是「转八识成四智」,所以佛没有心意识。我们离开了妄想、分别、执著,再看经典,如来真实义就现前,岂不是「虽各随业,所现不同」?
1701211380
1701211381 由此我们也能体会到,佛在大乘了义经上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万法,皆是「不可得,无所有」。《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是《大般若经》的「不可得,无所有」。能得的心不可得,经上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得的是外面境界,境界是缘生之法,缘起性空,所以外面境界也不可得。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十法界里的一切现象不可得,一真法界里的现象也不可得。现象有没有?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说有、说没有都是错误的。既然非有也非无,把它合起来,说非有非无、亦有亦无,行不行?都不行,因为只要有这个念头,就落在情识里。这是佛法究竟处,佛法高明处。
1701211382
1701211383 佛教给我们在一切境缘之中,即实际生活中,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一念不生,随缘而不攀缘。普贤菩萨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普贤菩萨做人的态度,真实智慧究竟圆满,我们应当要学习。学到一分就有一分受用,学到十分就有十分受用。不可以说学不到就不学,不学你就随顺烦恼;随顺烦恼,你永远生活在六道轮回。
1701211384
1701211385 「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这两句话是讲宇宙人生的现象。下面是讲它的真实,『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有很多人有个错误的观念,这个观念很难突破,他会追问:「这个现象是从哪里来的?」「这个现象是怎么产生的?」要晓得,你起这种念头,都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虚空法界所有一切现象是妄想、执著变现出来的,再用妄想、执著去理解它是不可能的。如何才能明了通达事实真相?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佛家讲「禅定」,《楞严经》云:「净极光通达」,统统放下了,心净到极处,自性般若光明就现前,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全都通达明了了,这是真实智慧。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是通过这个途径,彻底觉悟的。
1701211386
1701211387 因此,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如来讲经说法,总纲领都是「戒定慧」三个字;戒是手段,定是枢纽,慧是目的。戒是守法,决定遵守前人的道路。释迦牟尼佛走的是哪一条路?十方一切诸佛走的是哪一条路?我们要跟紧,不能舍弃。你想另外找一条路,找不到。正道决定能开智慧,邪道决定不能开智慧,这是邪正的分法。依禅宗讲,正道一定会达到明心见性,邪道就不可能。诸佛菩萨走的是正道,正道里的纯正,对我们的根机来讲,纯正之道是简单、稳当、方便、快速,无过于净土法门。
1701211388
1701211389 修学净土法门,佛菩萨教导我们一句话:「老实念佛」。我们今天念佛功夫不得力,原因就是不老实。果然老实,效果很快。对真正老实人,《十善业道经》就不需要讲了,他全做到了。譬如新加坡的许哲居士,她是一百零一岁才皈依,从前没有学过佛,但是《十善业道经》里的每一条她都做到。不学就能做到,什么原因?她是老实人,规规矩矩地做人。我们天天在学,头脑里还想新花样,没有依教奉行,就是不老实。
1701211390
1701211391 我们见一切法还要不要去追究?世间人常讲:「打破砂锅问到底」,佛法是许可的。为什么?疑惑一定要断除,问到底是帮助你断疑生信,所有疑惑都没有了,人就老实了。老实人有两种:一种是善根福德深厚,像许哲这样的人,她没有疑惑。另一种,就是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没有怀疑,就老实了。中间这一阶层占大多数,所谓既不是上智,又不是下愚,妄想、分别、执著多,这种人难度。
1701211392
1701211393 所以,虚空法界一切现象,佛跟我们讲『无有作者』,这是真的。不是佛造的,不是神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无有作者」,是心现识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能现,识能变,确实没有作者。
1701211394
1701211395 『故一切法,皆不思议』。龙树菩萨在《中观论》上告诉我们,「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决不是自己生的,也不是他生的,也不是自他共同生的,也不是没有原因生的,是故说无生。你要真正懂得这四句话,你就证得「无生忍」的地位。《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下品无生忍是七地菩萨,中品是八地,上品是九地。到这个地位,《中观论》上这四句话,才透彻了解。
1701211396
1701211397 他用什么方法了解?不是天天想,天天想永远不会了解。他是用甚深禅定的功夫,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看破、放下」。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禅定。禅定就是六根接触一切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在里面决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接触外面境界,真正做到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这是定;样样应付得圆圆满满是慧。定慧等学,定慧等运,这是佛菩萨的生活。所以一切法确实没有作者。
1701211398
1701211399 『故一切法,皆不思议』,佛经上常讲「法尔如是」,所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此地所说的这几句,《华严经》上世尊全部将之落实在菩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跟《华严》合起来看,非常有趣味,我们能够体会到更深。
1701211400
1701211401 【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1701211402
1701211403 「自性如幻」是说起用。起作用时,如佛在《金刚经》所说的「梦幻泡影」。世尊常用「不可思议」这句话来说明事实真相,他为何不将真相说出,只说「不可思议」?其实佛说的是真话,只有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下,事实真相才大白,你才完全明了。「思」是意识,「议」是言语,这个事实真相决不是言语能说得出的,也不是思惟想象能达到的,因此「不可思议」是一句真实语,绝对不含糊。只要你不思不议,事实真相就现前。因为一切法是由心想生,你把心想止住了,然后你才见到一切法的真相,原来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即《中观论》所讲的「八不」,这时你真正体会得。
1701211404
1701211405 凡夫始终离不开思议,所以永远不能见道。「道」就是自性,宗门讲「明心见性」。什么人能见性?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思不议,就见性。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言语道断」是不可思,「心行处灭」是不可议,所以「不可思议」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真相就现前。可是世尊在不思议当中教我们思议,不可说之中他跟我们常说,这里头有个奥秘,我们要明了。佛的说法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会听的人,「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他就契入了,这是根熟的众生,上上根的众生。佛说得没错,是我们听错了,为什么听错?我们有思有议,不解如来真实义。所以,「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谈何容易!
1701211406
1701211407 自性起用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不仅是十法界,一真法界也是自性起用。十法界如幻,一真法界也不真,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世出世间。所以,觉悟的人、法身大士,住一真法界、住华藏世界、住极乐世界,一丝毫沾染都没有,因为他们知道那都是「梦幻泡影」。
1701211408
1701211409 「智者知已」,『智者』是诸佛菩萨,菩萨中特别是指法身大士,他们知道诸法实相。知道之后,他们怎么生活?「应修善业」。『应』是劝告的话,佛对我们讲的。不但是行善、言善,心里面连一丝毫的恶念都没有。我们今天办不到,因为我们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
1701211410
1701211411 为什么要修善业?修善业是没有理由的,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这桩事情,中国圣人也说到了,只是没有佛经讲得这么透彻。儒家讲:「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来是善;「性相近,习相远」,本性是一样的,这跟佛法讲的无二无别。佛法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平等的;既有佛性,皆当做佛。《无量寿经》云:「一切皆成佛」,他怎么不善?我们每个人都是纯善。纯善现在为什么变成不善,而去造恶?这就是佛家常讲的「迷」,迷失了自性。虽迷了自性,这个自性还起作用,起作用带了迷,于是就造恶业,这么回事情。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是看本性,所以他的心里没有一个恶念。凡夫看一切众生看习性,所以世间没有一个是好人。因为这一念的差别,把外面的现象就转变了,如果是善念,外面的现象就变得很好。
1701211412
1701211413 所以,一定要肯定世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切法里,跟我们最贴近的是我们的身体、容貌。心细的人很明显能觉察到,心地善良,容貌就慈悲,举止柔和、温雅;心行不善,容貌可畏,别人看到害怕,一般人讲这个人杀气很重。杀气是讲观气,外国人讲磁场,这磁场不好,叫人看到、接触到,感觉得恐惧,感觉不舒服。心地善良慈悲的人,他的磁场好,人家接触时都生欢喜心,觉得清凉自在,很愿意跟他相处。这是我们在生活经验当中体会到的。我过去接触的三位老师,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去亲近他们,纵然一句话不说,我坐在房间里,都感觉到气氛很好,磁场好。这说明人心善,磁场就善,气氛就善,善的气氛能感动人,令人生欢喜心。
1701211414
1701211415 「以是所生蕴处界等」,『蕴处界』是所生,自性是能生,能生、能现、能变。自性能现是属于它的本能,至于能变,能变是迷失了自性,自性所现的现象就会产生变化,将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
1701211416
1701211417 这三句,「知」是缘,「修善」是因,「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是果,「见者无厌」是善报,种善因得善果。
1701211418
1701211419 「所生蕴处界等」是善果,你修善业善因,就感得善果。「蕴」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身体,「受想行识」是心,讲心理。《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尽了。「色」,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现象,用这一个字代表。心法说得详细,说了四个:「受」是感受;「想」是思惟;「行」是刹那不住,这个生灭的念头永远不会停止,前念灭,后念就生,这叫行,念念不住;「识」是含藏,你所造作的,无论是善法、恶法、无记法,落谢影子含藏在阿赖耶识里。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永远不会消失,遇缘它就起作用,就生起现相,一般讲受报。经上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事实真相。如果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人决定不会作恶,为什么?作毫发之恶,也要自己受诸恶报。我们所造作的不是别人受,是自作自受,要懂这个道理。
[ 上一页 ]  [ :1.701211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