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04912e+09
1701904912
1701904913 又如:
1701904914
1701904915 众生之中没有一个人是自由的[20]。
1701904916
1701904917 这是一句格言,而加上紧随其后的一句就成了推理论证:
1701904918
1701904919 因为人人都是金钱或机运的奴隶[20-1]。
1701904920
1701904921 假如格言即如上述,那么它必定有四种形式,因为格言或者有收场白或者没有。当这些说法令人费解或有争议的时候,就需要有相应的证明;但在并不费解的情况下,也就不需收场白或补充说明。在不需补充说明的格言中,必定有的是由于人们早就知道了,如:
1701904922
1701904923 健康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这正是我们的看法[21]。
1701904924
1701904925 多数人都会这么看;或者有的是一,经说出就一目了然,如:
1701904926
1701904927 不永远爱的人就不算爱人[22]
1701904928
1701904929 至于有补充说明的格言,有的是推理论证的一部分;如:
1701904930
1701904931 一个有头脑的人决不应当……
1701904932
1701904933 有的则带有推理论证的性质一,但不是推理论证的部分,这种格言最受欢迎。这些格言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如在这样一句这中:
1701904934
1701904935 身为有死者,不可迸出像不死者那样的愤怒。[23]
1701904936
1701904937 因为说一个人永远不应当像不朽者那样发怒,这就是一句格言,而附加“”身为有死者,就提及了理由一。下面句也与此类同:
1701904938
1701904939 有死者应有有死者的想法,而不是不死者的想法。[24]
1701904940
1701904941 从以上论述中显然可知,格言有多少种形式,每一种形式的格言在什么样的事情上适用。在其内容有争议或令人费解的情况下,需要有收场白或补充说明,不过也可以把收场白前置,以结论作为格言,例如,一个人可以这样说:“在我看来,一个人不应招人嫉妒,也不应成为呆子,所以我说不该教育子女。”或者是把这句格言前置,再附加上收场白。即使内容并不费解,但在意思并不明白的情况下仍需缀上尽可能简明的理由。在这类情形下,斯巴达式的警句和谜语就十分合用,一个人可以说斯特西科罗斯对洛克里人所说的话:切不要施暴,以免知了不得不在地上唱歌。格言适宜于年长者使用,并且与一个人有过经验的事情有关,因为还没到这个年龄的人使用格言就跟由他们来讲故事一样是不合时宜的,而在自己没有经验过的事情上使用格言,那将是愚蠢的和缺乏教养的。一个充分的证明是:庄稼人最爱使用格言,也最爱向人显示他们的格言。
1701904942
1701904943 把并非普遍适用的事情说成是普遍适用的,最宜采用的办法就是引起听众的怨愤和惧怕,或者在一开始就这样说,或者是在对自己的所说作了证明之后。只要管用,一个人甚至应当采用流俗的、通用的格言,由于其通用,人人都予以认可,它们似乎有其正确性,例如,还没有祭神就鼓励其士兵赴险作战时可以说:
1701904944
1701904945 最好的预兆就是为母邦而战[25]。
1701904946
1701904947 在己方兵力较弱的情况下可以说:
1701904948
1701904949 战神不偏袒任何一方[25-1]。
1701904950
1701904951 劝人杀了自己的仇敌后再杀掉其无辜的子女时可以说:
1701904952
1701904953 杀了父亲却放过子女的人真是个傻瓜[26]。
1701904954
1701904955 有的谚语同时也是格言,例如“阿提卡邻居”这句谚语。也可以以与最流行的说法相悖的方式使用格言(所谓最流行的说法,我指的是诸如“认识你自己”[27]和“勿过度”[28]一类),只要这样能使我们的性情或品格显得更出色,或者,只要这样的说话方式更加有激情。有激情的说话方式例如,一个怒不可遏的人可以说:一个人应当认识他自己这句话是骗人的,因为这人要是认识了他自己,就不会觉得自己配当你们的将军了。又如,这样说也能突出我们的品格:一个人在爱时不应像人们所说那样把对方当做自己未来的仇人来爱,而更应该在恨时把对方当做未来的朋友来恨。还应当用言语把我们的意图表达出来,不然的话,也应补充说明自己的理由。例如,或者可以这样说:“不应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去爱,而应把对方作为永远的朋友来爱,因为另一种爱法含有一种背叛”“;或者这样说:那种说法让我不喜欢,因为真正的朋友应当把对方当做自己永远的朋友来爱”“;以及:我也不喜欢‘勿过度’这句话,因为恨恶人就应当恨之至深。”
1701904956
1701904957 格言对演说者有很大帮助其一,是因为听众的文化水平低下,若是演说者讲到了某一普遍的道理,而听众正好部分地有着这种意见或看法,他们就会大为高兴。我所说的这些在下面将会清楚地显示出来,同时我们将会明白,应当怎样猎取或选中各种格言。如前所述,格言是一种普遍的陈述,而且,听众听到他们先就部分地意识到的道理以一种普遍的形式从演说者的口中说出来时,自会喜不自胜。例如,若是一个人正好有着不如意的邻居或子女,他就会附和这样的话说:“没有比邻居更让人难对付的人”或“没有比要了孩子的人更愚蠢的了”。因此演说者必须猜测他的听众正好已有了什么样的看法,这些看法是如何形成的,然后便以普遍的形式把这些道理表达出来。以上是格言的一个用处,但格言还有另一个更大的用处,那就是它能使演说显出某种品格。演说是有品格的,其中体现了人们的意图。所有的格言都能产生这种效果,因为使用格言的人以普遍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假如格言是好的,也就能使讲格言的人显出好来。
1701904958
1701904959 关于格言,它是什么,有多少种形式,应当如何使用,以及它有什么好处,就讲到这里为止。
1701904960
1701904961 【22】 现在让我们从普遍的方面来讲推理论证,先需阐明应当以什么方式来进行探讨,随后再阐明其主题,因为这是两个不同形式的问题。我们在前讲过,推理论证是一种三段论,以及它是什么样的一种三段论,它与辩证法的三段论有着什么区别。结论不应从很远的地方推出来,也不应遍列全部的推理步骤,因为那样就或者会由于论证的冗长使得含义模糊不清,或者会由于大讲一些明显的道理显得是在多费口舌。正是由于这一点,那些没受过教育的人在大庭广众面前反倒比受过教育的人更加能说会道,恰如诗人们所说,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向大众讲话更加娓娓动听”[29]。因为一者讲一些共通的、普遍的道理,而另一者讲自己知道的、切身的体会。所以我们不能依据任何意见或观点来论证,而应依据特定的意见或观点来论证,例如为判断者或他们认可其观点的人所持有的意见。还须清楚知道,这些观点对全体或大多数判断者是明白易懂的。再及,不能只依据必然的事情来推论,而应依据经常发生的事情。
[ 上一页 ]  [ :1.7019049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