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11812e+09
1701211812
1701211813 眼前的这些社会现象,就是灾难的预兆,非常可怕。人与人之间没有道义,只有利害,「唯利是图」。古代君主专制时代,有不少好的帝王,以仁义治天下。佛教帝王以十善治国,儒家教导社会各个阶层的领导人,从帝王一直到基层领导,甚至于一家的家长,都要「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轻财利,重仁义。反之,如果社会大众都争名夺利,最后的演变决定是世界大战。
1701211814
1701211815 想要挽救现前的社会,挽救劫难(天灾人祸),政治做不到,武力也不能解决。用武力只是结冤仇,而且因果通三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综观历史,就能体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次比一次残酷。怎么造成的?大家争名夺利造成的。所以,世出世间的圣贤,无不是教导我们要节俭、忍让,以真诚的善心帮助别人,这才能得到永久的和平。所以,解决当前灾难问题,只有圣贤教育、佛菩萨的教育,才能办得到。
1701211816
1701211817 第四、「妻莫能侵」。『侵』是侵犯,侵犯最严重的就是离婚、分财产。永离邪行,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听说现在中国的离婚率也提高了,西方人的离婚率更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但社会大众认为这是好现象,这是真正民主、自由、开放,这是西方人的思想。这个社会怎么能不动乱?离婚的人,他们的子女是直接受害人,这些人从小思想、情绪就不正常,缺乏爱心,充满嗔恨。如此发展下去,后果不难想象。所以,圣贤人的教育,用一个字做总结,就是「爱」的教育,教我们人与人要互相敬爱,互相尊重。
1701211818
1701211819 本经说:「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这是什么法?就是十善业道。「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这样就能永断恶业,恶道就没有了。这一段开示比什么都重要。一定要落实在家庭夫妇之间,落实在工作上,同事之间,处事待人接物,只记别人的好处、善处,不要想别人的恶念、恶行。纵然别人有恶念、恶行,也不要放在心上,只念他的善,时间久了,恶人会被你感化成善人,你就做了好事。你感化一个人回头,其影响力可使无数的人回头、省思。
1701211820
1701211821 由此可知,十善我们必须认真努力去学习,对自己决定有利益。不但自己不犯邪行,还要劝勉所认识的亲戚朋友,并把此功德利益为他们说清楚。救自己,救社会,救一切众生,就在这一念之间。一念随顺佛陀教诲,走的是佛道、是菩萨道;违背佛陀的教诲,走的是三恶道。
1701211822
1701211823 以上四种是有智慧的人所赞叹,因为他知道当中利害得失。
1701211824
1701211825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隐密藏相』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善的果报,儒家讲的「止于至善」。果必有因,因缘虽然很多,有无量无边,但归纳起来总不出这十种,所以十善展开就是无量无边的善行、善法。我们要带头来做,做出榜样给人看,别人就会相信、模仿,这是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1701211826
1701211827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1701211828
1701211829 一切众生特别是娑婆世界的众生,「身语意」三业中,口业罪重,所以佛说口业说了四条:妄语、两舌、恶口和绮语。第一、「妄语」,妄语是存心欺骗别人,这个罪很重。其次,有意无意地传播妄语伤害别人,别人包括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而结罪是以妄语的影响程度,影响愈大,受害的人愈多,罪就愈重;如果影响小,受害人少,罪就轻。因此,言语不能不谨慎,在发言之前一定要考虑到以后会产生什么后果。
1701211830
1701211831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佛讲有两位比丘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法缘很殊胜。嫉妒的人以妄语、两舌,使信众对法师丧失信心,破坏弘法道场,这个果报在地狱。堕入地狱一千八百万年,这是以人间年代来计算,但在地狱实际的感受是无量劫,真是「度日如年」。造业很容易,几分钟的造谣生事,果报如此之惨重!我们知道果报之惨重,就要小心自己的言行。
1701211832
1701211833 不妄语的功德,无比殊胜。佛在此地说:「得八种天所赞法」,『天』是天人,天人、天神赞叹你。哪八种?
1701211834
1701211835 「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优钵华』翻成中文是青莲花,就是口中常出香气。对修行人来讲,如果口里出的气味很难闻,这不是坏事。为什么?警策自己,「我口业不清净,应当努力修学」。与大众相处,有时说话距离近,就闻到别人很不好的气味,也不要嫌弃,知道这是他口业很重。所以,你能善护口业,一定得口常清净,青莲花香。
1701211836
1701211837 说话发出的气味难闻,通常自己不觉得。早年「华藏图书馆」成立时,那时我讲经满二十年,有一位老居士,大概六十多岁,常来听经。有一天他告诉我说:「法师,从前你口里气味很难闻,现在没有了。」二十年了,我自己都不知道,也从未有人讲过。所以,真正依照佛法修行,时间久了,一定会有转变。可是经要天天读、天天讲,若离开经教,就会胡思乱想;离开佛陀教诲,对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的诱惑,决定抵挡不住,肯定堕落。我们等于是大风大浪中的一条破船,还能不沉没,靠的就是佛法天天提醒、勉励,在境界现前时,立刻想到佛陀教诲,才不至于淹没。
1701211838
1701211839 我们知道,虚云老和尚一年剃一次头,一年洗一次澡,衣服都不换,领子上的油垢很厚,但闻起来很香。我们是三天不洗衣服就有臭味,而他的衣服出清香,清香就是青莲花香。老和尚是三业清净,感得这个果报。我们无法与他相比,这值得我们警惕、学习。修行要勘验自己的功夫,知道自己的境界,修学就有信心,这样能警策自己,勇猛精进,确实得好处。
1701211840
1701211841 古人讲,我们四十岁以前,果报还受过去业报的影响;四十岁之后,这一生所造的业逐渐现前。过去生中造恶业不怕,只要真正觉悟、回头,断恶修善就好了。像《了凡四训》中,袁了凡先生这样的人,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中国过去乃至现代都很多。佛陀的教学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改造命运。断恶修善是改造命运,破迷开悟是转凡成圣。我们想改造自己的命运,就要好好地跟着佛学,佛对我们是慈悲到了极处,佛完全是义务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教诲。
1701211842
1701211843 因此,心清净,身就清净,体质就清净。能够依教修行,十善业道可以改变体质、容貌,这是「相随心转」。口里的气味没有了,转变成清香,这是「不妄语」的第一个好处,也是勘验自己不妄语的一个准则。经上讲的「广长舌相」,是三世不妄语的果报,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而释迦牟尼佛的舌头伸出来可以将脸盖住,这是生生世世不妄语的果报,是三十二相之一。
1701211844
1701211845 「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古人常说:「人无信则不立」,中国古代对信用非常重视。五常:「仁、义、礼、智、信」,「常」是恒常,所以五常也称为「常道」,即做人基本的道理。佛法对「信」也非常重视,净土宗往生的三个条件「信、愿、行」,这不仅是净土宗,无论修学哪个宗派、法门,都不可缺少。尤其「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入道的根源,能生功德,所以称为「功德母」;母是能生的意思。可见信之重要!
1701211846
1701211847 现在人都使用信用卡,要是没有信用,你在社会上就很难生存。所以对于如何维护自己的信用,外国人非常重视。他们重视信是为了利,而佛家讲信是为了道。我们与人接触,别人是不是用妄语对待我们,关系不大,我们受一次骗、两次骗,就会学到教训,不会上第三次当。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打妄语,有没有欺骗别人。可是在现前社会,妄语成了一种习惯。为什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不能不打妄语。实际上,你的权益非常有限,纵然打妄语可以得到整个地球,还免不了生死轮回。因为妄语决定不能超越三界,决定不能往生净土,这个损失多大!这是不了解事实真相,往往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
1701211848
1701211849 现在人不懂得说话,也不能怪他,因为没有人教他,正如《无量寿经》云:「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真正明白人要体谅现前社会一切众生,他们是经上讲的「可怜悯者」。而明理的人虽然不责备他,但是他不能不受果报,自己造的业因一定有果报,因缘果报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所以,言语不能不谨慎,纵然你是善心善意,也一定要明了,听话的人能否体会到你的善心善意。有时你的善心善意,人家听了之后产生误会,说你是恶心恶意。所以,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谈何容易!我们修学所以不能成就,说实在话是误解、曲解如来真实义。佛的意思我们都会误会、曲解,日常生活当中,人与人往来,别人的意思我们也可能错解,等到自己知道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言语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学习。
1701211850
1701211851 佛指导我们一个原则「诚实」,非常重要,诚实就是不妄语。说话要有分寸,一定要顾及现实周边的状况,让人听了不至于产生误会。因此,诚实的言语,为世间人所信,为世间人所尊重。
1701211852
1701211853 「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因为别人相信你诚实、不妄语,往往引用你的言语、说法来作证,就像我们引用经典、古大德所说的为证。这是诸天所称赞。
1701211854
1701211855 「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众生因迷惑,而随顺烦恼、习气,造作种种不善,所以得的果报不善,常生活在苦难之中。苦难不分贫富贵贱,有很多人地位很高,财富很多,但是生活非常痛苦。地位高了,朋友远离;财富太多,时时刻刻提防别人,出门要请很多保镖,行动不自由。真正的知心朋友没有了,所遇见的人他都提防,变成孤单的人。所以,富贵人有富贵人的苦难,贫贱人有贫贱人的苦难。
1701211856
1701211857 苦难,唯有菩萨能帮助。菩萨于世间一无所求,「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因此能以爱语安慰他。『爱语』是爱护的言语,不一定是好听的,对他有真实利益,打他、骂他都是爱护他,这是真正的爱心。如今大概只有父母对子女还有爱心、爱语,老师对学生都未必有,朋友之间更难。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伦理道德沦丧的悲惨世界,是一个大乱时代。在这个时代,还能听闻佛法,发心修行,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自己有善根、福德,非常稀有,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自己的这一念善心。
1701211858
1701211859 这个世间到底有没有灾难?你们自己看。如果你能通达社会的现象,就是古人所讲的「审而明之」,吉凶祸福就了如指掌。人与人之间果然充实「仁、义、礼、智、信」,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就有福,即佛家讲的福地、福城。反之,没有仁慈、道义,无礼、无智、无信,这个社会必定有凶灾。
1701211860
1701211861 综观历史的兴衰,天下大治、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社会所呈现的是一个怎样的现象?天下大乱、社会动荡不安,这时又是怎样的现象?历史是一面镜子,拿这面镜子照照现前社会,就能清楚这个世间到底有没有灾难。社会的治乱、吉凶祸福,根本是家庭,家庭是社会基本的组织。这个组织破坏了,社会永远得不到安定。而家庭的核心是夫妇,从前夫妇是道义的结合,有「恩、义、情、爱」。如今这四个字没有了,夫妇结合是「利」、「欲」,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
[ 上一页 ]  [ :1.7012118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