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380113
我无法告诉你哪一种解释是准确的,两者都有一定的道理。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表明,当一个人的努力以某种方式受到奖励的时候,他对努力的主观体验——即对努力的感受是可以并且确实会改变的。
1701380114
1701380115
另一方面,雷德基的教练布鲁斯·格梅尔说她总是喜欢严峻的挑战。
1701380116
1701380117
“有一段雷德基的父母录制的她第一次参加游泳比赛的小视频。”布鲁斯告诉我。“她当时6岁,只游了一圈。你会看到她先游了几下,然后抓住水道隔离线,又游了几下,又抓住隔离线。最后,她游到了游泳池的尽头后,从水里出来了。她的父亲在录像时问她:‘这是你的第一次比赛,告诉我,你感觉怎么样?’她说:‘非常棒!’几秒钟后,她补充道,‘这很难!’然后她大笑起来。就是这样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这种态度。”
1701380118
1701380119
在同一次谈话中,布鲁斯告诉我,凯蒂是他遇到的所有人中最愿意尽可能多地去做刻意练习的人。“我们试着从她较差的方面开始训练,然后,我看到她开始抓紧时间训练,于是她很快就成了那个项目上最好的队员之一。”
1701380120
1701380121
如果刻意练习是“极好的”,它会像心流体验一样毫不费力吗?
1701380122
1701380123
我问拼字冠军凯瑞·克劳斯在刻意练习期间有没有经历过心流体验,她说:“不,只有当我没有面临挑战的时候,我才会有心流体验。”同时,她说,“我最有满足感的学习经历是我独自一人的时候,我会强迫自己把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很多小任务,然后逐个击破。”
1701380124
1701380125
截至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研究能证明人们可以在刻意练习中达到的心流体验。我的猜想是,刻意练习可以让人们以不同于心流体验的方式感受到深层次的满足。换句话说,积极的体验有不同的种类:通过提高自己的技能是一种,感受心流体验的陶醉感是另一种。
1701380126
1701380127
——
1701380128
1701380129
除了拥有一位了不起的教练、导师或老师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从刻意练习中既获得最大效益,又获得更多的心流体验呢?
1701380130
1701380131
首先,你要了解科学。
1701380132
1701380133
刻意练习的每一个基本要求都很普通:
1701380134
1701380135
·一个定义清晰的延展性目标
1701380136
1701380137
1701380138
1701380139
·全神贯注及不懈努力
1701380140
1701380141
1701380142
1701380143
·即时的、有益的反馈
1701380144
1701380145
1701380146
1701380147
·持续的反思和完善
1701380148
1701380149
1701380150
1701380151
但是,在大多数人所做的练习中,有多少能符合这4个方面的要求呢?许多人只是得过且过,平时根本没有进行刻意练习。
1701380152
1701380153
即使是那些动机超强、工作到筋疲力尽的人可能也没有做过刻意练习。例如,当奥运金牌得主迈兹·拉斯穆森受邀访问一支日本赛艇队时,他对运动员在训练上花费的时间之多感到震惊。他告诉大家,让人出类拔萃的不是长时间的蛮力训练,而是高质量的、经过深思熟虑的练习目标。正如埃里克森的研究所表明的,每天只需要几个小时的刻意练习就够了。
1701380154
1701380155
在茱莉亚音乐学院任教的表演心理学家景山·诺亚说,他从两岁就开始拉小提琴,但是直到22岁才真正开始做刻意练习。以前没这么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缺乏动力。有一段时间,年轻的诺亚要同时学习4位不同老师的课程,而且他为此不得不在三个不同的城市之间来回奔波。当时诺亚根本不知道有更好的练习方式。当他发现刻意练习能更加有效地提升演奏技能后,他的练习质量和对自身进步的满意度都直线上升。他现在正致力于将这方面的知识与其他音乐家分享。
1701380156
1701380157
几年前,我和我的学生劳伦·温克勒决定将刻意练习教给孩子们。我们设计了自导式课程,并在其中加入了漫画和故事,说明刻意练习和其他不太有效的学习方法之间的重要差异。我们解释说,不管一个人最初的天资如何,每个领域中表现卓越的人都是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自己的。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每一个看似轻松的表演的背后,都隐藏着大量没有记载的、不被外人所知的、具有挑战性的、需要不懈努力的、不断出现失误的练习过程。我们告诉他们,应当去尝试他们目前还做不到的事情,经历失败,并不断改进,这才是高手们的练习方式。挫败并不一定表示他们走错了路,希望做得更好是学习过程中极其常见的。然后,我们通过设置不同的控制组,测试了这种干预的影响。
1701380158
1701380159
我们发现,学生对练习和成就的思考方式是可以改变的。例如,让他们给出学习上的建议时,懂得刻意练习的学生更有可能建议他人“专注于你的弱点”和“全神贯注”。当让他们在做数学方面的刻意练习和使用社交媒体、玩网络游戏中做选择时,他们选择了做更多的刻意练习。结果发现,表现低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通过刻意练习提高了他们的成绩。
1701380160
1701380161
这引出了第二个建议:让刻意练习成为一种习惯。
1701380162
[
上一页 ]
[ :1.70138011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