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74154
(50)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73页。
1701874155
1701874156
(51) 这段话据海德格尔的德译文译出,参见《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73页。无疑,海德格尔的译文与通常的译文是有出入的。
1701874157
1701874158
(52)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74页。
1701874159
1701874160
(53)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102页。
1701874161
1701874162
(54)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77页。
1701874163
1701874164
(55) 赫拉克利特残篇第123。一般把这句话译为“自然喜欢躲藏起来”;译作“自然”的原文是Physis,在海德格尔看来应译为“涌现”,就是“存在”的源始意义。参见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87页。
1701874165
1701874166
(56)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88页。
1701874167
1701874168
(57)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98页。
1701874169
1701874170
(58)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106页。
1701874171
1701874172
(59) 国内外对巴门尼德的这句话有十分不同的翻译和解释,有中译文作“思想与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而海德格尔的翻译当然又是特别的一种。
1701874173
1701874174
(60)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108页。
1701874175
1701874176
(61)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134页。
1701874177
1701874178
(62)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144页。
1701874179
1701874180
(63)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150页。
1701874181
1701874182
(64)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149页。
1701874183
1701874184
(65)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154页。
1701874185
1701874186
(66) 关于海德格尔对赫拉克利特的Logos的具体考证和译解,我们留待下面作专门的讨论。
1701874187
1701874188
(67) 阿那克西曼德的apeiron中文一般译作“无限者”,也有人把它译解为“无定形”,参看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三联书店,1982年,第48页;或干脆取音译,译作“阿派朗”,参看汪子蒿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82页(范明生所撰阿那克西曼德部分)。
1701874189
1701874190
(68) 引自海德格尔:“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载《林中路》,德文版,美茵法兰克福,1980年,第318页。该文是海德格尔的早期希腊思想阐释的典范性文本,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德格尔关于早期希腊思想的基本看法以及他的“存在历史”观的基本轮廓。
1701874191
1701874192
(69) 海德格尔:《林中路》,德文版,美茵法兰克福,1980年,第367页。
1701874193
1701874194
(70) 海德格尔:《林中路》,德文版,美茵法兰克福,1980年,第348页。
1701874195
1701874196
(71) Dike(狄凯)本来就是希腊神话中的“正义女神”。我们不知道海德格尔的改译(把一般译作“正义”的dike改译为“裂隙”)有何根据。
1701874197
1701874198
(72) 海德格尔:《林中路》,德文版,美茵法兰克福,1980年,第352页。有英译者把这里的die Fuge译作“接合”(jointure),把der Fug译作“秩序”(order),我以为是不合原意的。参见海德格尔:《早期希腊思想》,英译本,纽约,1975年,第41页以下。
1701874199
1701874200
(73) 参看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德文版,弗林根,1986年,第125页以下和第260页;亦请参看本书第五章第四节的有关讨论。显然,在海德格尔那里,“用”(Brauch)与“大道”(Ereignis)是同层面的;或者说,“用”乃是“大道”之“用”,是“大道”的“作用”、“运作”,是至大的“用”,断不是工具之“用”了。我们知道“用”也是中国思想中的基本同语,所谓“体用一源”、“体用合一”、“体用玄通”、“体用相即”等等,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一项基本主张,我们实可以此来诠证海德格尔所思的存在(大道)之“用”。如此诠证,除了有趣,亦有启人思处。
1701874201
1701874202
(74) 海德格尔:《林中路》,德文版,美茵法兰克福,1980年,第364页。
1701874203
[
上一页 ]
[ :1.70187415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