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874246e+09
1701874246 (96) 如费希特就认为,德语有异常的可塑性,能表现最深刻的思想,是德意志民族有创造力的充分证据。而条顿族语言与德语相比较,就是一种无生气的、机械的语言了。参看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梁治学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1701874247
1701874248 (97)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11页。
1701874249
1701874250 (98) 海德格尔:《林中路》,第7页。一般理解“翻译”(übersetzen),强调的是“翻”(über),从而把“翻译”了解为单纯的字面转换;而海德格尔似乎突出“翻译”中的“译”,“译”是一种“渡”(setzen),真正的“翻译”就是一种“转渡”(über-setzen)。显然,在海德格尔看来,拉丁语对于希腊语的“翻译”只是“翻”,而没有“译”、没有“转渡”。
1701874251
1701874252 (99) 海德格尔:《什么是哲学?》,德–英对照本,纽黑汶,1958年,第44页。
1701874253
1701874254 (100) 海德格尔:《什么是哲学?》,德–英对照本,纽黑汶,1958年,第92页。
1701874255
1701874256 (101)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11页。
1701874257
1701874258 (102)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41页。
1701874259
1701874260 (103)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德文版,图宾根,1987年,第131页。
1701874261
1701874262 (104) 参看维柯:《新科学》,中译本,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维柯的思想直到20世纪才得以生发光华,尤其为现代欧洲大陆的人文语言思想家们所看重。卡西尔和克罗齐均视维柯为西方人文哲学之先驱。当代之阿佩尔则有专门著作《从但丁到维柯的人文主义传统中的语言观念》(波恩,1980年),讨论人文语言哲学之传统,而维柯被看做集传统之大成者和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
1701874263
1701874264
1701874265
1701874266
1701874267 语言存在论: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修订版) [:1701872254]
1701874268 语言存在论: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修订版) 第三章 解蔽(Aletheia):艺术·诗
1701874269
1701874270 学术界有一种意见把1930–1940年代称为海德格尔思想的“真理时期”,认为海德格尔这一时期的主要课题是真理问题。瓦尔特·比梅尔(W. Biemel)甚至认为海德格尔的毕生思想的核心就在“存在与真理”这两个词语上。(1)其实,我们以为,给海德格尔的某个阶段的思想以至整个思想冠以某个名目,这并不重要,这样做还容易掩盖思想的全幅。要说有所谓“中心词语”,在海德格尔那里可以列出的至少有以下这些:“存在”(Sein)和“语言”(Sprache)、“真理”(Aletheia)和“逻各斯”(Logos)、“大道”(Ereignis)和“道说”(Sage)等。而且,从根本上看,这些词语都是具有相同“位值”的。
1701874271
1701874272 真理问题当然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海德格尔1930年代展开的各种思想努力中,实际都贯穿了“真理”这个题目。1930年海德格尔即多次做了题为“论真理的本质”的演讲。对早期希腊思想的“探源”,也已经探得了这个“真理”(Aletheia)。1936年海德格尔发表了“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演讲“艺术作品的本源”是在1935年做的。而在海德格尔关于艺术和诗的思考中,突出的就是“存在之真理”的问题。1947年,海德格尔发表了“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和“柏拉图的真理学说”两篇文章,重点也思了“存在之真理”。
1701874273
1701874274 思“存在之真理”,这是后期海德格尔的一贯主题。这个主题相对地集中在1930–1940年代,而且又是通过关于诗和艺术的沉思来展开的。这条“解蔽”之路,实际上乃是海德格尔从早期希腊思想(思想的“第一个开端”)而来、寻求“存在历史”的“另一个开端”的运思努力。
1701874275
1701874276
1701874277
1701874278
1701874279 语言存在论: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修订版) [:1701872255]
1701874280 语言存在论: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修订版) 第一节 真理的本质
1701874281
1701874282 关于真理问题,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等前期著作中也作了讨论。在这个问题上,海德格尔前、后期思想的变化是特别明显的。所以,在论述海德格尔1930年代以后的真理思想之前,我们先要简单地摆一摆他前期的真理观。
1701874283
1701874284 海德格尔前期的真理思考立足于他的实存论存在学,是一种“实存论真理观”。《存在与时间》专论真理的第44节有一段话,表明了前期海德格尔关于真理问题的基本看法:
1701874285
1701874286 唯当此在存在,才“有”真理。唯当此在存在,存在者才是被揭示被展开的。唯当此在存在,牛顿定律、矛盾律才在,无论什么真理才在。此在根本不存在之前,任何真理都不曾存在,此在根本不在之后,任何真理都将不在……(2)
1701874287
1701874288 我们看到,前期海德格尔思想的主观主义倾向在这里得到了强烈的流露。但我们先别忙着贴标签。海德格尔自认为他的“实存论存在学”或“基本存在学”已经超逾了“主–客”分离和对立的认识论哲学。此在存在就是“在世界之中存在”。“在世”是一个源始的整体现象,此在与世界,本就是“一”。因此,照海德格尔的意思,他的真理理解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而是反对主观的或客观的真理概念的。
1701874289
1701874290 我们先从他对传统真理观的批判谈起。海德格尔概括传统的真理观就是“符合论”。传统哲学把人从世界中“提”出来,并且把人简化为“知”的动物,这种“知”的动物“知”他的对象世界。所以,传统哲学就认为真理的本质在于Intellectus(知)与res(物)的符合。这一真理的“符合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创立了,2000多年来一仍其旧。近代以来,“符合论”的真理观更是广为流行。然而,到底是“知”的判断或陈述形式与“物”相符合呢,还是“知”的活动与“物”相符合?“知”与“物”如何可能“符合”起来?这些问题还是暧昧不清的。
1701874291
1701874292 海德格尔指出,解决真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把认识活动本身解释清楚,即首先要揭示出认识(“知”)本身的存在方式。认识无非是此在的存在方式之一,是此在揭示存在者的一种方式。凭此在对存在者的揭示,存在者才处于被揭示状态中,才被展示出来。这就是认识论上的真理,即科学的真理。传统所谈的真理就是这一种真理。
1701874293
1701874294 但是,认识这种“揭示活动”不是此在的唯一的存在方式,此在还有别的存在方式。源始整一的此在在世,首先是把实存(生存)展开,即把此在本身揭示出来。所以,此在的“展开状态”才是源始的实存的真理;而认识活动只是实存的一部分。可见,认识的真理,科学的真理,是“第二位意义上的”,是从属于实存的真理的。
1701874295
[ 上一页 ]  [ :1.7018742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