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59837
这是紧接着的一个诗句。石头是痛苦的山脉。〔4〕岩石把镇静力量聚集起来,庇藏在石块中;作为镇静力量,痛苦静默而入于本质要素之中。“在蓝光面前”,痛苦沉默了。面对蓝光,野兽的相貌收敛起来,变得温柔了。因为按照字面来讲,温柔乃是安静地聚敛着的东西。温柔克服了暴虐和酷烈的野蛮,使之进入平静了的痛苦之中,从而改变了不和。
1701859838
1701859839
谁是诗人所召唤的蓝色的兽?它倒是怀念着异乡人?它是一个动物么?当然啰!而仅仅是一个动物吗?绝不是。因为,它是要怀念的。它的脸是要守望什么,向着异乡人观望。蓝色的兽是一个动物,其动物性也许并不在于它的动物本色,而在于诗人所召唤的那种有所观看的怀念。这种动物性还是渺远的,几乎不可观察。因此,这里所指的动物的动物性是动摇不定的。它尚未被引入自己的本质之中。这个动物,思维的动物,animal rationale[理性的动物],亦即人,用尼采的话来说是尚未确定的。
1701859840
1701859841
这一说法的意思绝不是:人尚未“被断定”为事实。人只是太过明确地被断定了。这话的意思是:人这个动物的动物性尚未被带入固定,也即尚未被“带回家”,尚未被带入其隐蔽本质的居所之中。柏拉图以降的西方—欧洲形而上学都在争夺这种确定。也许形而上学的争取是徒劳的。也许它进入“途中”的道路是死路一条。这个其本质尚未确定的动物就是现代人。
1701859842
1701859843
在“蓝色的兽”这个诗意名称中,特拉克尔召唤着那种人之本质(Menschenwesen),后者的相貌,即脸孔,在对异乡者足音的思念中被夜的蓝光所洞见,并且因此就为神圣者所照亮。“蓝色的兽”这个名称是指终有一死者,那些怀念异乡人并且想随着异乡人漫游到人之本质的家园中去的终有一死者。
1701859844
1701859845
开始作这样一种漫游的是谁呢?如果说本质性的东西在寂静中突兀而稀罕地发生,那么,开始作这样一种漫游的也许就是少数无名者。在《冬夜》(第126页)一诗中,这位诗人提到这些漫游者。〔5〕这首诗的第二节开头如下:
1701859846
1701859847
只有少量漫游者
1701859848
1701859849
从幽暗路径走向大门。
1701859850
1701859851
蓝色的兽,无论它在何时何地成其本质,都离弃了以往的人的本质形态。以往的人沉沦了,因为他丧失了自己的本质,也就是说,他腐朽了。
1701859852
1701859853
特拉克尔把他的一首诗命名为《死亡七唱》。七是一个神圣的数字。这首歌咏唱死亡的神圣。在这里,死亡并没有不确定地、泛泛地被看作尘世生命的完结。“死亡”在此诗意地指那种“没落”,就是“异乡者”已经被召唤入其中的那种“没落”。因此之故,如此这般被召唤的异乡者也被叫做“死者”(第146页)。他的死亡并不是颓败腐朽,而是离弃人的腐朽的形象。所以,《死亡七唱》(第142页)一诗的倒数第二节说:
1701859854
1701859855
哦,人的腐朽形象:
1701859856
1701859857
充满冰冷的金屋,
1701859858
1701859859
暗夜和颓朽森林的恐怖
1701859860
1701859861
还有那动物的酷烈野性;
1701859862
1701859863
灵魂的寂静无风。
1701859864
1701859865
人的腐朽形象听任酷烈的折磨和荆棘的刺扎。它的野性并没有为蓝光所照耀。这个人之形象的灵魂没有领受神圣者之风。因此它没有行驶。风本身,即上帝之风,因此依然是孤独的。有一首诗命名了蓝色的兽,但后者几乎不能从“荆棘丛中”脱身;这首诗的结尾几行如下(第99页):
1701859866
1701859867
在黑色的墙旁
1701859868
1701859869
始终鸣响着上帝的孤独之风。
1701859870
1701859871
1701859872
所谓“始终”意思是:只要年岁及其太阳运行依然停留在冬天的阴郁中,并且还没有人走向那条小路,即异乡人在上面发出响彻夜空的足音的那条小路。这黑夜本身只是对太阳运行的有所庇护的掩蔽。“行、走”(Gehen),希腊文的〔6〕在印欧语系中叫做ier-,就是年岁。
1701859873
1701859874
一只蓝色的兽怀念它的小路,
1701859875
1701859876
怀念它那精灵之年的悦耳之声!
1701859877
1701859878
年岁的精灵特性取决于夜的精灵般朦胧的蓝光。
1701859879
1701859880
……哦,朦胧之雅桑特的相貌是多么严肃。〔7〕
1701859881
1701859882
《途中》(第102页)
1701859883
1701859884
精灵的朦胧具有如此重要的本质,以至于这位诗人专门把自己的一首诗冠以《精灵的朦胧》的标题(第137页)。在这首诗中也出现了兽,却是一只阴暗的兽。它的兽性既是走向昏暗,又是趋向那寂静的蓝光。而这当儿,诗人本身却在“滚滚乌云上”驶入“夜的池塘”,驶入“那星空”。
1701859885
1701859886
这首诗如下:
[
上一页 ]
[ :1.7018598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