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211709
做佛最重要的缘,就是念佛,念念与佛相应,决定做佛。因此,不要怀疑自己没有善根、没有佛种,一切众生皆有佛种,自己要有信心。「净业三福」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因果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一定要相信念佛就做佛,念菩萨就做菩萨。真正明白人,一天到晚只念阿弥陀佛,他不会去念经,也不会去念咒,也不会去修其他法门,因为一夹杂,功夫就不纯;功夫纯,决定有把握往生。
1701211710
1701211711
我们听经、读经,是为了断疑生信。如果你相信了,没有丝毫怀疑,经教也不要了,就一句佛号念到底。印光大师的念佛堂,就是一句佛号,决定不掺杂其他。起香时念一遍《弥陀经》,是为了摄心,因为进念佛堂之前,心是散乱的,一卷《弥陀经》念下来可以收心。如果心清净,心不散乱,这一卷《弥陀经》是多余的,然后才知道最上乘的功夫是怎么用法。我们今天念佛,又想念《地藏经》,又想念《行愿品》,还想修密宗,掺杂许多法门,这是薄福之人,不是佛法里讲的最上乘人,最上乘就是一句佛号。
1701211712
1701211713
道场每天讲经,是为接引初机,帮助社会消除灾难,所以讲经很有必要。世间多一个人学佛,多一个人明了佛法,就多一个善人,少一个恶人。善人多,「恒为非人之所守护」,这个社会、世界,就有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我们是为帮助一切众生消灾免难,而对自己决定是一句佛号念到底,要懂这个道理。信心不具足,还有疑惑,遇到境界还会动心,就要听经、读经。读经最好也是一部,专念《无量寿经》,专听《无量寿经》。若信心不足,疑惑不能解除,还要多听。这是古圣先贤、历代祖师帮助上上根人的方法。你要是发菩提心,普度一切众生,就要多学。为什么?众生根性不相同。「广学多闻」是为别人,不是为自己。所以,学是为别人,念佛是为自己,自利跟利他要清楚。利他绝不妨害自利,自利也能帮助利他。
1701211714
1701211715
第十,「命终生天。」若没有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也决定生天享天福。何以故?天人是慈悲的,你能一生持不杀生的善法,你的德行水平与天道等齐,生天是这个道理。不是说天天供养天神就能生天。天天巴结他也不行,你的德行水平跟得上他们,你不拜天,也会生天。
1701211716
1701211717
这十种果报都是善的果报,所以永离杀生就能离这些苦恼法。
1701211718
1701211719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不杀生是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所以将这个功德回向无上菩提,将来成佛就得无量寿,「随心自在」的无量寿。我们晓得果报这么殊胜圆满,就应当认真学习,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伤害之心。不但不能伤害,使众生生烦恼的事也不能做。使众生因我而生烦恼,自己就有烦恼,也就不能断烦恼,一定要明了。
1701211720
1701211721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1701211722
1701211723
这一段是世尊为我们开示不偷盗的十种殊胜果报。『保』,是保持而不丧失。
1701211724
1701211725
「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王』,古代犯罪了,家产被国家没收,称作抄家;『贼』是盗贼;『水』,被大水所漂;『火』,被火所烧;『非爱子』是败家子,这就是所谓「财为五家共有」。因此,若能远离偷盗,就能免除这些灾难。
1701211726
1701211727
财富是一切众生所希求的;真正有道之人安贫乐道,不爱财富,这种人是极少数。财富能否追求得到?如果我们有能力追求到财富,圣贤的教诲就可以放弃,因果定律就可以推翻。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法都不出因果定律,世间法如是,出世间法亦复如是。清凉大师判《华严经》是「五周因果」,智者大师判《法华经》是「一乘因果」,佛法也不离因果。种善因一定得善果,因不善要想求得善果,无有是处!
1701211728
1701211729
圣贤人的教育,总结起来无非是教我们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这是因;帮助我们认识吉凶祸福,这是果。何谓邪?何谓正?果报是灾祸、是凶,就是「邪」,就是「非」;果报是吉祥、是福,就是「是」,就是「正」。吉凶祸福的定义、标准,一定要在果报上看。果报通三世,现前得福报,将来没有福,这个福报是假的,不是真的。现前社会,有很多人少壮时发达,真的是「资财盈积」,有亿万财产,但经营十年、二十年,公司亏债倒闭、破产了,这种情形很多。他所得的财富,不是真的,在眼前看几天而已,时间不长;如果他的财富能绵延到子孙后代,代代都能保持,这是真的。中国古人所谓「富不过三代」,这一句话意味深长。三代就衰败了,哪里是真的?三代尚且不是真的,自己在这一生都保不住,可见得更是虚幻。
1701211730
1701211731
佛法讲的福报,今生有福,来生有福,后世有福,生生世世都有福,这是真的。现在人眼光短浅,只看眼前,这是没有智慧,这是愚痴。古圣先贤的教诲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没有道理,怎么能绵延几千年?古人教诲当中决定不掺杂私人利害,不求任何报酬,不但在物质上的供养不希求,后世对他的礼敬赞叹也不求,真正到无所求。「无所求」,所讲的话是真话,凡是有所求、有条件的,话未必是真的。诸佛菩萨、古圣先贤对一切众生是无条件、无所求的态度,所以讲的都是真话。他们对事情看得透彻,对因果的理论与事实,因果的转变、相续与循环,看得太清楚了,所以指导我们一个总原则:种善因一定得善果,不善因决定有不善的果报。
1701211732
1701211733
财富怎么来的?财布施来的,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你这一生得财富,是过去生中修善因,今天得果报。果报现前,是福、是祸很难讲,问题在你有没有智慧。用钱是智慧,要是没有智慧,钱用得不恰当就造罪业,就变成祸,不是福。由此可知,真正会用钱要靠大智慧,大智慧是从教学中得来的。归结到最后,吉凶祸福的关键在教育。人有智慧自然能趋吉避凶,趋吉避凶的手段决定在断恶修善,因果才相应;再破迷开悟,这真正能够离开凶灾、趋向吉祥,这是圣贤教诲。
1701211734
1701211735
『王贼水火及败家子』,这都是过去、今生与一切众生结不善的缘造成的。由此可知,我们生活在世间,处事待人接物,言行举止不能不谨慎。菩萨绝不与一个众生结怨,结怨总会冤冤相报,这五家是冤冤相报,与人结好缘就不会有这些事情。所以,真正的福报是财富与社会大众共享,而不是一人独享。你发财肯散财,别人赞叹、欢喜,因为他也沾光。
1701211736
1701211737
中国古代会用钱的是范蠡,他真有智慧。勾践复国之后,他就离开了,去经商做生意,没有几年发达了。发了大财之后,他散财,到处布施。把钱统统布施尽了,再从小生意做起,过几年又发了,发了之后再散,三聚三散。所以,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因此,中国供的财神是范蠡,他是修积财富的一个典型人物,真正是财富人的模范,肯帮忙救济苦难众生。所以,财尽管去散,愈散愈多。
1701211738
1701211739
这几年东南亚遭受金融风暴,经济普遍衰退,而「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收入月月增长,因为懂得散财,不积财。佛家讲的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居士林」天天积极在做,所以财富源源不断。「居士林」从上到下,人人都有智慧、健康长寿,这都是果报。
1701211740
1701211741
马来西亚李金友居士做得也很如法。经营私人企业,他把古晋的一片荒山买下来。许多人都说这决定赔本,不会有前途。而他经营六年没有赚一分钱,都在赔钱。附近十几个村庄的人,原本都是打猎的,这不是好事情。他将他们的猎具统统收买过来,让这些人到山上来工作,给他们很好的待遇,可以养家,不用靠打猎,所以这个地区的人不杀生。不但不杀生,而且吃长素,山上员工三百多人,终年吃长素。最初这些人吃素不习惯,半年之后,因为皮肤改变了,脸上皱纹没有了,所以现在欢喜吃长素。他布施这么多人,这么多人感激他,都做他的护法,所以这个山庄非常安全,不会有坏人进去。因此,一个人有福,整个地方人都得福报、都享受。对整个社会、对一切众生,做出全心全力的奉献,后面的福报不可思议,这是出自内心的。他做得心安理得,非常欢喜。人必须要有大菩提心,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但如果有丝毫要占众生便宜,就犯了偷盗戒,偷盗叫「不与取」。
1701211742
1701211743
今天我们在新加坡,团结不同的宗教、族群,得到全世界人的赞叹。我们不是为了希求这些赞叹而做的,你赞叹也好,毁谤也好,与我不相干。我仔细衡量这个事情该不该做,衡量的标准是与社会、世界的安定、和平、繁荣、幸福相不相应;相应应当要做,不相应决定不可做。我们今天看到世界要遭大灾难,灾难的征兆,全世界有智慧的人,政治家、科学家、各个行业里都能深深感觉到,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原因在哪里?教育的彻底失败。中国把圣贤教育丢弃了,西方把宗教教育丢弃了,不再相信《圣经》,宣布上帝已经死亡,所以这个世间有灾难。现在家庭教育没有了,学校教育没有了,社会教育也没有了,宗教教育也没有了。因此我们今天联合、团结一切宗教,是帮助、提醒他们,一定要重视宗教教育,不能一味着重在宗教仪式上,有仪式没有教育,人家说这是迷信。必须恢复宗教教育来团结族群,弥补圣贤教育,唯有真正恢复圣贤教育,世间灾难才能避免。
1701211744
1701211745
心量一定要大,不能只为自己。我们今天帮助别的宗教、族群、国家,有人不高兴,这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那世界要同归于尽。为什么?这个世界就好像我们的身体,我们是头部,如果全身都烂了,这个头能活吗?佛跟我们讲得更广大,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法身,所以经典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道理在此地。我们决不能只顾自己,要顾全大局。大局是全世界,起心动念为整个世界着想,整个世界和平,社会安定,大家都得福。哪个地方有灾难,与我们都有密切关联,我们想逃避,不是容易事情,无论在理论、现实上都不能成立。所以,全世界是一体,我们要有宏观,要有真实的智慧。
1701211746
1701211747
「二、多人爱念。」不偷盗与不杀生一样,属于无畏布施;换言之,令一切众生离开恐怖忧虑。世间人常说「财不露白」,你的财物被别人知道,别人会起恶念来偷盗,或者抢劫。如果这个人是持戒的人,你有再多的财富,被他看到了,他不会动心,不会起恶念,你可以很放心,这是无畏布施。不偷盗,必定得『多人爱念』,在这个世间会得到许多人的拥护与关怀,这是很殊胜的果报。
1701211748
1701211749
「三、人不欺负」,业因果报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不欺负人,就不会有人欺负我。如果我不欺负人,还有人欺负我,那是过去生中造的恶业。决定不可以埋怨:我行善,为什么还有这么不好的遭遇?这是消业障,业障消了之后,善果一定现前。所以,对这十种可保信法,要有信心,对于圣教决定没有疑惑。
1701211750
1701211751
一个人心善、思想善、行为善,决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纵然遇到苦难,也不必害怕;遇到灾难现前,自己深信有佛菩萨照顾,这只是消业障而已,过去今生所造的业障都报掉了。决不能有丝毫怨天尤人的念头。如果有这种念头现前,不但业障消不了,还增长。
1701211752
1701211753
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学佛的机缘「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实话。遇到之后要珍惜,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知道这个机会不是轻易能遇到的,如同彭际清居士讲的:「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之一日」。真的明白这个道理,什么样的烦恼、习气也要克服;知道不克服,后头又要无量劫在六道轮回受苦,这不是一个聪明人,不是一个觉悟的人,这就是佛经讲的「一阐提」,一阐提是没有善根,不会觉悟。
1701211754
1701211755
遇到佛法了,偶然之间像石火电光闪一下,立刻就灭了,又退转了。这种人非常多,我们现前念佛人,一万个人里面就有九千九百个属于这样的人。所以,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的两三个。」那两三个是真的明白了,不想再搞生死轮回,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贪嗔痴慢,这一生成就了。我们一定要明了,如果不能克服烦恼、习气,还堕落在贪嗔痴慢里,将来一定无量劫的生死轮回,要晓得这桩事情可怕。知道可怕,对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距离愈远愈好,不要靠近。因为自己没有功夫,没有定力,没有智慧,一靠近,烦恼就起现行。所以,古大德建道场,都建在深山人迹罕至之处,让你远离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而现代交通便捷,只有自己真正发心照顾自己,自己懂得远离,别人想帮助也帮不上。远离的方法:没有必要就不接近,没有必要就少交谈,多念佛,多读诵经典。《西方确指》中,觉明妙行菩萨教导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我们要不是这样真干,有什么能力在境界里不染污?在五欲六尘境界里,确实身心不染,这是净业功夫成就的人。
1701211756
1701211757
在十大宗派里,净土宗与密宗都是修清净心的,密宗是上上乘清净心,净土宗则是上中下都有。密宗是不离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在里头得清净心,决定不染污,这是真功夫!一般人学密,如果没有这种真功夫,必堕地狱。修学密宗只有两个结果,一是成佛,一是堕地狱。净土宗对于凡夫、没有功夫的人来说,它的殊胜是远离五欲六尘,不接触,这才能保住自己。我们能远离,诸佛欢喜,善神拥护,多人爱念,人不欺负。
1701211758
[
上一页 ]
[ :1.7012117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