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874759e+09
1701874759
1701874760 果实在爱情中诞生,那诸神和人类的作品
1701874761
1701874762 歌唱蔚为大观,见证着诸神和人类。
1701874763
1701874764 因为天正破晓,即神圣正在“到达”,在“涌现”(Physis)过程中成其本质,于是乎万物成其所是,“年岁天使”、“家园天使”等等纷纷登场现身。正如上文所引,这里所说的“年岁天使”(天穹)和“家园天使”(深渊)既是现实的两个“极端区域”,又是对“最高的神性”的命名。而诸神和人类就在这“两极”之间运作,才有了“诸神和人类的作品”。
1701874765
1701874766 然而,诸神和人类是在与“神圣者”的关系中才达乎一体的。海德格尔说:“因为无论是人类还是诸神都不能自力地完成与神圣者的直接关系,所以人类需要诸神,天神之物需要终有一死者。”(71)这里所谓“天神之物”(Himmelische)即诸神之域,而“终有一死者”(Sterbliche)即有限的人类。荷尔德林在《回忆》一诗中云:
1701874767
1701874768 ……天神之力并非万能
1701874769
1701874770 正是终有一死者更早达乎深渊
1701874771
1701874772 足见诸神与人类表征着“神圣者”显露领域的“两极”:诸神在“天穹”之域,人类在“深渊”(大地)之域。但也只有在这一貌似分划开来的“两极”中,诸神才必然成为诸神,而人才必然成为人,同时两者之间才有了“爱情”。此处所谓的“爱情”(Liebe)实乃“圣爱”。由此“爱情”,诸神与人类结成一体,一体地属于“神圣者”了。
1701874773
1701874774 那么,由谁唤来这“圣爱”呢?唯有诗人。诗人在“自然”之怀抱中,实质上就在神圣者的怀抱中,诗人的本质就在于被神圣者所拥抱。神圣之光击中了诗人的心灵,于是诗人的心灵颤动起来,并且是被“回忆”所颤动,即为先行发生的“神圣者的自行开启”所颤动。神圣者在先,诗人期候着神圣者,此乃所谓“回忆”。“颤动打破了沉默的宁静。词语生成。如此这般产生的词语作品才能显现出神与人的一体关系。歌给予神人一体关系的基础以证据。歌见证(be-zeugt)神圣者。”(72)
1701874775
1701874776 领受着神圣者之恩慈的诗人的歌唱见证着神圣者,见证着诸神和人类的一体关系。诗人当然不是直接去命名神圣者,而是受神圣者所激励,去命名、道说诸神,去歌唱、见证神圣者。用荷尔德林的诗来说,神圣者开启之际,“歌唱蔚为大观”,道说着神圣者的词语在诗人心中蔚为大观。于是——
1701874777
1701874778 因此大地之子现在毫无危险地
1701874779
1701874780 畅饮天国之火。
1701874781
1701874782 而我们诗人!当以裸赤的头颅,
1701874783
1701874784 迎承神的狂暴雷霆,
1701874785
1701874786 用自己的手去抓住天父之光芒,
1701874787
1701874788 抓住天父本身,把民众庇护
1701874789
1701874790 在歌中,让他们享获天国的赠礼,
1701874791
1701874792 因为我们唯有纯洁的心脏
1701874793
1701874794 宛若儿童,我们的双手清白无邪。
1701874795
1701874796 这里,照海德格尔看来,荷尔德林道出了诗人所负的有别于一般人类(“大地之子”)的天命。事情是这样的:由于神圣者的到达,歌唱蔚为大观了,所以“大地之子”和诗人们都被抛入一种新的现身存在方式中;但结果,“大地之子”的现身存在方式与诗人们的现身存在方式愈加分道扬镳了。现在,“大地之子”直接可以无危险地畅饮“天国之火”,领受神圣的光芒;而诗人们却被置入了最极端的危险之中,诗人们必得无畏地去迎受神圣者的狂暴雷霆,去抓住天父的光芒,并且付诸歌唱,让“大地之子”(“民众”)庇护在歌之中。
1701874797
1701874798 如果说神圣者是至高的直接性,那么诗人的天职就是根据这一直接性的“牢不可破的法则”,以中间者的间接性唱出神圣者之歌。但是在现在这个破晓时分,“直接者”(神圣者)本身是不能直接“审听”到的。诗人们不免不堪重负,他们所能抓住的也只是比他们更高一些的诸神(天父)的光芒,他们所能命名的,也只是作为“较高的间接者”的诸神。诗人的义务就是保持与这个“较高的间接者”的关系。这样的诗人可不好当,经受心灵之伟大的艰苦卓绝的历险势所必然。因此这样的诗人不免是罕见的,归根到底,他们是一些“未来诗人”。而像荷尔德林这样先行一步的“未来诗人”,不免就要失常于他的时代了。
1701874799
1701874800 以上所述,我们仍不妨用图式较为清晰地端出:
1701874801
1701874802 神圣者(直接者、至高者)→诸神(较高的间接者)→诗人(半神、间接者)→民众(大地之子)
1701874803
1701874804 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见的荷尔德林的“神圣者”之“贯彻图”了。从“神圣者”到“民众”,看来还隔了两层。“神圣者”以诸神和诗人为中介,并且在诗人的歌唱中诞生。但正是这一点含着大危险,它大有可能威胁“神圣者”的本质,使“直接者”颠倒而为“间接者”。这也就是说,“神圣者”有被“异化”的危险。“由于神圣者成为词语,神圣者最内在的本质就动摇了,法则受到威胁。神圣者便有成为不牢固之虞。”(73)然而,荷尔德林在这首诗的结尾唱道:
1701874805
1701874806 天父的纯洁光芒,并没有把它烤焦,
1701874807
1701874808 虽受深深撼动,却还同情于神的痛苦,
[ 上一页 ]  [ :1.7018747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