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851375e+09
1701851375
1701851376 ◎大格里高利,教皇权威的促进者。
1701851377
1701851378 回到罗马后,格里高利在修道院里住了五年。公元590年,教皇去世后,更愿意当僧侣的格里高利被选为继承人。这就需要格里高利施展其全部的政治才能,去应付西罗马政权崩溃后留给国家的不稳定局面。意大利正遭受伦巴底人的践踏,非洲成了斗争的战场,孱弱的拜占廷政权为摩尔部族所困扰,西哥特人和法兰克人正在高卢交战,盎格鲁-撒克逊入侵者已经把不列颠变成了异教徒之地,异端继续困扰着教会,道德的普遍沦丧开始损害那些本应支配教士生活的基督教原则。圣职交易泛滥,并在事实上失控了近500年之久。格里高利接过了所有这些麻烦,并且竭尽全力加以遏制。但正是席卷西方的极度混乱状态,才使他能够在前所未有的、更为牢固的基础上,建立起教皇的权威。在此之前,罗马主教从来没有像格里高利那样,如此广泛而成功地行使过权力。格里高利主要是通过给教士们和世俗统治者们大量写信来做到这一点的,在他看来,这些人似乎是未能尽职或者犯了越权办事的罪过。通过发布《主教法规》一书,他为罗马在管理一般教会事务中的至上权力打下了基础。这部纲领性读物在整个中世纪受到了高度的推崇,甚至还以希腊文译本传入了东正教。受格里高利神学教诲的影响,《圣经》的研究转变成了象征性的解释,而忽视了纯粹的历史内容,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开始注意《圣经》的历史内容。
1701851379
1701851380 尽管格里高利为巩固罗马天主教的权威做出了坚决的努力,但他仍然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在政治上,如果皇帝的过分行为也符合他自己的利益,或者当他感到站出来反对会带来危险时,他就会采取宽容的态度。和安布洛斯这样的人相比,他是一个狡猾的机会主义者。他为扩大本笃修士会的影响做了大量工作,该修士会后来成了修道机构的典范。然而当时的教会对世俗学问不够尊重,格里高利也是如此。
1701851381
1701851382
1701851383
1701851384
1701851385 西方的智慧 [:1701849688]
1701851386 西方的智慧 第六章 经院哲学
1701851387
1701851388 随着罗马中央集权的衰落,西罗马帝国陷入了一个野蛮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普遍的文化沉沦。所谓的“黑暗时代”,大概是指公元600年到1000年。当然,任何把历史划分成若干个整齐区段的做法都是很勉强的,我们不要指望从这种划分中有多少收获,它最多只能提示一下该时期的某些综合特征。所以,我们绝不要以为,公元7世纪刚一来临,欧洲就突然一片漆黑,直到四个世纪后,它才重新浮现出来。
1701851389
1701851390
1701851391
1701851392
1701851393 ◎西罗马帝国开始陷入一个野蛮的时期
1701851394
1701851395 首先,古典传统依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尽管它们的持续性影响不够稳定,而且受到了限制。在修道院,尤其是在爱尔兰这样的偏僻角落,一些学问得到了鼓励和扶植。但是,称这些世纪为“黑暗时代”也没有什么不妥,尤其是与它们之前和之后的时代相比较的时候。同时,我们必须牢记,用同等的标准来看,东罗马帝国并没有遭遇如此普遍的衰败。拜占廷仍然保持着帝国的控制力,并由此使得学问更加世俗化。而西方要达到这一步则需要花费许多个世纪的时间。同样,当西方文化日渐衰弱时,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伊斯兰文明(包括印度、中东、北非和西班牙大部分地区)却达到了最伟大的巅峰。在更远的中国,唐朝开创了其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文学纪元。
1701851396
1701851397 要理解为什么哲学会与教会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必须描绘出这一时期教皇统治与世俗势力发展的主要脉络。教皇们之所以能在西方巩固其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罗马皇权消失后留下了政治上的真空。而东方(东罗马帝国)的大主教们除了更多地为皇权所限制以外,他们对罗马主教们的傲慢也从未有过好感,最终,他们的东正教教会与罗马分道扬镳了。而且,在入侵部族的野蛮影响下,西方的识字水平大为降低,而在罗马时代,识字却在整个帝国都得到了普及。那些保留了残存学问的教士们,逐渐形成了一个会读写的特权集团。当几个世纪的冲突结束后,欧洲进入了较为稳定的时期,正是这些教士创办了各种学校。在文艺复兴之前,经院哲学一直都是至高无上的。
1701851398
1701851399 在七八世纪的西欧,教皇统治夹在拜占廷皇帝与蛮族君主两个敌对势力中间,在一条危险的航道上行进。从某个角度看,与希腊交往总比依附蛮族更可取,至少皇帝的权威建立在正当法律基础之上,而征服部族的统治者靠的是武力夺权。另外,东罗马帝国保持着罗马鼎盛时代的文明尺度,因而也就保持这某种活跃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与蛮族的狭隘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况且,哥特人和伦巴底人在不久前都信奉阿利乌斯教,而拜占廷至少还有点正统因素,尽管它不肯屈服于罗马的教会势力。
1701851400
1701851401 但是,东罗马帝国的实力已经不足以在西方维持其权威了。公元739年,伦巴底人企图攻占罗马,但未能得逞。为了与伦巴底人的威胁抗衡,教皇格里高利三世试图谋求法兰克人的帮助。当时,克洛维斯的继承人,墨洛温王朝的君主们在法兰克王国已经丧失了全部实权,真正的统治者是大总监。8世纪初担任这一官职的是查理·马特尔,他在公元732年的图尔战役中阻止了伊斯兰教的扩张。查理和格里高利都死于公元741年,他们的继承人丕平和教皇斯蒂芬三世达成了一项协议:大总监要教皇正式承认其国王身份,以便取代墨洛温王朝;作为回报,丕平将公元751年伦巴底人曾占领过的拉温那镇以及东罗马帝国总督管辖的其他领地送给了教皇。这就导致了他与拜占廷的决裂。
1701851402
1701851403 没有了中央政权的约束,教皇在自己的领域里就比东正教更有势力。当然,拉温那的赠与绝不是一桩合法交易。为了使这一交易貌似合法,教士们伪造了一份文件,这就是有名的“君士坦丁馈赠”。该文件自称是君士坦丁的一份政令,根据这一政令,原属西罗马帝国的全部领土都将移交给罗马教皇。通过这种伎俩,教皇建立了自己的世俗权力,并且在整个中世纪都得以维持。直到15世纪前,这桩文件伪造案都没有被揭露。
1701851404
1701851405 伦巴底人试图抵抗法兰克的武力干涉,公元774年,丕平的儿子查理曼翻越阿尔卑斯山,给了伦巴底军队致命一击。查理曼夺取了伦巴底国王的头衔向罗马挺进。在罗马,他兑现了其父公元754年的许诺。教廷对他表示支持,他则为基督教在萨克逊疆域内的传播不遗余力,尽管他改变异教徒的信仰不是靠说服,而是武力。在东部边界,他征服了大部分日耳曼领土,但在南部的西班牙,他试图逼退阿拉伯人,却不大成功。公元778年,他的后卫部队战败了,著名的罗兰传奇就因此而产生。
1701851406
1701851407
1701851408
1701851409
1701851410 ◎查理·马特尔,图尔战役的胜利者,抑止了伊斯兰教的上升趋势。
1701851411
1701851412 查理曼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巩固边疆,他自视为西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公元800年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他举行了皇帝加冕仪式,这标志着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开始了。与拜占廷的决裂起初是由丕平的馈赠引起的,但最终完成却是因为西罗马产生了一位新皇帝。查理曼为自己的做法所找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当时伊琳女皇还占据着拜占廷的宝座。查理曼辩解说,这是不符合皇室惯例的,因而王位仍然空着。而他认为自己获得教皇的加冕后,可以作为凯撒的合法继承人行使权力。同时,教廷也通过这事件与帝国势力联合了起来。尽管后来一些独断的皇帝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废黜或拥立教皇,但他们仍然需要得到教皇的加冕来确认其皇帝身份。这样一来,世俗势力与宗教势力便谁也离不开谁了。当然,分歧是不可避免的,教皇和皇帝为了各自的目的,一直在进行激烈的“拔河”赛。产生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主教的任命问题(下文将详细介绍)。
1701851413
1701851414 到了13世纪,冲突双方已经没有妥协的余地了。在随后的斗争中,教廷占了上风。但是在文艺复兴初期,教皇们日益沦丧的道德水准却使得他们失去了来之不易的优势。与此同时,民族君主制在英格兰、法兰西和西班牙的兴起,导致了新的势力产生,从而破坏了在教会精神领导下的团结局面。帝国摇摇欲坠地维持着,直到拿破仑征服欧洲。教廷则幸存至今,尽管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已经在宗教改革中不复存在。
1701851415
1701851416
1701851417
1701851418
1701851419 ◎查理曼,公元800年在罗马加冕称帝,恺撒的继承人。
1701851420
1701851421 查理曼在世的时候,为教皇们提供了深受欢迎的保护;作为回报,教皇们也谨慎地不去干涉他的意愿。查理曼本人不怎么有学问,对宗教也不虔诚,但他并不敌视别人的学问和虔诚。他鼓励文学的复兴,并且向学者们提供庇护和资助,尽管他自己的娱乐缺乏文化色彩。对于纯粹的基督徒行为,他认为这对人民是有益的,但绝不应该过度约束宫廷生活。
1701851422
1701851423 在查理曼的继任者统治期间,皇权衰落了,尤其是国土被虔诚的路易的三个儿子瓜分的时候。这些事件所产生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日耳曼人与法兰西人的对立。当帝国在世俗冲突中丧失力量时,教廷的实力却大大增强了,但另一方面,罗马教廷又必须对主教们实施权威。如前所述,主教们已经在各自的地盘上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独立,尤其是当他们远离权力中央所在地时。在教皇的任命问题上,教皇尼古拉一世(公元858~公元867年)基本上成功地保住了罗马的权威。但是所有的问题不仅在世俗力量中,而且在教会的内部仍然是有争议的。一位聪明、刚毅的主教很可能对教皇毫不退让,如果后者不怎么刚毅的话。尼古拉死后,教廷的权力终于衰落了。
1701851424
[ 上一页 ]  [ :1.7018513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