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32982e+09
1701329820 也许,我们可以把这一点称为性格的“橡皮筋理论”。我们就如同一根根橡皮筋,富有弹性且可以随时拉长,但是这种拉伸是有限度的。
1701329821
1701329822 ******************
1701329823
1701329824 弄清楚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考察在鸡尾酒会上遇到陌生人时我们大脑的反应。要知道,杏仁核是边缘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大脑中最原始的部分——那些原始哺乳动物也有这种边缘系统的存在。然而随着哺乳动物进化得越来越复杂,大脑在边缘系统周圈发展形成了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尤其是人类的额叶皮层所执行的任务让人惊叹,从决定要买哪个牌子的牙膏到筹划一次会议,再到思考现实的本质。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减轻不必要的恐惧。
1701329825
1701329826 如果你曾经是个高度应激的孩子,那么你在一次鸡尾酒会上向陌生人作自我介绍时,你的杏仁核可能处在将要发疯的状态。而如果是在公司里相同的情境下,你会觉得熟练得多,这是因为你的额叶皮层告诉你要冷静,然后微笑着同对方握手。事实上,一项最新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当人们采用自我对话(self-talk)机制对已经被扰乱的情境进行评估时,随着前额叶皮层活动的增加,杏仁核的活动会随之减少。
1701329827
1701329828 但是额叶皮层不是万能的,它的活跃不可能完全终止杏仁核的活动。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让白鼠形成某种声音与电击同时进行的条件反射,让白鼠对这种声音产生恐惧。之后,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这种声音,却不进行电击,直到这些白鼠对这种声音不再恐惧。
1701329829
1701329830 然而实验结果却证明,科学家们所设想的那种“忘却”并没有完全出现。当科学家们割断了白鼠额叶皮层与杏仁核之间的神经连接,那种对声音的恐惧再度出现了。这是由于这种恐惧的条件反射被额叶皮层的活动所抑制,但这种恐惧却依然存在于杏仁核之中。人类那些毫无根据的恐惧症,如望高恐惧(batophobia)或者说恐高症,都是同样的道理。一次次登上帝国大厦的顶端可能会让这种恐惧消失,可是一旦遭遇某些压力的时候,这种恐惧便会卷土重来——当你的额叶皮层有其他事情要做时,就无暇来安抚一个兴奋的杏仁核了。
1701329831
1701329832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高度应激的儿童会在长大成人之后依然保留那些最初的性情,无论他们获得了多少社会经验,或者花了多少时间来训练自己的自由意志。我的同事萨莉就是这个现象最好的例子。萨莉是一位有思想、有天赋的图书编辑,她形容自己是个腼腆的内向者,在我看来,她是我认识的人当中最有魅力、最懂得表达的人之一。如果你邀请她参加晚宴,结束后你问其他的宾客当晚最喜欢的人是谁,那么很有可能大家都会说是萨莉。他们会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她:她浑身闪着光。如此聪慧又如此可爱!
1701329833
1701329834 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吸引力——你不能说她对此毫无意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的杏仁核知道这一点。每次参加宴会,萨莉总是希望自己可以躲进离自己最近的沙发里——直到她的前额叶皮层掌管了她的意识,她才会想起自己是一个多么健谈的人。即便如此,存储着陌生人和焦虑相关信息的杏仁核有时还会占据上风。萨莉承认有时她会驱车一个小时去某个聚会,可是不到5分钟就离开了。
1701329835
1701329836 拿施瓦茨的发现来对比自己的经历时,我意识到我并不是变得不再腼腆了,我只是学会了自我调整(感谢我的前额叶皮层)。如今我已经可以自然地去克服那种恐惧。当我同一个或几个陌生人交谈时,我面带笑容,举止自然,但有那么一瞬间,我还是能感觉自己像在走钢丝一样心下慌乱。只是现在,无数的社交经验告诉我,这条钢丝不过是我臆想中的场景罢了,或者说,即便我从钢丝上摔下来了也不会死。这种自我安慰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我甚至感知不到自己在这样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自我安慰的过程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也会不管用。卡根最初用来描述高度应激群体的词是“被抑制”(inhibited),而这也正是我在某些晚宴上的真实感受。
1701329837
1701329838 ******************
1701329839
1701329840 这种自我延伸能力——尽管是有限的——同样适用于外向者。艾莉森是我的一位客户,她同时在生活中扮演着商业顾问、母亲和妻子的角色,她的身上就带着外向者的性格特征——友好、率直、勇往直前——因而人们都称她为“力量之源”。她婚姻美满,有两个可爱的女儿,还有自己白手起家的咨询公司。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她骄傲的资本。
1701329841
1701329842 然而她却并不总是对这样的生活感到满意。高中毕业那年,她仔细地打量自己,发现她一点儿也不喜欢自己的模样。艾莉森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但是你从她的高中成绩单上看不出来。她曾经一心想要进常春藤盟校,却白白丢掉了这样的机会。
1701329843
1701329844 她知道原因是什么。她把整个高中时代都用在社交上了——艾莉森参加学校提供的所有课外活动——所以她用来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偶尔她也会责怪自己的父母,他们对自己女儿的社交天赋颇感自豪,也并不过问她的学业,但她还是把大部分的责任归咎于自身。
1701329845
1701329846 身为一个成年人,艾莉森决心不让类似的错误重演。她深知在家长会和商务圈子里多么容易迷失自我。因此,艾莉森的解决办法是寻找一个适合她家庭的策略。艾莉森的父母都是内向者,而她凑巧又嫁了一个内向的丈夫,就连自己的小女儿也是个超级内向的人。
1701329847
1701329848 艾莉森也渐渐找到了同这类沉默的人相处的模式。探望父母的时候,她可以像母亲那样冥想或者写写日记。在家的时候,她就与丈夫一起享受宁静的傍晚。至于喜欢跟妈妈在后院亲密交谈的小女儿,艾莉森会把下午的时间腾出来,陪她在后院里聊些有深度的问题。
1701329849
1701329850 艾莉森甚至还建了一个网站来同那些安静敏感的朋友交流。虽然她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朋友艾米同她一样是一个十足的外向者,但她大部分的朋友都比较内向。“我很感激那些善于倾听的人。”艾莉森说,“喝咖啡的时候他们是最好的伴侣,而且能给我最真实的意见。有时,我甚至都没有发现自己在做一些适得其反的事情,我那些内向型的朋友就会告诉我:‘这是你的做事方式,而我这里还有15个其他的选择。’我的朋友艾米往往也不会注意到这些,但那些内向的朋友在我身后默默关注着我的言行,给予我最中肯的意见。”
1701329851
1701329852 艾莉森依然是个喜欢热闹的人,但她发现了如何从那些安静的人当中获益。
1701329853
1701329854 ******************
1701329855
1701329856 虽然我们可以超越性情的限制,但最好的选择还是找准自己的位置,正视那片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1701329857
1701329858 再来看看我另外一位客户埃丝特的故事吧。埃丝特是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税务律师,她是一个身材娇小的深肤色女人,每天脚步轻盈地走来走去,一双蓝色的眼睛炯炯有神,从来不会表现出腼腆的一面。但是,她绝对是个内向者。她觉得一天里最舒服的时刻就是沿着绿树成荫的街道,从社区步行到巴士站那安静的10分钟。其次便是关上办公室的门,埋头工作。
1701329859
1701329860 埃丝特的工作选得相当合适。作为一名数学家的女儿,她喜欢思考那些数目庞大的税务问题,并且能平心静气地处理这些数字。(在第7章,我会解释为什么内向者可以在复杂的、需要精力集中的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出色。)她是与另一家更大的律师事务所合作的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这个团队还有另外5名税务律师,彼此之间合作得都很融洽。埃丝特的工作包括对那些让她着迷的问题的深思,以及同值得信任的同事之间的合作。
1701329861
1701329862 埃丝特的税务律师小组也要定期给其他的律师事务所作报告演说,而这些报告就成了埃丝特痛苦的根源,这倒不是因为她对公开演讲有所恐惧,而是因为对于即兴演讲颇感惆怅。但埃丝特的同事们恰巧相反——他们刚好都是外向者,都很健谈,可以在去作报告的路上决定演讲的内容,并且能清晰而引人入胜地向他人传播自己的想法。
1701329863
1701329864 如果给埃丝特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她也可以把报告作得有声有色,但是有时她的同事会在她早上上班的时候才告诉她当天要作一个报告。埃丝特曾经认为,自己的同事可以作即兴报告是因为他们已经对税法了若指掌,厚积薄发,她也可以做到。可是,随着阅历和知识的逐步积累,埃丝特还是做不到。
1701329865
1701329866 要解决埃丝特的苦恼,我们来看一下内向者和外向者之间的另一个差异:他们对于刺激的偏好。
1701329867
1701329868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一位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推测,人们所寻求的是一种“适度”的刺激——不多也不少。刺激是我们从外部世界所接收的信息总和。刺激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噪声到社交生活,再到闪烁的灯光。艾森克认为,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喜欢寻求这些刺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之间存在诸多的不同:内向者喜欢关上办公室的门,一头扎进工作里,因为对他们来说,安静的工作环境对智力活动而言是最好的刺激;而外向者会在一些相对活跃的活动中发挥最佳水平,例如组织团队建设讲习班或者主持会议。
1701329869
[ 上一页 ]  [ :1.701329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