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56892
圣人留下的言论是“经”,圣人创立的制度是“典”,圣人阐述的思想是毋庸置疑的真理。
1701956893
1701956894
对于谁是圣人存在争议,对于崇拜圣人则一致认同。并且,圣人的身份一旦确立,就不容置疑,“非圣”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1701956895
1701956896
比如,司马昭杀嵇康,罪名就是“非汤武而薄周孔”;晚明的李贽则因批判四书五经最终落得个自裁狱中的下场。
1701956897
1701956898
血的事实警告我们:不要跟圣人唱反调。
1701956899
1701956900
那么周圣人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
1701956901
1701956902
礼乐制度。
1701956903
1701956904
周公鉴于殷商失败的教训,认识到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开始制礼作乐。
1701956905
1701956906
不管如何动听,其本质还是在为维护统治服务。周礼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等级制度,内外亲疏,尊卑贵贱,你爸可以捶你,你哥可以训你,父系的堂弟比母系的表哥要亲,姑表比姨表在家族中更有地位,一切都源自这个“礼”。
1701956907
1701956908
这套缜密而庞大的系统(具体可参看《礼记》)其实也不完全是周公的原创,而是他根据一些流传下来的规章典籍和氏族宗法传统下屁民们的心理所搭建的。比如为什么是三年之丧而不是两年或者四年,这里面大有学问,可以就此出一本专著—《华夏心理学》。
1701956909
1701956910
尊重传统使这套制度易于推行,从而,周公进一步抛出了一个概念—家天下。
1701956911
1701956912
家天下就是把整个天下看作一个巨大的家族,族长叫“天子”。
1701956913
1701956914
大家族下面有百十来个中家族叫“国”,其家长唤作“诸侯”。
1701956915
1701956916
中家族下面有若干小家族叫“家”,其家长称作“大夫”。
1701956917
1701956918
小家之下又有很多更小的家庭,其家长叫“士”。
1701956919
1701956920
这帮人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很简单,宗法制加封建制。
1701956921
1701956922
宗法制规定,一个家族中,父亲与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叫“嫡长子”,是代表着家族血统的老大,叫“正统”。家族的爵位和财产只能由嫡长子继承;
1701956923
1701956924
父亲与正妻所生的其他儿子叫“次子”,父亲与小妾所生的儿子叫“庶子”。这帮人合起来叫“小宗”,“小宗”的地位远远低于嫡长子。
1701956925
1701956926
所谓天子,就是上天的嫡长子;所谓诸侯,就是上天的次子或庶子;同时,诸侯又是国族的嫡长子,大夫是国族的次子或庶子;同时,大夫又是家族的嫡长子,士则是家族的次子或庶子。
1701956927
1701956928
天子把天下分成若干国,各指定一个国君去统治,就叫封土建国;
1701956929
1701956930
国君得国后成为诸侯,诸侯不能独吞天子的分封,必须继续细分,将土地和人民分给大夫,就叫立家;
1701956931
1701956932
大夫得到的土地叫“采邑”,采邑还可以继续分给士作“食田”。
1701956933
1701956934
有了一系列的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还不够,有礼无乐无异于只有物质文明没有精神文明,长此以往,社会就会不和谐。
1701956935
1701956936
乐(yue)者乐(le)也。听音乐是快乐的,因为乐音是和谐的。
1701956937
1701956938
音阶有宫商角徵羽,爵位有公侯伯子男,除此之外还有五伦、五服。可见,乐是和礼对应的,乐是为礼服务的。
1701956939
1701956940
当时的乐是对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总称,用传达感情来麻醉等级社会中的每个个体,从而即使壁垒森严也能各安其分,和平共处,同心同德,和谐统一。
1701956941
[
上一页 ]
[ :1.7019568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