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330661e+09
1701330661 我已经在我的意识中自然而然形成了这种习惯。不成熟的想法是不会从我的嘴里或者笔下溜出来的。经验告诉我,沉默是精神纪律中对真理崇拜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发现很多人对于讲话不够有耐心。这些人的言谈大都对这个世界毫无意义,只是白白浪费时间。我的腼腆在现实中就像是我的盾,它让我成长,帮助我学会明辨真理。
1701330662
1701330663 ******************
1701330664
1701330665 软实力并不仅限于像圣雄甘地这样的道德楷模。设想一下,比如那些为人们所称颂的在数学、科学等领域卓有成就的亚洲人。前面提到过的倪教授将软实力定义为“沉默的毅力”(quiet persistence),这种特征深深地植根于学术成就之中,其作用就像在甘地政治胜利中一样重要。沉默的毅力需要持久的注意力——要能有效克制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
1701330666
1701330667 TIMSS考试(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趋势)是一项面向全球少年儿童进行的、四年一度的标准化的数学和科学测试。考试结束后,研究人员会对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这项考试中的表现情况,他们发现亚洲国家和地区,比如韩国、新加坡、日本和台湾地区一直遥遥领先。例如,1995年,TIMSS考试举行的第一年,韩国、新加坡和日本的学生获得了中学数学的最高平均分,来自这三个国家的学生在科学学科上也抢占了前四名中的三个席次。2007年,研究人员考察了在某个国家内有多少名学生能够达到国际先进基准(达到该基准的学生都是数学界新星),发现多数的佼佼者都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新加坡和香港,40%的四年级学生达到或超过了这个标准,而在台湾地区、韩国和新加坡,约有40%~45%的八年级学生还未达标。在世界范围内,能达到这个基准的人,在四年级学生中只占到5%,而在八年级学生中则只占了2%。
1701330668
1701330669 要如何解释这条横亘在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令人震惊的学业表现鸿沟呢?这个TIMSS考试的有趣现象值得深思。在这项考试中,学生们也要回答一系列与自身相关的问题,范围从他们有多喜欢科学到家里有没有可以塞满三个甚至更多书架的藏书量。这份问卷要花费不少时间才能完成,因为它不会被计入最终的成绩,所以很多学生选择了交白卷。回答问卷上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有足够的毅力。而教育学教授厄金·贝的一项研究显示,那些问卷填写情况较好的地区往往也是考试的高分区。换句话说,优秀的学生不仅需要有解决数学和科学问题的认知能力,还要有一个受用的性格特点:沉默的毅力。
1701330670
1701330671 其他的研究也发现,那些年幼的亚洲儿童身上也有着非凡的毅力。举个例子来说,跨文化心理学家普里西拉·布林考让来自日本和美国的一年级学生做一道无解的题目,要求他们独立思考答题思路,不得求助于其他同学或老师,从而比较他们放弃之前用在这道题目上的时间。平均来说,日本的学生在这道题目上用了13.93分钟,而美国的孩子则只用了9.47分钟就放弃了。只有不到27%的美国学生能够坚持得像日本学生那么久,反过来说,只有10%的日本学生在9分钟左右的时候就放弃了。布林考将这些结果归结到日本人有毅力这一品质之上。
1701330672
1701330673 沉默的毅力在很多亚洲人和亚裔美国人身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特质并不仅仅表现在数学和科学领域。我初访库珀蒂诺数年后,曾偶遇了蒂法尼·廖,那名斯沃斯莫尔联合高中的学生,我在前面提到,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的父母对她爱读书甚至是在公共场合都捧着一本书的兴趣大加赞赏。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还是有着稚嫩脸庞的17岁姑娘,正为了考入大学而努力。她告诉我,能去东海岸旅行并结识新的朋友让她兴奋不已,但是她也担心住在那里的人都不喝珍珠奶茶,那可是台湾最有名的饮品啊。
1701330674
1701330675 而现在的蒂法尼已经是一个世故而成熟的大学生了,还去西班牙读过书。她的签名带着跨国界的意味,是西班牙文的“拥抱,蒂法尼”。而她Facebook上的照片,也不见了那稚嫩的脸庞,代之以一个淡淡的微笑,虽然依然温柔而友好,却带上了世故的影子。
1701330676
1701330677 蒂法尼正在通往实现记者之梦的道路上,不久前她才被选为校报的主编。她依然用“腼腆”一词来形容自己——第一次公开演讲的时候、给陌生人打电话的时候,她还是能感觉到脸上泛起的热度,但是话题一旦打开就慢慢变得自然起来了。她坚信自己这种“沉默的本性”帮助她当上了校报的主编。对于蒂法尼来说,软实力就意味着倾听、认真做笔记,并且在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交流前作深入的准备。“这个过程对于我成为一名成功的记者举足轻重。”蒂法尼这样告诉我。很显然,蒂法尼对于沉默的力量深信不疑。
1701330678
1701330679 ******************
1701330680
1701330681 我第一次遇见迈克的时候,他希望像自己斯坦福的同学一样洒脱不羁,他说,一个沉默的人不可能成为领导者。“如果你一直沉默不语,你怎么让别人知道你的信念呢?”他这样反问过我。我安慰他说其实并不尽然,但是迈克对于沉默者不能传达其信念的思想如此强烈,不禁让我怀疑这到底算不算是一种信念。
1701330682
1701330683 但那是在我同倪教授探讨过亚洲式的软实力之前,在我读到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之前,在我想象着蒂法尼成为一名记者的光明未来之前。库珀蒂诺的孩子教给了我,信念就是信念,无论你以多大的分贝来表达。
1701330684
1701330685 ******************
1701330686
1701330687
1701330688
1701330689
1701330690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1701328495]
1701330691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第四部分 如何去爱,如何工作
1701330692
1701330693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1701328496]
1701330694 第9章 何时你该戴上外向的面具?
1701330695
1701330696 ******************
1701330697
1701330698 每个人都有很多个社会自我,这是由于人们总是要面对很多不同的社会群体,而且会非常在意这些群体的意见。于是通常情况下,人们就会在不同的群体面前表现不同的自我。
1701330699
1701330700 ——威廉·詹姆斯
1701330701
1701330702 ******************
1701330703
1701330704 布赖恩·利特尔教授曾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师,也是3M教学奖获得者,有时这项奖也被称为大学教学的诺贝尔奖。利特尔教授身材矮小,戴着一副眼镜,有一丝固执,也有一点可爱,他的声音是充满了磁性的男中音,讲话的时候习惯一边如唱歌一般断句,一边在讲台上走来走去,用老派演员的方式把强调的辅音和元音拉得长长的。人们说他像是罗宾·威廉斯和爱因斯坦的结合体,当他讲笑话逗乐台下的听众时,他看起来比他们还高兴。他在哈佛的课程总是座无虚席,下课的时候根本不需要铃声,大家的掌声就足以说明他受欢迎的程度了。
1701330705
1701330706 相比之下,我笔下的这个人似乎就完全不同了:他和妻子住在一间隐蔽的、坐落在遥远的加拿大森林的房子里,儿女和外孙偶尔会来看望他,其他的时候基本只有他们两人。他会在空余时间写乐谱、读书、写书、写文章,也会给远方的老朋友发邮件,他把邮件称为“电子书信”。社交的话,他更喜欢一对一的对话。聚会上,只要他有机会或者借口“呼吸一点新鲜空气”,他就一定会逃离那个喧闹的地方,同朋友进行一些安静的交谈。如果他被迫外出太久或者被卷入任何带有冲突性的情境,他就会生病。
1701330707
1701330708 如果我告诉你那个舞台上的王者教授和这个喜欢宁静的内心生活的隐士是同一个人,你会觉得惊讶吗?如果你考虑到我们会因为情境不同而有不同的行为举止的话,你也许就不会为此而感到吃惊了。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灵活性,再来讨论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差异是不是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呢?对于内向和外向的概念进行这样的对立区分是否合适:内向者是贤明的哲学家,而外向者则是无畏的领导者?内向者是诗人或者科学呆子,而外向者则是运动员和拉拉队队员?会不会有些人两者兼具呢?
1701330709
1701330710 心理学家称之为“性格与情境”之争:那种混合的性格特征是真的存在,还是人们根据情境不同而作出的改变?如果你同利特尔教授交谈,他会告诉你,抛开他的公共形象和教学上的荣誉,他其实是个非常忧郁的人,绝对的内向者,这一点不仅仅是从行为学角度来说,从神经心理学角度讲也是如此(他用我在第4章介绍过的柠檬汁测试做实验,果然分泌了很多唾液)。这似乎可以将他列进“性格”一端:利特尔认为性格特征是存在的,正是这些特征将我们的生命塑造得如此深奥,它们是基于心理机制的,而且在人的一生中是相对稳定的。支持这个观点的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希波克拉底、弥尔顿、叔本华、荣格,还有近期功能磁共振成像和皮肤导电实验的先驱。
[ 上一页 ]  [ :1.7013306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