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58392e+09
1701958392 何心隐批判一切纲常名教,明确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同他比起来,五四那帮小孩还太嫩。
1701958393
1701958394 何心隐以草民之身玩政治,利用蓝道行设计使严嵩失宠,为徐阶倒严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他四处讲学,行踪不定,强势如张居正亦视之为心腹大患。此等事功,岂是动动笔杆子的五四文人能比?
1701958395
1701958396 总体来看,王艮一脉的王门弟子重实干、轻思辨,属于王门三派中激进的“现成派”,他们对历史的推动远远大于其在哲学方面的贡献。
1701958397
1701958398 其中保守者稍知收敛,乃能位高权重,如赵贞吉官至礼部尚书、入阁拜相;耿定向官至户部尚书;著名书法家孙应鳌官至刑部侍郎。
1701958399
1701958400 中间者不恋权位,术业专攻,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如万历十七年的状元、著名学者、藏书家焦竑,其弟子、著名科学家徐光启;著名诗人、讲学家罗汝芳,其弟子、著名文学家汤显祖。
1701958401
1701958402 激进如颜山农、何心隐,多为社会活动家。传至李贽,则已不能用“激进”二字概括,其旗帜鲜明地反礼教、反专制、反传统,前无古人地发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思想解放人人平等之呐喊,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太多,以至不能见容于世。
1701958403
1701958404 公元1602年5月6日,在京城关押朝廷钦犯的监狱里,已经胡须花白,面容憔悴的李贽利用狱卒为他理发之机,夺过剃刀,直刺自己咽喉,顿时血流遍地。
1701958405
1701958406 狱卒问他:“痛否?”他以指蘸血写道:“不痛。”狱卒又问他:“为何自杀?”他写道:“七十老翁何所求?”
1701958407
1701958408 次日子夜,李卓吾,王阳明的四传弟子,明朝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贡献了无数在当时看来是异端邪说现在看来不能不惊讶其超前且深刻之见解的伟人与世长辞,享年76岁。
1701958409
1701958410
1701958411
1701958412
1701958413
1701958414
1701958415 明朝一哥王阳明 [:1701950866]
1701958416 明朝一哥王阳明 第十五章 大礼议
1701958417
1701958418 明朝一哥王阳明 [:1701950867]
1701958419 杨廷和布局
1701958420
1701958421 王阳明在南昌讲学不休,北京城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1701958422
1701958423 朱厚照死了。
1701958424
1701958425 朱厚照再不死,大明朝就该死了。
1701958426
1701958427 他人生华丽的谢幕是在返京途中跑到清江浦去摸鱼,结果鱼没摸着,自己倒不慎落水,差点被淹死。
1701958428
1701958429 回京后,惊惧交加元气大伤的朱厚照身体每况愈下,御医尽心调治,终不见效。
1701958430
1701958431 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彬密询御医,见统统摇首,便向内阁走去。
1701958432
1701958433 在内廷排得上号的死太监里,张永跟文官是一条心,张忠跟边将许泰、江彬是一条心,魏彬跟太后是一条心。
1701958434
1701958435 魏彬找到杨廷和,道:“皇上不豫,医力已穷,不如悬赏巨金,求诸草泽。”
1701958436
1701958437 表面上看是说御医已经回天乏术,不如试试民间的名医。其弦外之音却是针对朱厚照无嗣的现实,暗藏汹涌:从民间找一个婴儿即位,对外宣称是朱家正统。
1701958438
1701958439 杨廷和清楚这是太后授意,让他试探自己,毕竟内廷也不敢擅作主张,冒此天下之大不韪。
1701958440
1701958441 杨廷和沉吟半晌方道:“御医久侍圣躬,必多经验,正如人生伦序,当先亲后疏。”
[ 上一页 ]  [ :1.7019583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