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12977e+09
1701212977
1701212978 可是诸位要晓得,佛菩萨的帮助,在四种缘里面是属于增上缘,这是外面力量能够帮助你,这是缘。可是你自己得有善因,没有善因,善缘帮不上忙。善因是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这三个是善因,善因加上善缘,善果就现前。像哪些?我们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看到的,婆罗门女的母亲造作恶业堕地狱,有没有善因?有。怎么知道有?她的女儿学佛,女儿修行,女儿念佛,她虽然不相信,她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她阿赖耶里面有这个种子,这就是善因。于是女儿认真修行,因她堕落而修行证果,她就能脱离地狱,道理很充分,不是迷信。如果她阿赖耶识里头,连这个念头都没有、影像都没有,那就是佛菩萨示现也帮不上忙,道理我们总是要懂。于是我们就明了,一切法中确确实实如普贤菩萨所说,法供养为最。《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面,讲到布施供养的比较,法供养为最。法供养我们要有心去修,帮助一切众生种善根。
1701212979
1701212980 所以我常讲,出家人穿这一身圆领大袍,纵然是个破戒的比丘,他也跟许许多多众生种下善根,他在路上走了走,不管他行为怎么样,人家一看这和尚,就想到佛,阿赖耶里头就种善根。《出家功德经》里面讲,出家功德非常殊胜,怎么殊胜?破戒也殊胜,你帮助别人阿赖耶识种佛的善根,佛的种子种下去。你自己破戒、犯规,你会堕阿鼻地狱,但是你帮助许许多多人种善根,这是真的,这是哪一个行业也比不上的。我们细细从这理上去观察、去分析,你才真正会懂得。阿赖耶识只要有这个善根,总有一天他会修行证果,要是没有这个善根那就难了,太难太难了。因此,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里面示现,随类化身,随机说法,种种示现,以示现佛宝、僧宝为主,以这个为主,其他的为副。你读《普门品》,第一个菩萨现佛身、现比丘身。展开《华严经》五十三参,前面三位代表佛法僧三宝,道理在此地。我们自己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
1701212981
1701212982 这四种正观,是正确的观察,丝毫没有错误。前面讲观心无常,就是《金刚经》上「三心不可得」;「观法无我」就是万法皆空,《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经文我们念得很熟,我们也记得很清楚,但是不能用在现前,现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迷惑了,不知道这些相是幻相,了不可得。诸法缘生,缘生无性,没有自性。这一切法的现象,它的真相就是缘聚缘散。缘聚,现这个现象出来;缘散,这现象就消失。你真正看清楚了,缘聚,诸法不生;缘消失了,诸法不灭。它没有生哪有灭?有生才有灭,无生哪来的灭?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如果你真正通达,你的心里头就清净,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会再把它放在心上,一切放下了。
1701212983
1701212984 一切放下,身心现在人讲轻松,我们佛法里面讲得大自在,你就入境界,得大自在是自受用,是你自己的享受,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我们今天做不到,什么原因做不到?这些东西常常念,没有深入去体会,没有契入境界。清凉在《华严》里面,给我们判的四科:信、解、行、证,我们今天止于信解,没有行证,所以得不到真实受用,一定要真正行。什么行?改变我们的观念,观念改变了,我们的行为就改变,言语行为都改变。改变之后是个什么样子?那就是佛家常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大彻大悟之后,入佛的境界,《法华经》里面讲的「入佛知见」,入佛知见之后,表现出来的样子。在十法界里,无论他现什么样的身份,表现的样子决定是大慈大悲。他示现在世间做什么?决定是大开方便之门,帮助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众生去觉悟。我们今天没有法子契入境界,就是不知道三心不可得,不知道万法皆空,四念处讲「观法无我」,「无我」就是空。
1701212985
1701212986 「我」这一个字的定义,佛法里面说得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主宰」的意思。一切诸法没有主宰,自己做不了主,包括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自己做不了主;自己要做主,那年年十八多好,它为什么要老?为什么要病?自己做不了主。第二个是「自在」的意思,一切诸法,自己不能做主,自己得不到自在,自在就是我们今天讲自由,他不自由,他受种种条件限制。任何一法都逃不出这个定义,我们要仔细去观察。
1701212987
1701212988 《中观论》一开头就说得好,「诸法不自生」,不但自己不能生,也不能共生。我们今天方便说,说一切诸法是许多因缘而生的,这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中观》里面讲的,那是真实说,「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那才是真实。诸佛菩萨清楚、明白,所以才真正得大自在,证得法身、般若、解脱,这三德里面皆有「常乐我净」,观身不净,他净得到了;观受是苦,他是乐,那个心是常住真心,诸法真的有我,真有主宰、真有自在。凡夫没有,跟诸位说,哪些凡夫?六道里头没有,十法界里头也没有,到一真法界里头才有常乐我净。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给我们启示,帮助我们,引导我们放下六道、放下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真在哪里?法身是真的,般若是真的,解脱是真的。法身是体,般若是能证性体的智慧,解脱是受用。这是佛对一切众生无尽的慈悲。
1701212989
1701212990 我过去讲三十七道品,我将四念处做一个总结,就是老师教导我们的「看得破」,四念处是看得破,四如意足是「放得下」,你要不懂什么叫看破、什么叫放下,你就细细去研求这两科。世尊对于这两科的开导,在大小乘经论里面,常常可以看到,所以古大德说,诸佛菩萨出现世间讲经说法,总不出三十七道品。我们学佛不能把三十七道品看做小乘,那你就看错了。天台家智者大师讲的藏、通、别、圆,藏教的三十七道品是小乘,圆教的三十七道品是大乘当中的大乘,所以才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
1701212991
1701212992 真正能到观法无我,心才真正得清净,像诸佛菩萨一样,无量劫来积功累德,度化无量无边众生,心里头一尘不染。《金刚经》上已经透消息给我们,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而得度者,「实无众生」是心里头不着相。为什么不着相?观法无我,还要有居功的念头,你着相,你是凡夫,不但出不了十法界,恐怕六道都出不了。凡夫要想出六道难,「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我积了多少多少功德」,不错,六道里面享受有漏的福报。要把有漏的福报变成无漏的功德,实在讲连无漏功德也了不可得,你才真的是无漏功德。这个道理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那才叫真实功德。你心里头还有一丝毫的分别执著,都是变成有漏的福报,再大的好事都是有漏福报。
1701212993
1701212994 四念处大意跟诸位介绍过了,实际上它的义理无有穷尽,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认真努力去修学。《朝暮课诵》,古大德把《般若心经》收在课诵当中。《朝暮课诵》说实在话,你们仔细想想,它全都是会集的。古德为什么要我们每天把《心经》念一、两遍?时时刻刻提醒,《心经》的目标就是四念处观,要我们用智慧观察世间,你才能得知世间法的真相,你才能修清净心,你才会放下,你才会不染着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世间法不染着,出世间法也不染着,《金刚经》上佛明白对我们开示:「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样渐渐才能契入佛菩萨境界,这是我们常讲的转业报身为愿力身,你就自在了。
1701212995
1701212996 在世间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自己一念行善的念头都不起,真清净,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要向这个目标、方向去迈进,这叫成佛之道。
1701212997
1701212998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这一条我们已经介绍过了,今天我们把它做一个总结。这是道品里面第一段,在佛法的术语叫第一个科目,三十七道品分为七个科目,这是第一个科目。第一个科目当然也是最重要的科目,是我们入门下手的最初方便,如果不从这个地方下手,你就没有办法入门,所以比什么都重要。这四种叫观,观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你的想法、你的看法。这四种:你对身的看法,你对于你这一生当中享受的看法,你对于心的看法,你对于心外一切万事万物的看法。如果你的看法是正确的,然后才能修道;你的想法、看法错误了,你纵然很精勤努力地修行,你修的都是邪法。佛在经论里头,常常提醒我们,心正一切法都正,心邪一切法都邪,所以四念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宇宙观。前面三条是属于人生观,后面一条是属于宇宙观,「观法无我」是属于宇宙观,我们千万不能够疏忽。
1701212999
1701213000 第一教我们「观身不净」,你真正清楚明白了,你对于身相就不会贪恋,你就决定不会为它而造罪业。众生造业,为身造的超过半数,为身体的享受,世间人所讲的身家性命,迷于身家,造无量无边的罪业,招得来生不如意。诸佛菩萨所谓看破,看破什么?头一个就是把身家看破,身家的真相彻底搞清楚、搞明白了。搞明白是不是不要身?不是,要身,要这个身替我修积功德。世间人迷于身家,利用身造作罪业,佛菩萨利用身积功累德,那不一样。由此可知,身家是个工具,它不是目的,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
1701213001
1701213002 教里面,这是经教里面讲自他身,一切色法皆不净,我们自己的身,一切有情众生的身,色身都是不净之物。为什么不净?心不清净,心染污,所以身也就染污。心要是清净,身就清净,这个事情佛在经上讲得很多,境随心转。我们这个身跟心相对地讲,身是境界,是心的境界。身从哪里来的?是心变现出来的。佛在这部经开头就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身是从心想生的,你来投胎的时候,你有想,想才变成身。你为什么长这个相貌?这个相貌是你在投胎之前想的,你喜欢这个相貌,它就变成这个相貌,从心想生。所以世间人讲遗传,儿女的相貌很像爸爸、妈妈。它不是遗传,在佛法讲你喜欢爸爸、喜欢妈妈、喜欢他那个相,自己就变成那个相,不是遗传,这是想象,一切法从心想生。古人有所谓,四十岁之前是受前世的影响,四十岁之后,你的身体相貌要自己负责任,为什么?这是这一生当中,你的妄想、你的思想会改变你的容貌,如果你的念头恶、行为恶,你的相貌愈变愈凶恶;你心地善良、慈悲,你的相貌愈变愈好,就是这个道理。四十岁以后,自己身体健康、容貌,是要自己负责任。从你的容貌,从你的体质,就知道你平常想的是什么,思的是什么,念的是什么,很有道理。
1701213003
1701213004 如果我们都能够依照《十善业道经》来修行,前面世尊在总纲领里面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昼夜是不间断)、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你果然照修,你的容貌一定跟菩萨一样,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今天的体质、相貌,没有达到菩萨水平,就是我们纵然修善,依旧夹杂不善,所以这种殊胜的果报,我们没有得到。一个人修行有没有功夫不必说,一看你的面相就知道,看你动作就晓得了。你有没有功夫,你的功夫到什么样层次,哪里能瞒得了人?瞒别人,那就是瞒世间愚人,有智慧的人、明白的人你瞒不了他。
1701213005
1701213006 诸佛菩萨绝不糟蹋身体,好好利用身体,所谓是「借假修真」。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身相也是虚妄的,借虚妄相修真的。真的是什么?真实智慧。《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了三个真实:「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净宗经典说的,「真实之际」就是禅宗讲的心性,「开化显示」就是明心见性,这是真的,明心见性是真的,「住真实慧」这是真的。「住真实慧」是什么?是四念处的第二条观受,住真实慧这个享受好,这就是六祖惠能在《坛经》里面所说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住真实慧,他不生烦恼。第三个「惠以真实之利」,这是他受用。我们身住在世间,对于一切众生要布施供养真实的利益。佛菩萨住世只有真实,没有虚妄,他们的享受,受就是享受,真的是至高无上的享受,是智慧,决定不是烦恼,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应当要明了的。
1701213007
1701213008 第三条教我们「观心无常」,心是念头,念头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真实的,《楞严经》上讲的「常住真心」,常住是永远不变的。诸位要晓得,真心是永远不变的,清净寂灭。我们现在真心里面,起了念头,念头叫什么?念头叫无明,无明是个动相;真心是寂静的,它不动。佛家讲修行,修行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禅定。为什么佛教这么样重视禅定?禅定不是说禅宗修禅定,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修禅定,大家要懂这个道理,念佛也是修禅定。戒、定、慧三学,你离开了定,哪来的智慧?禅定生智慧,乱心生烦恼。乱心是什么?就是杂念,前念灭了,后念就生,六道凡夫各个都是这个样子,一天到晚起心动念,永远不会停止。你要把念头停止,止就是定、止观。真实的功夫是怎样把我的妄念止住?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把心止住,把杂念止住。我们净宗,这是所有法门里面最方便的法门,是用念佛,用念佛这个方法把我们的妄心止住。
1701213009
1701213010 六道轮回、三恶道,无量劫来我们所受的这些苦难,根源是什么?就是妄想、妄念。所以佛教我们好方法,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念头止住,以一个念头把一切的念头都打掉。念佛怎样念才功夫得力?妄念才起,「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念头压下去,一切时一切处,要有高度的警觉,念头无论是善念、是恶念,统统要打掉。为什么?善念是三善道,恶念是三恶道,都出不了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是净念,要懂这个道理。
1701213011
1701213012 世间人知道恶念不好、善念好,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善念是好,三善道福报,福报是享得尽的,享完之后恶业又现前了,所以这是不究竟法。究竟法,大乘里面所讲的「两边不立,中道不存」,善恶是两边,两边都放下了,中道的念头也没有,这个时候常住真心就现前了。常住真心现前才是住真实慧,真实慧就见到宇宙人生真相。真相就是心性,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真实之际」,你才能见到,才能够证实,然后才能够让真正自性里面本具的大慈大悲,慈悲心现前。
1701213013
1701213014 所以许哲讲「爱」就是宗教,李木源问她:「什么叫宗教」,「爱」就是宗教。「爱」是自性本具的大慈大悲,里面决定不夹杂情识在其中,夹杂情识就不是自性。所以佛法里面讲慈悲讲四种:「爱缘慈悲」、「众生缘慈悲」,这是六道众生有的;「法缘慈悲」,菩萨有的;「无缘慈悲」,法身大士有的。法身大士无缘慈悲,在十法界里头,四圣法界是法缘慈悲,六道里头只有爱缘慈悲、众生缘慈悲,为什么?他有情识在里头。无缘慈悲,「无」是没有情识的,完全是自性本具的德能。
1701213015
1701213016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妄念不是好东西。我们今天有思想,思想不是好东西。你看看中国古人造字,中国人是真有智慧,「思」那个字是什么样子?心上面画了一格一格叫「思」,「想」是着了相,心里头有个相,着了相就叫想;心里头起了分别就叫思,思跟想都不是好东西。你把格子拿掉、相拿掉,那个心叫真心。有思有想,六道凡夫;思跟想拿掉,你就超越六道。所以中国的文字是充满了智能的符号,古人造作符号,就是教我们要开智慧,一看就明了。你能够不用思想,你用的就是真实智慧,你用思想就把你真实智慧障碍掉,所以一定要晓得无常的心不是真心。
1701213017
1701213018 最后教我们对于自身有正确的观法之后,你再放眼世界,我们身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是世界,佛用一个「法」字做总代名词。万法皆空、万法缘生,凡是缘生之法都没有自性,也就是说没有自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无我;「我」就是一个自体,万法没有自体,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观」就是四念处观,四念处佛教初学。因为一切有为法皆是梦幻泡影,你怎么个观法?佛具体教导我们,你观身、你观受、你观心、你观法,你在这四方面仔细去观察,都是梦幻泡影,都是了不可得。《金刚经》上明白地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不可得就是无常。所以我们学佛的入门,首先讲看破,这叫看破,你没有这个功夫,你怎么能入得了门?
1701213019
1701213020 我学佛接触佛法大概一个月,我就遇到章嘉大师,头一天跟他见面,他就教我看破、放下。看破具体是四念处观,放下就是道品里面的四如意足、四神足。四神足是放下,四念处是看破,四正勤就是十善业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是佛法的基本法。离开基本法,无量无边法门,不论你怎么样去勤修,最后都会落空;你没有基础,你修行没基础,所以基础比什么都重要。
1701213021
1701213022 【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1701213023
1701213024 四正勤,又作四正断、四意断、四意端、四正胜、四断。勤,不怠之义;断,断障之义,或以精勤心断除怠慢心。四正勤即方便精勤于断恶生善之四种修行品目。为三十七道品中之第二行品。
1701213025
1701213026 据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之下记载,四正勤即:(一)为除断已生之恶,而勤精进。(二)为使未生之恶不生,而勤精进。(三)为使未生之善能生,而勤精进。(四)为使已生之善能更增长,而勤精进。以一心精进,行此四法,故称四正勤。
[ 上一页 ]  [ :1.7012129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