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567316e+09
1701567316 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正是因为自律,我们才获得足够的收益或者愉悦;当自律变成习惯,会反过来提高自身的自律能力,变得更加强大。
1701567317
1701567318 自由这个词语来自西方,它的本身定义有两个:其一是自主决策,其二就是自我节制。当我们谈论成功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谈论自我约束。因为所谓成功,都是数次节制,一次回报。
1701567319
1701567320 我小时候学过芭蕾,刚开始练习芭蕾时,垫步、压腿、拉伸,都是极其单调和痛苦的。但有一天,量变成为质变,我觉得自己的身体突然打开,触类旁通地旋转,那种轻盈和自由,让我无比欣喜,享受一切。
1701567321
1701567322 继续由芭蕾引申开去——所谓成功,其实都是节制欲望,而后爆发的一种巨大回报。这种回报,有物质的,也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1701567323
1701567324 蔡康永说:15岁觉得学游泳难,放弃学游泳,到了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学英文很难,放弃学英文,28岁出现了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心动的人和事,错过美丽的风景。
1701567325
1701567326 人生前半段,所有自律的苦,都为了让你后半段,可以自由地选。
1701567327
1701567328 BBC(英国广播公司)一个导演,用40多年的时间,追踪了不同阶层的10个家庭,拍摄了著名的纪录片《56UP》。他发现,中产阶级那种看似乏味的婚姻,反而带给人最长久的幸福感。由此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是理性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生活——一切井然有序、尽在掌握?还是感性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生活走到哪里算哪里,随心所欲?
1701567329
1701567330 这种问题永远有相反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人对幸福的定义。但他认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表面上有序看起来乏味无趣,但是在有序之中却有游刃的空间;而表面上自由随心却会带来后续的混乱,最终是否能拥有自由和惬意也未可知。”
1701567331
1701567332 康德说,自律即自由。
1701567333
1701567334 但是,也总有人告诉我:“每次当我下决心自律的时候,压抑的欲望最后会变本加厉反扑,让我缴械投降。”
1701567335
1701567336 比如,我现在体重200斤,打算花2个月变成120斤,我努力了,我自我约束了,然后我更绝望了。
1701567337
1701567338 亲爱的,花一年时间从200斤到120斤,是自律与耐力;想花两个月做到,那是侥幸和赌局。
1701567339
1701567340 自律源于清醒的自我认知,首先是对对抗之事精准地衡量,对自己能力合理地估算。所谓自律,首先就是冷静啊。你不要做体重的赌徒,更不要做人生的赌徒。
1701567341
1701567342 但人的意志力毕竟有限,空虚当头,如何自律?最好是营造一种客观自律的环境,而不是光靠主观的努力。比如:你想要在家工作,就把手机放在另外一个房间;你想要减肥,就把身边所有的零食送人。这样一来,你想刷微博的时候还要起身去找手机,想贪吃的时候发现要重新购买。这一点小小的停顿,会提醒你坚持的最初目的。
1701567343
1701567344 记得时刻提醒自己不自律的危害。比如晚饭后不想健身,想想又多出两斤肉,离男神又远了一点。学会预设利益的天平,哪怕把坏处想象得大到难以平衡,但至少让天平倾斜得小一点。
1701567345
1701567346 自律并不是一件需要花很长时间准备、下定很大决心才能开始的事,它就是一件一件的小事,要从此时做起,从此地做起。
1701567347
1701567348 自律这件事,可以小到多么小?
1701567349
1701567350 朋友瑞贝卡发明了一种“效率手册”,简而言之,就是给自己每年到每天都做计划,通过打钩来确认这件事已经完成,实现对自己身材、团队,甚至个人感情的管理,非常理性,一丝不苟。
1701567351
1701567352 有一天,她的同事嗤之以鼻地嘲讽她:“你累不累?如果有选择,你会不会选择一种随心所欲的人生?”
1701567353
1701567354 她的回答很耐人寻味:
1701567355
1701567356 “通过时间管理最高效地处理不得不处理的琐事,才能留出更多的时间给我真正喜欢的事——放空、发呆,不带任何目的地玩耍。
1701567357
1701567358 通过阶段性地完成任务让人生迈上台阶——无论是财务层面还是认知层面,这样就能够少做不想做的事,少见不想见的人,少去不想去的地方。所以,这些勤奋和心思细密的手段,恰恰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多些随心所欲。”
1701567359
1701567360 放纵很容易,只是停留在舒适区;而自律却是反人类的,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逃离舒适区。然而有个有趣的现象,每天哭着喊着要自律,要跳出舒适区的人,反而深陷深度焦虑区。这是为什么?
1701567361
1701567362 因为自律也是一种平衡。深度焦虑和深度舒适本质是一样的,它们都是认知相对固化和无法升级的结果,最终导致思维失控,认知能力处于极端不确定之中,生活也会因此无所适从。
1701567363
1701567364 如果说舒适区是等死的状态,深度焦虑区就是勤奋地装死。
1701567365
[ 上一页 ]  [ :1.7015673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