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404766e+09
1701404766
1701404767
1701404768
1701404769
1701404770 只有关注对方感受,才能让对方从心里接受你,信任你。关注对方感受是一把钥匙,它能够打开与人交往的大门。相反,如果我们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不理解他人的想法,就会让对方感觉不舒服。即使是自己认为快乐、幸福的东西,如果不考虑对方是不是喜欢、愿不愿意接受就强加于人,对方往往也不会领情,他们会拒绝、反感甚至反抗。在生活中,很多纷争不是源于“坏人干坏事”,而是好心未被人领会所造成的。
1701404771
1701404772 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好心办坏事”。
1701404773
1701404774 好心办坏事
1701404775
1701404776 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在生活中经常上演,而且更多的是出现在熟人之间、家人之间、朋友之间。
1701404777
1701404778 做事的一方自认为是出于好心,所以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应该接受,而另一方在这种“想当然”的面前感觉自己没有得到尊重。做事的一方因为好心,所以理直气壮,对方越是拒绝就越是坚持;而另一方因为感受到伤害,则更为痛苦。
1701404779
1701404780 造成这种误会与麻烦的根源,就是双方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没能“关注对方的感受”。
1701404781
1701404782 这就告诉我们,要做到思利及人,只有换位思考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对方的感受。通过关注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让对方感受到你的重视与认同,你也会因此获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当你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做事就容易多了。
1701404783
1701404784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把自己的感受刻意地隐藏起来,不容易被发现,同时常常关注“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你和他的感受,更容易忽略“我们”大家的感受。
1701404785
1701404786 关注对方感受,可以打开对方的心扉。怎么才能做到呢?我和大家分享4种方法:做教练不做家长,主动聆听,透视“冰山一角”和欣赏差异。
1701404787
1701404788 做教练不做家长
1701404789
1701404790 有一个销售人员问主管:“我每天都努力工作,为什么总找不到顾客?”主管很不耐烦地回答说:“如果这么容易找到顾客,我还要你干什么?”销售人员听完无语,心里很沮丧。在这个场景中,主管不仅没有关注销售人员的感受并对症下药地回答问题,还用轻视与不满的话语来打压销售人员的提问热情。
1701404791
1701404792 ●“家长式”方式
1701404793
1701404794 这位主管的待人方式,你也许感到非常熟悉,因为这是我们生活常态的一个缩影。这种“家长式”的语气广泛存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还存在于上下级、朋友、合作伙伴之间。
1701404795
1701404796 用“家长式”的方式与人相处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
1701404797
1701404798 经常打断别人的谈话。
1701404799
1701404800 常常下命令。
1701404801
1701404802 轻易下结论。
1701404803
1701404804 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是,全然不顾别人的需求,不理会别人的情绪,更不懂得尊重别人,让人难以接受。
1701404805
1701404806 反映到语言上,是这样的:
1701404807
1701404808 “就这样,听我的。 ”
1701404809
1701404810 “按我说的做,别想那么多。 ”
1701404811
1701404812 “你应该……”
1701404813
1701404814 如果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要求别人都要服从自己,凡事都喜欢
1701404815
[ 上一页 ]  [ :1.70140476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