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379963e+09
1701379963 我们发现,经验丰富的参赛者及他们的父母和教练所推荐的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愉悦而阅读,以及玩文字游戏,如拼字游戏(scrabble);第二类,由他人或计算机程序进行测试;第三类,独自做拼字练习,包括记背词典中的新单词,复习拼字笔记本中的词汇,记忆拉丁、希腊和其他词源。只有第三类活动符合刻意练习的标准。
1701379964
1701379965 决赛开始前几个月,我们向参赛者发送了问卷。除了坚毅力表,我们还要求他们完成一份日志,估算每周花在各种拼字活动中的时间。我们还要求他们从愉悦程度和努力程度两个方面对从事这些活动时的感受进行评价。
1701379966
1701379967 当年5月,当总决赛在电视台播出时,埃里克森和我都在观看。
1701379968
1701379969 奖杯最终花落谁家?一位名叫凯瑞·克劳斯的13岁女孩。这是她连续第5年参加比赛。从她的日志中,我估计她已经积累了至少3 000个小时的拼字练习。凯瑞带着自信与微笑,用麦克风拼出让她获胜的最后一个单词:“ursprache(原始语),U–r–s–p–r–a–c–h–e。”
1701379970
1701379971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尽己所能去努力学习——为它而战。”凯瑞告诉记者:“我试着去学习常规词汇表以外的单词,学习更多意思模糊的单词。”一年前,这位记者通过观察发现,凯瑞“大多时候都在独自学习。她研究了很多拼写指南,从阅读中列出了有趣的单词,并通过查阅字典做出标记”。
1701379972
1701379973 当我们分析数据时,首先证实了我一年前的发现:越坚毅的参赛者练习的时间越久。但最重要的发现是,练习方式对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刻意练习比其他类型的备战方式更有利于参赛者在决赛中晋级。
1701379974
1701379975 当我将这些发现分享给家长和学生时,我赶紧补充道:“测验在学习上有许多好处,其中之一就是能暴露出你以为掌握了而实际上没有掌握的知识。”获胜者凯瑞后来告诉我,事实上,她就是用测验来发现自己的弱点,找出她一直拼错的某个或某类词汇,从而集中精力掌握它们。从某种意义上说,测验是进行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的刻意练习的前奏。
1701379976
1701379977 那么,快乐阅读呢?其实并没有作用。几乎所有参加全美拼字比赛的孩子都对语言感兴趣,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拼字的技能与他们在阅读中所享受的快乐存在关联。
1701379978
1701379979 ——
1701379980
1701379981 如果你用技能的提高程度来评价各类练习的效果,那么,刻意练习就没有对手了。全美拼字比赛的参赛者在为竞争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后,他们对这条经验越来越认可。随着连续几年的经验累积,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刻意练习。在决赛前的几个月,这个趋势更加明显,每一位选手平均每周都会投入10个小时进行刻意练习。
1701379982
1701379983 然而,如果你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各类练习,你可能会得出一个不同的结论。通常,与其他准备竞赛的方式相比,参赛者对刻意练习的评价是:他们明显需要更多的努力,但愉悦感却很少。相反,为了乐趣而阅读以及玩拼字游戏,这对参赛者来说就像是“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一样,无须努力就能获得很多乐趣。
1701379984
1701379985 舞蹈家玛莎·葛兰姆对刻意练习的描述颇为生动形象——尽管有一点儿夸张:“跳舞是迷人的、轻松的、令人愉快的,但在舞蹈方面通往至高成就的道路并不比其他任何领域容易。疲劳感是如此强烈,以致连睡梦中,身体都在哭泣;有时候,挫折感会非常强烈,每天都像经历了一场小小的死亡。”
1701379986
1701379987 不是每个人都会用这么极端的方式来描述工作中令人不舒服的体验,但埃里克森发现,刻意练习给人的体验是:需要超级多的努力。一个证据就是,在我们技能的极限使用状态下,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努力,这是非常容易让人感到筋疲力尽的。他指出,即使是世界级的高手,在他们职业生涯的高峰期,每次也只能进行最多一个小时的刻意练习,然后就需要休息。而且总的来说,他们每天只能进行3~5个小时的刻意练习。
1701379988
1701379989 与此相关的是,很多运动员和音乐家在最密集的训练过后都要小憩片刻。为什么呢?休息和恢复对运动员来说显然很必要。其他人对高强度工作的感觉也一样,这说明脑力劳动及体力上的压力让刻意练习如此耗人。例如,导演贾德·阿帕图就是这样描述拍电影的过程的:“每一天都是一次试验,每一个场景都可能失败,所以你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但是,这样做行得通吗?我应该再拍一条吗?如果我不得不改变,我应该改变哪些东西?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很疲惫……工作强度非常大。”
1701379990
1701379991 而且,世界级的高手退役后,往往就不会继续坚持刻意练习了。而如果练习是令人愉快的(纯粹因为它本身而令人愉快),他们是有可能会坚持练习的。
1701379992
1701379993 ——
1701379994
1701379995 我和埃里克森开始一起工作后,著名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以驻校学者的身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简称宾大)住了一个夏天,他也致力于研究专家级的高手,但他和埃里克森的研究方法大相径庭。
1701379996
1701379997 对于契克森米哈赖来说,高手的标志性体验是“心流”(flow),这是当一个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时“自然产生的”状态。心流出现在面临高水平的挑战而且自己认为能“应对自如”的情况下,就仿佛“你无须思考,只是行动”。
1701379998
1701379999 例如,一个交响乐指挥家告诉契克森米哈赖的。
1701380000
1701380001 我处于一种狂喜的状态,感到自己仿佛不存在……我的手似乎脱离了我的身体,对于所发生的一切,我并没有做什么,我只是坐在那里,用敬畏和惊叹来看这一切。然后,“音乐”就自动流淌出来了。
1701380002
1701380003
1701380004
1701380005 一位竞技花样滑冰运动员这样描述心流状态:
1701380006
1701380007 好像点开了一个程序。一切都非常顺利,一切都感觉很好……一切都来得太快,它似乎会一直一直继续下去,你不希望它停下来,因为一切都那么美好。你不必思考,一切都会自动发生……
1701380008
1701380009
1701380010
1701380011 契克森米哈赖已经从数百名高手那里收集到了类似的第一手资料。在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人们都在用相似的语言描述高峰时的体验。
1701380012
[ 上一页 ]  [ :1.7013799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