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54642e+09
1701254642
1701254643 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
1701254644
1701254645 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701254646
1701254647 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701254648
1701254649 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701254650
1701254651 山口益著:《中观佛教论考》,弘文堂书店,昭和19年版。
1701254652
1701254653 渥德尔著:《印度佛教史》(王世安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701254654
1701254655 吴汝钧编著:《佛教大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5年版。
1701254656
1701254657 宇井伯寿著:《大乘佛典的研究》,岩波书店,1963年版。
1701254658
1701254659 宇井伯寿著:《印度哲学史》,岩波书店,1965年版。
1701254660
1701254661 姚卫群著:《佛学概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1701254662
1701254663 姚卫群著:《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01254664
1701254665 约·阿·克雷维列夫著:《宗教史》(乐峰等中译本)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701254666
1701254667 佐佐木教悟等著:《印度佛教史概说》(杨曾文、姚长寿中译本),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701254668
1701254669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哲学》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
1701254670
170125467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宗教》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1701254672
1701254673
1701254674
1701254675
1701254676 印度宗教哲学概论 [:1701250659]
1701254677 印度宗教哲学概论 第十八章 印度近代宗教哲学
1701254678
1701254679 印度近代哲学产生于18世纪。它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其主要部分仍属宗教哲学。从1757年英印普拉西战役到20世纪中叶,这近二百年间印度哲学有着重要的变化。而所谓印度近代哲学一方面包括这一时期印度著名哲学家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包括许多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在宗教哲学方面的观点。
1701254680
1701254681
1701254682
1701254683
1701254684 印度宗教哲学概论 [:1701250660]
1701254685 印度宗教哲学概论 一、印度近代哲学的主要特点
1701254686
1701254687 印度近代哲学与古代宗教哲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与西方近代文化的影响亦有重要关联。它是在继承、改造印度古代宗教哲学和选择、吸收西方近代文化(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印度近代哲学的特点就主要体现在继承、改造与选择、吸收这两方面上。
1701254688
1701254689 1.对印度古代宗教哲学的继承和改造
1701254690
1701254691 尽管印度在进入近代后,社会经济、政治状态与古代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古代宗教哲学对近代哲学仍保持着重要的影响。印度古代哲学的流派为数众多,大致来说,有婆罗门教系统的哲学流派(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弥曼差派、吠檀多派)和非婆罗门教的流派(佛教、耆那教和顺世论)两大类。这些派别的理论对近代印度哲学有着程度不同的影响。
[ 上一页 ]  [ :1.7012546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