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20102e+09
1701920102 ——《辨喜全集》第7卷,第30页
1701920103
1701920104 印度人吮吸着他母亲乳汁的时候,也吸取这个思想,即生活是虚无的——一个梦而已!在这方面,他是和西方人一样,但是西方人看得并不深一点,西方人的结论就是斫婆伽所说的“要善用时机”,“这个世界是一个痛苦的洞穴,让我们尽情享受留给我们的每一刻欢乐”。反之,在印度人看来,神和灵魂是唯一的实在,它们比这个世界更无限地真实,因此,他们永远准备舍弃这个世界,寻求另一个世界。
1701920105
1701920106 ——《辨喜全集》第4卷,第251页
1701920107
1701920108 “不二论”曾经两次从唯物主义中救出印度,在佛陀降生以前,唯物主义曾经流传到一个可怕的范围,它是最可恶的,并且比现在的唯物主义更坏。我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因为我相信只有统一者(One),这个统一者是唯物主义者所要你相信的,仅不过他们称它为物质,而我称它为上帝。唯物主义者承认所有的希望、宗教和每一种事物都是从这个统一者——物质中产生的。我说,所有这些都是从梵中产生的,在佛陀以前流行的唯物主义是一种粗糙的唯物主义,它教导着:“吃、喝、逛、乐;没有神、灵魂,也没有天堂;宗教是邪恶祭司的一种捏造。”它教导的道德是:你活着的时刻,设法使你生活快乐,吃呀!即使你要借钱去买食物,也不要考虑偿还。这是一种古代的唯物主义,这种哲学传播到这样程度,即使在今天它还获得“大众哲学”(旧译“顺世论”)的称号。佛陀发扬光大了吠檀多,把它给予了人民,并且拯救了印度。在他死后一千年,同样的情形再流行起来,贱民、群氓和各种部族,曾经改信了佛教、佛陀的教义,过了相当的时候自然衰退了,这由于极大多数人民的十分愚昧无知。佛教教导没有神、没有宇宙的统治者,因此广大的群众就渐渐地造出他们的天神、魔鬼和妖怪,这样,就使印度佛教成为一大堆的混杂东西,唯物主义便再出头露面了,在较高阶级中采取放荡的方式,在较低阶级中成为迷信的对象。嗣后,商羯罗再起来复兴吠檀多哲学,他把它弄成合乎理性的哲学。在奥义书中论据是非常隐晦的,佛陀强调了哲学的道德方面,而商羯罗强调了理智方面,商羯罗使“不二论”完备和合理化了,并提出了惊人的、融贯的体系。
1701920109
1701920110 ——《辨喜全集》第2卷,第138~139页
1701920111
1701920112 思想家、祭司而不是武士自然地成为印度社会的最高阶级。祭司们即使在历史的黎明时期,一再把他们的精力放在使祭祀的仪式如何变得更加繁琐,当国家开始发现祭祀的仪礼和仪式成为累赘的时候,哲学的玄想便开始了,王族第一个打破了血腥仪式(指用动物祭祀——译者)的迷网。
1701920113
1701920114 一方面,极大部分的祭司由于经济原因的驱使,不得不保卫宗教,这种宗教使他们成为一种社会的必需的存在,并指定他们为种姓尺度上最高的阶级;另一方面,武士种姓以他们的强力保卫和领导着国家,并且感到他们自己也是较高思想的领导者,因此,他们不愿放弃他们在思想领导中的首要地位,而把它给予仅仅通晓如何指导宗教仪式的人。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来自祭司和武士种姓的人们,同样地讥笑仪式主义者和哲学家。他们宣称唯心论是一种欺诈,是祭司的愚民术,并且主张获得物质舒适是生活的最高目的。人民对于宗教仪式的厌倦和对哲学家的怀疑,便成群结队地加入了唯物主义者的行列。这是所谓种姓问题的开端,也是仪式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在印度三角斗争的开端,这种争端直到我们现在还未解决。
1701920115
1701920116 ——《辨喜全集》第6卷,第131页
1701920117
1701920118 没有“我”不能有外界的“你”,某些哲学家从这得出结论:除了主体,外在的世界就不存在,只有在“我”中“你”存在着;另外一些哲学家用同样的逻辑论证,只通过“你”,“我”才能被认识。这两种观点都有部分的真理,每一种有部分的错误,也有部分的正确。
1701920119
1701920120 ——《辨喜全集》第7卷,第99页
1701920121
1701920122 在大范围内宇宙正在发展的过程是和在小范围内小宇宙(micro-cosm)正在发展的过程一致的,正像这个宇宙有它分散的、差别的存在,并且自始至终趋向统一(unity)、完整,因此在我们的小世界中,每个灵魂正在诞生,但它好像和世界其他的东西割裂着。
1701920123
1701920124 ——《辨喜全集》第6卷,第3页
1701920125
1701920126 论宗教在印度生活中的重要性
1701920127
1701920128 我看到每一个国家像每个人一样,在生活中有着它的课题,这个课题是它的中心或主要音调,围绕着这主要的音调产生着其他的音调,从而形成了和音。在某一个国家中政治权力是它的生命,例如英国;在另一个国家艺术或其他等则是它的中心。在印度,宗教生活形成了中心,它是民族生活整个乐章的主要基调。
1701920129
1701920130 ——《辨喜全集》第3卷,第220页
1701920131
1701920132 印度的问题较之任何其他国家更为复杂和更为重要。种族、宗教、语言、政府——所有这些结合成为一个国家……这里曾经有雅利安人、达罗毗荼人、鞑靼人、土耳其人、蒙古人和欧洲人,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好像都把他们的血注入到这块土地上来。各种语言在这里有最惊人的结合。印度两个种族之间风俗习惯的不同比之东方和欧洲的种族之间还要大得多……因之建立新印度的首要条件是要使各种宗教联合,我并不是说政治或者社会的改革是不需要的,但是……宗教是首要的。
1701920133
1701920134 ——《辨喜全集》第3卷,第286~289页
1701920135
1701920136 论宗教之本质
1701920137
1701920138 因此,我的意见是:所有这些宗教是上帝的自然规律(Economy of god)中的不同力量,是为人类的美好而服务的。我的意见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死亡,没有一个人能被杀掉,正像你不能杀死自然的任何力量,所以你不能杀死任何一种精神力量。你已经看到每一种宗教都活着,它时时可以衰退或前进。在一个时候某一种宗教可以被剪去它的大部分服饰,而在另一个时候它又穿戴了各种服饰,但是精神仍永远留在他们那里,精神是永远不能失却的,每一种宗教所代表的理想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因此所有的宗教都是合理地在前进。
1701920139
1701920140 因此,在每一个国家中,哲学家和其他人所曾经梦想的普世的宗教早已存在了。正像人的普遍的同胞之爱早已存在,普世的宗教也早已存在。你们中的哪一位不曾有过远行,在每一个国家寻到兄弟和姐妹吗?我在整个世界中已经寻得了他们。同胞之爱早已存在,只不过有很多人没有见到它,或者借叫喊新的同胞之爱而丢弃了它。
1701920141
1701920142 ——《辨喜全集》第2卷,第364页
1701920143
1701920144 我们不反对什么,既不反对有神论,又不反对泛神论、一神论、多神论、不可知论,也不反对无神论。作为一个信仰者的唯一条件是要塑造一种最宽广而强烈的品性。我们也不坚持关于行为、道德或饮食的特殊信条,除了这种信条会损害别人……我们相信每一种存在都是神圣的,都是上帝。
1701920145
1701920146 ——《辨喜全集》第4卷,第303页
1701920147
1701920148 论上帝
1701920149
1701920150 我曾经被人问过多少次:“为什么你要用上帝那个老字眼?”因为它是实现我们目的的最好的字……因为所有人类的希望、志趣和快乐都已集中在那个字中,现在要改变这个字是不可能的。伟大的圣人第一次创造了这个字,这些圣人体会了它的重要,并且理解了它的意义,但是当它在社会中流行以后,无知的人们利用了这个字,因此这个字就丧失了它的精神和光彩。上帝这个字从不能回忆的年代起就已被使用了,这个宇宙理性的观念,所有伟大和神圣的东西都是和上帝这个字联系在一起的……
1701920151
[ 上一页 ]  [ :1.7019201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