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875845e+09
1701875845 在英文中,怕是找不到适当的单个词语来译Ereignis了。我们见到的诸种翻译,不是太啰唆,就是往往不着义理。甚至,对日常语境中的德语读者来说,恐怕也先要经过一番“翻译”工作,才能找到理解的通道,去接近海德格尔的这个Ereignis。这可以说是海德格尔的“个人语言”,虽然海德格尔会把它看做“命运性”的。
1701875846
1701875847 不过,我们看到,霍夫斯达特为翻译Ereignis而作的解释,较好地解悟了海德格尔的意思。霍夫斯达特先从海德格尔后期的“世界”概念讲起。
1701875848
1701875849 在“物”一文中,海德格尔把“世界”界说为“天、地、神、人”之纯一的“居有着的映射游戏”。这里最费解的就是所谓“映射游戏”(Spiegel-Spiel)之前的动词“居有”(ereignen)。此动词的名词形式即Ereignis。霍夫斯达特指出,海德格尔在这里是在eigen(本己、自身)的意义上来阅读动词ereignen的,其意即为“去成为自身”、“居有”,故可以英文的appropriate译之。海德格尔在此想说明,“世界”中“天、地、神、人”“四方”以各自的方式相互映射,也以各自的方式反映自身而进入其“本己”(Eignes)之中,即它在“四方”之纯一性中成为自身。“世界”之不同因素(“四方”)是相互归属、相互转让的,同时又自行居有,即在相互转让中居有自身。在转让和自行居有(appropriating and self-appropriating)的“圆舞”中,“世界”之“四方”聚集而为一体。此即所谓“世界游戏”(Weltspiel)。所以,上述界说中的ereignen这个动词,即为英文的appropriating(转让、居有)。
1701875850
1701875851 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从德语语言史的角度来看,ereignen脱胎于一个更早的动词eräugnen,后者联系于名词的“眼睛”(Auge),有“把……置于眼前”、“把……带到位置上使之可见”的意思。依德语的发音,au者接近于ei,于是人们就很自然地把eräugnen读为ereignen,并因此来理解ereignen。相应地,名词Ereignis也相关于Eräugnung和Ereignung。由此,我们必得把ereignen联系于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在海德格尔的真理观中,真理就是“澄明”(Lichtung)、“照亮”(Lichten)、“敞开”(Offnen)。在这个意义上,ereignen就是让存在者进入敞开,即进入真理之光亮和澄明之中。(3)
1701875852
1701875853 所以,霍夫斯达特认为,在海德格尔那里,ereignen意味着一个结合过程,在此过程中,四位一体的“四方”得以显现而进入真理之光亮和澄明中,并因此成其自身,同时又在相互“转让”中共属一体。因此,ereignen既有相互归属、相互转让(居有)之意,同时也有相互照亮和映射之意,即eräugnen之意。这两个意思合在一起,才构成Ereignis之本义。Ereignis是Ereignen之Eräugnen和Eräugnen之Ereignen。即是说,转让(居有)与澄明(解蔽)是一体的,此一体才是Ereignen。
1701875854
1701875855 以上是霍夫斯达特之英译Ereignis为“居有(转让)之解蔽”的理由。我们认为,这个理由是确凿可靠的,是合乎海德格尔的原意的,所以也可以为我们的中文翻译提供一个参考。但我们的中译也还有别的方面的考虑。而这别的方面的考虑,可以说已经伸出了西方文化的范围之外。
1701875856
1701875857 在英文(以及其他欧洲语言)中找不到适切的对译词语的Ereignis,以东方语文翻译,想必更是繁难了。这里先可以讲讲日本方面的情况。(4)我们了解到,对于海德格尔的Ereignis,目前在日本至少已经有七种不同的译法了,而多数是从佛学的词语来加以翻译的海德格尔的学生、日本著名的翻译家K. Tsujimura把Ereignis译为大乘佛教的“性起”(日文拼音法的shoki),也堪称一绝了。(5)邻国日本的这种立足于自己的(东亚的)文化和语言传统而做的翻译,对我们汉语译解Ereignis的工作来说,无疑是可以有借鉴意义的。
1701875858
1701875859 在中文中,我们好歹也找到了一个词语。这个中文词语就是“大道”。(6)译Ereignis为“大道”,明言乃取意于老庄之学。如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四章曰:
1701875860
1701875861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1701875862
1701875863 万物恃之以生而弗辞;
1701875864
1701875865 成功遂事而弗名有。
1701875866
1701875867 衣被万物而弗为主:
1701875868
1701875869 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
1701875870
1701875871 万物归焉,而弗知主:
1701875872
1701875873 则恒无名也,可名为大。
1701875874
1701875875 “大道”是无往而不在的。它是万物的依恃,它成就万物,让万物涌现出来,让世界显明,而自身又不“名有”,又不“为主”;它是“无名”的,无名而强名之,称之为“大”。
1701875876
1701875877 海德格尔的Ereignis颇接近于这样的“大道”。在海德格尔看来,Ereignis就是成就世界诸因素(所谓“天、地、神、人”之“四方”)而让诸因素成其本身,进入光亮之中而居有自身;Ereignis又不是一个西方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本体”(“本源”),不是至高无上的主宰,它既是“小”又是“大”;这样一个非形而上学的“思想的事情”不是逻辑范畴可以规定的,它本属“无名”,勉强名之,则称之为Ereignis——这在我们看来,也是海德格尔迟迟疑疑地使用Ereignis的原因之一了。
1701875878
1701875879 因此之故,我们译Ereignis为“大道”。不待说,此译也是“强译”。盖由其“无名”(不可说)而致“不可译”也。
1701875880
1701875881 之所以这样“强译”,还因为海德格尔在使用Ereignis一词的时候,显然考虑到了老子的或者汉语的“道”。在《同一与差异》中,海德格尔指出,Ereignis这个主导词语“就像希腊的逻各斯(Logos)和中国的道(Tao)一样不可译”。(7)这话除了显明Ereignis之“不可译”的品质外,至少还表明,海德格尔认为他的Ereignis是与“逻各斯”和“道”处于同一层面上的,它们是具有类似的相近的含义的,都有着逸出概念和范畴的规定性之外的特性。众所周知,希腊的“逻各斯”还往往被中译为“道”。这似也可以支持我们把Ereignis强译为“大道”。
1701875882
1701875883 我们甚至可以说,海德格尔的Ereignis就含有老子的“道”的影子,是受过老子思想的启发的。众所周知,海德格尔曾与中国学人合译过老子的《道德经》,对东方思想(主要是老庄之学和佛学)有过充分的关注,对老子的“道”大有兴趣,且也是有所体悟的。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在这里,我们也还有必要摆一摆这个事实。
1701875884
1701875885 与海德格尔有过长期深交的彼茨特(Heinrich Wiegang Petzt)曾撰书回忆他与海德格尔的交往,其中亦较详细地记述了海德格尔对东方思想的关注。根据彼茨特的描写,在海德格尔的工作室里,挂有一幅中文的书法作品,上书:“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语出《道德经》第十五章。法书出自中国台湾学者萧师毅之手,应海德格尔之邀而作。此作之旁,是一尊日本木雕,为一禅宗和尚。道释相映,颇具东方氛围。另外,著名作家恩斯特·荣格尔(Ernst Jünger)1966年将赴远东之际,海德格尔曾致信一封,并附上他与萧师毅合译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8)
1701875886
1701875887 中国学者萧师毅(Paul Shih Yi Hsiao)曾撰“海德格尔与我们的《道德经》翻译”一文,回忆他与海德格尔在黑森林山上托特瑙堡合作翻译的情况。(9)那是1946年春天的故事。但他们的计划终于没有能够完成,仅译出其中的八章。这固然是十分让人遗憾的。而在萧师毅的印象中,《道德经》对海德格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萧师毅在文中写道,海德格尔本人曾向人谈起,由于与老子和孔孟思想的交往,他比较多地了解东方了。
1701875888
1701875889 根据珀格勒尔介绍,在1930年10月9日晚上,海德格尔做完“论真理的本质”演讲后在朋友家里搞座谈会,他在会上当众朗诵《庄子·秋水》中的一段,就是庄子和惠施“壕上观鱼”的那一段对话。他念的是马丁·布伯(M. Buber)的德译本。(10)显然,在海德格尔看来,这段对话是可以用来解说他当时所思得的真理观的。海德格尔认为,立一个命题,下一个判断,这样做出来的“知”与“物”的符合一致关系,都算不得至大至真的真理。“真理的本质是自由”——是一种物我相忘的“敞开之境”(das Offene);只有在此境界中,在我与物都已进入了然明白的境界中,我与物才可能相对待,才可以“知”物,而“知”物的真理已经是等而次之的了。海德格尔这样的思想,实可以与庄子所谓“我知之壕上也”相互合拍。
1701875890
1701875891 在1962年7月18日的一个演讲中,海德格尔引用了《庄子·逍遥游》的末段,即庄子和惠施讨论“无用之大树”的那一段。庄子所谓无用之用,至大的用寓于无用之中的思想,对海德格尔是很有魅力的,也许正可以与海德格尔企图跳出工具性的“用”的维度的苦心相互启发。海德格尔所引的是理查德·威廉姆(Richard Wilhelm)的译本。(11)
1701875892
1701875893 这是海德格尔关心庄子的两例,已足见其努力汲取中国思想的良苦用心了。但据笔者的认识,特别引起海德格尔重视、真正对海德格尔思想发生实际的影响并且已经渗入他的思想核心处的,还是老子的——或者汉语思想的——“道”。海德格尔后期著作中多提到“道”这个词,而且也不是随便提提而已。海德格尔显然做过一些努力,想把老子之“道”汇融入他的运思中。这样说绝不是无端的猜断。在重点思考“大道”(Ereignis)之说(Sage)的以“语言的本质”为题的三个演讲中,我们可以读到以下句子:
1701875894
[ 上一页 ]  [ :1.7018758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