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369898e+09
1701369898 然而,要想好奇心发挥效用,并不仅仅只有好奇心就够了,至少还要受到其他两大关键品质的约束:首先是关注对于你的提问而给出的答案。你必须专注于你眼下好奇的所有内容。很多人确实能问出真正高质量的问题,在谈话和提问时看似投入其中并受到激发,却在别人回答他问题的时候开小差。
1701369899
1701369900 第二项品质是付诸行动的意愿。毫无疑问,好奇心可以激发我们去想象我们可以飞向月球,但它不会列出这一想法成为事实的过程中,成百上千的人力投入、十亿计的财务支出,以及克服失败和苦难的决心。好奇心可以激发出最初的愿景——对一项月球任务的愿景,或是就我目前的情况而言,关于一部电影的愿景。有了这份付诸行动的意愿,就可以在士气衰退时重新补给灵感——瞧呀,那是我们前进的目标!但在某些时候,在抵达月球的路途中,或是在其他情况下,工作变得越来越艰难,障碍变得错综复杂,挫败感越来越多,这时候意愿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1701369901
1701369902 我希望在此书中达成三件事:认识到好奇心的价值和力量;展示发挥好奇心的所有方式,期冀这么做会激发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去勇敢尝试;我想要在一个更为广袤的世界里开启一次对话,来探讨如此重要的品质在当今为何鲜少被人重视、谈及和培养。
1701369903
1701369904 对于一项具有如此强大潜在力量的品质,好奇心本身看似并不复杂。心理学家将好奇心定义为“想要了解”。就是这样。这一定义符合我们自身所获得的常识性感受。“想要了解”当然意味着寻求信息。好奇心在着手启动时,如同一股冲劲、一份迫切的欲望,但当它突然出现在这个具象的世界上时,则是以一种更为主动、更为透彻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问。
1701369905
1701369906 这份好奇心在我看来,如同饥饿和干渴一般发乎内在。一个孩子提出一系列看似纯真的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蓝天有多高?蓝天在晚上的时候去了哪里?(大多数成年人,包括我,都无法解释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这个孩子或许会收到一个不屑一顾的回答:“什么为什么,你这个好奇的小女孩……”
1701369907
1701369908 对一些人来说,诸如此类的问题令其感到富有挑战,若你不知道答案,感受则更甚。成年人简单地宣示自己的权威,将问题撇到一边,而不是作出回答。孩子的好奇心可以让我们这些成年人感到些许无所适从,或焦躁不安——这是这位不知道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家长所遭受的经历,也是一位努力在不偏离正常进程的情况下,要把当日课业完成的教师所遭受的经历。
1701369909
1701369910 而对孩子而言,不仅仅没有得到答案,还得到了一个深刻的印象:提出问题——无论是无关痛痒或是引人着迷的问题——可能会被视作荒谬而不得体的。
1701369911
1701369912 这并不叫人惊讶。
1701369913
1701369914 一个自由从容地问出“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的孩子,会成长为一个提出更多颠覆性问题的成年人:为什么我是奴役,而你是国王?太阳真的围绕地球运行吗?为什么深色皮肤的人是奴隶,而浅色皮肤的人是他们的主人?
1701369915
1701369916 《圣经》中创世纪后的第一则故事,就是关于好奇心的:亚当、夏娃、蛇与树的故事。对于心怀好奇的人来说,结局可并不美好。
1701369917
1701369918 这则寓言故事再直白不过了:好奇心让人们遭罪。无论你眼下遭受何种不幸,那都是由亚当、夏娃、蛇,和他们桀骜不驯的好奇心造成的。
1701369919
1701369920 你由此明白到,西方文明奠基部分中的第一则故事是关于好奇心的,而它所包含的信息在说:不要提出问题;不要靠一己之力找寻知识,要交付给那些掌权的人。知识只会趋向不幸。
1701369921
1701369922 芭芭拉·本尼迪克特(Barbara Benedict)是康涅狄格州哈佛三一学院的一名教授,也是一名潜心研究18世纪的学者,她曾花费数年时间,研究当人们主张以科学探索来取缔宗教,并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方式的时期里,人们对待好奇心的态度。
1701369923
1701369924 她称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是一个警示:“‘你是奴役,因为上帝说你应当是奴役。我是国王,因为上帝说我应当成为国王。不要问我关于此事的问题。’类似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反映的是以维持现状为目的的文化和文明需求。‘事物保持原状,因为那才是正确的方式。’这种态度流行于统治者和那些对信息具有掌控权的人之间。”从伊甸园到执政党,一直如此。
1701369925
1701369926 好奇心没有得到尊重。在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若你乐于瞥上一眼,所有对知识的好奇都能从一部智能手机上获取,但对于好奇心的偏见仍然浸润在我们的文化中。
1701369927
1701369928 课堂应当是问题的葡萄园,是激发问题、学习如何提问、如何探求答案的地方。有些课堂做到了,但事实上,好奇心在校园中所受到的方式,常常与在伊甸园里别无二致。泛滥化和标准化的测试和问题,让日常课程计划那刻板僵硬的框架结构发生偏离;有时候连老师自己都不知道答案是什么。这与你所希望的实在大相径庭。真正的好奇心,在典型的七年级课堂里是得不到陶冶和培养的——因为那么做会带来不便,也会对学级的有序进行造成混乱。
1701369929
1701369930 在大多数成年人耗费人生的办公室里,情况则稍稍好些。当然,程序员、药物研究员或大学教授在好奇心一事上,会得到更多的鼓励,因为这是他们工作中的一大组成部分。然而,若是医院护士或银行柜员,变得充满好奇心,对事情如何做成发起提问的话,又会如何呢?除去那些真正具有例外性的场所,如谷歌、IBM、康宁公司(Corning),好奇心如果并不具备服从性,便不会受欢迎。“品行良好”的描述中——无论你是14岁或45岁——并没有包含好奇心一项在内。
1701369931
1701369932 有一件值得留意的事。好奇心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工具,不是为了改善人生和福祉,提升赢得某项伟大工作或某位绝佳伴侣的能力而存在的。在现代的世界里,它是我们最珍视的事物的关键所在:独立、自主、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好奇心是通往自由的途径。
1701369933
1701369934 在任何时候都能提出问题,体现了两点:追寻答案的自由和挑战权威的能力——“你凭什么掌权?”
1701369935
1701369936 好奇心本身便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勇气。
1701369937
1701369938 ***
1701369939
1701369940 我曾是个矮胖的男孩,直到青少年时期也没有摆脱这个形象。当我从大学毕业时,我腰间有了赘肉。我在沙滩上被人取笑,不论是否穿着衬衣,我都看起来软扑扑的。
1701369941
1701369942 我下定决心,摆脱自己的这副模样。在我22岁时,我开始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发展出一套训练程序——一套真正意义上的规章纪律。我坚持每天跳绳,一分钟跳200次,每天跳30分钟,一周坚持7天。这样跳了12年。渐渐地,我的身体发生了变化,腰间赘肉消失不见了。
1701369943
1701369944 我并没有使自己变得健美。我看上去并不像电影明星,但我也不像是你想象中的那种电影制片人。我有属于自己的略有些标新立异的风格:我穿球鞋上班;我把头发涂上啫喱,让它们都站直起来;我笑起来很灿烂。
1701369945
1701369946 而如今,我仍旧每周锻炼四五次,通常会在早晨起床后完成。我在六点前起床,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我不再跳绳了,因为我的跟腱断裂了。)如今我63岁,在过去的40年中,我再也没有堕回到那软扑扑的模样中去。
1701369947
[ 上一页 ]  [ :1.7013698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