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396997
1701396998
能使我们快乐的还有另一种化学物质——血清素。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血清素,但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最好的控制抑郁症的药,就是刺激血清素释放的,或者说是增强血清素功能的。
1701396999
1701397000
仇子龙老师告诉我,清华大学的罗敏敏教授在做一些很有趣的工作——设计释放小鼠的血清素。他发现直接刺激小鼠的血清素,能让小鼠获得非常单纯的快乐。
1701397001
1701397002
怎样才是单纯的快乐?比如让小鼠跑一会儿后再给它喝点糖水,喝完后它马上就兴奋了,然后开始分泌血清素。喝糖水就是一种刺激,对小鼠进行不断的刺激以后,它就会获得单纯的快乐。这和多巴胺又不一样,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时候,一个人是不会表现出情绪上的快乐的,但刺激血清素分泌的时候他却会获得单纯的快乐。
1701397003
1701397004
血清素,是让我们单纯快乐的一种化学物质。
1701397005
1701397006
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吃糖就会开心?
1701397007
1701397008
因为糖是一种能量的来源。过去吃不饱饭,大家就拼命吃糖,不喜欢吃糖的人积累不了能量,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喜欢吃糖的人会产生愉悦感,因此活下来了,这是一种古老的机制。
1701397009
1701397010
但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不需要靠吃糖来储存能量了,所以现在吃糖都是为了获得快乐,因为吃糖就会快乐的这个机制已经形成了。
1701397011
1701397012
基因希望人们不断去吃糖,所以给了人们一个奖励机制——吃糖就会快乐。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东西,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张“奖励机制表”。“奖励机制表”明确地表明了做什么事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奖励也许是多巴胺、内啡肽,或者是血清素。
1701397013
1701397014
仇子龙老师说,获得快乐有三种方法。一种是通过目的性很强的多巴胺,去找事情做,比如完成艰难的工作;一种是通过长时间持续锻炼去刺激分泌内啡肽;还有一种是刺激分泌能让大脑觉得单纯快乐的血清素。
1701397015
1701397016
这三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让人们快乐。
1701397017
1701397018
神经科学=认知科学?
1701397019
1701397020
看到这里,相信你对神经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你懂得如何分辨吗?毕竟有人还曾将它和认知科学混淆。
1701397021
1701397022
我也是个门外汉,但遇到不懂的事情,我会向专业人士请教: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有什么区别?
1701397023
1701397024
仇子龙老师说,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都是研究大脑的,只是研究的方向不同。
1701397025
1701397026
认知科学家往往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人的大脑,比如大脑在做认知抉择与判断的时候,哪个脑区会出现变化。
1701397027
1701397028
神经科学家则从底层的基因方面入手,去研究大脑的一些功能。
1701397029
1701397030
听完后,我对这两者的区别有了大概的了解:认知科学就像神农尝百草,不断测试,摸索经验,最终总结出结论。而神经科学则是从基因、原理级的角度去进行思考和研究的。
1701397031
1701397032
从基因脑科学看商业世界
1701397033
1701397034
仇子龙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解了看似复杂的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这令我十分佩服。我尝试着将这些概念和商业串联起来,发现商业中也存在一张“奖励机制表”(见图4-6)。
1701397035
1701397036
比如游戏公司解码了这张表,就会知道原来做这件事就能使玩家开心。于是,游戏公司把游戏设置为走两步就有一个宝箱,马上就能打个小怪,就能得多少分。看似它是在不断给你即时满足,但其实是在解码,就是利用这套奖励系统,用另外一种方式刺激你的化学物质分泌,令你产生快乐、愉悦、满足感,然后去买它的东西。
1701397037
1701397038
1701397039
1701397040
1701397041
图4-6 奖励机制表
1701397042
1701397043
过去有一些商家会凭经验去解码。比如某些产品卖完以后,商家会分析哪个颜色和款式卖得好,用户喜欢怎样搭配。而到了现在,商家们不再只凭经验,而是会去研究不同颜色的搭配会在消费者的大脑中引起什么样的反应。
1701397044
1701397045
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商家们该怎样用好“奖励机制表”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要研究清楚这套机制,然后用“奖励机制表”刺激快乐因子分泌。
1701397046
[
上一页 ]
[ :1.7013969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