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63314e+09
1701963314
1701963315 故大道废,安有仁义;六亲不合,安有孝慈;国家昏乱,安有正贞、忠臣。[74]
1701963316
1701963317 诚然,老子其人其书的解答有赖尽量多维的考证,此附录所提出的不过是一个新的视角。但是这个新的视角是出自道家庄派哲学史纲中最基本的内在分类逻辑,不是任何当代崇老学人所能轻易驳斥的[75]。
1701963318
1701963319 引用书目
1701963320
1701963321 一、传统文献
1701963322
1701963323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北京:中华书局,1993)。
1701963324
1701963325 《孟子》,据清内府藏宋刊本影印,收入《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经部。
1701963326
1701963327 《国语》,据清嘉庆五年(1800)读未见书斋重雕北宋明道二年(1033)本影印(台北:世界书局,1962)。
1701963328
1701963329 《管子》,据常熟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影印,收入《四部丛刊·初编》,子部。
1701963330
1701963331 《韩非子集释》,陈奇猷校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1701963332
1701963333 《鹖冠子》,据江阴缪氏艺风堂藏明翻宋本影印,收入《四部丛刊·初编》,子部。
1701963334
1701963335 王叔岷,《庄子校诠》(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8)。
1701963336
1701963337 司马迁,《史记》,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59)。
1701963338
1701963339 屈万里,《尚书今注今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
1701963340
1701963341 孙武撰,《十一家注孙子校理》,曹操等注,杨丙安校理,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1999)。
1701963342
1701963343 孙诒让,《墨子间诂》,孙启治点校,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2001)。
1701963344
1701963345 班固,《汉书》,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62)。
1701963346
1701963347 高明,《帛书老子校注》,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1996)。
1701963348
1701963349 张觉,《荀子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701963350
1701963351 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重印本(北京:中国书店,1985)。
1701963352
1701963353 郭庆藩,《庄子集释》,重刊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61)。
1701963354
1701963355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
1701963356
1701963357 章学诚著,《文史通义校注》,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
1701963358
1701963359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
1701963360
1701963361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
1701963362
1701963363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国学基本丛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
[ 上一页 ]  [ :1.7019633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