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69679e+09
1701969679
1701969680 ③ 气:在这里“气”当指心灵活动到达极纯精的境地。换言之,“气”即是高度修养境界的空灵明觉之心。所以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虚而待物者”显然是指“心”而言。
1701969681
1701969682 徐复观先生说:“气,实际只是心的某种状态的比拟之词,与《老子》所说的纯生理之气不同。”(《中国人性论史》第十二章《庄子的心》,第382页)
1701969683
1701969684 ④ 耳止于听:今本作“听止于耳”,为传写误倒。“耳止于听”,与下句“心止于符”,正相对文。成《疏》:“不着声尘,止于听。此释无听之以耳也。”可见成本原作“耳止于听”。今据俞樾之说改正。
1701969685
1701969686 俞樾说:“‘听止于耳’,当作‘耳止于听’,传写误倒也,乃申说无听之以耳之义。”
1701969687
1701969688 ⑤ 虚:喻空明的心境。
1701969689
1701969690 ⑥ 得使:言得教诲(林希逸说)。
1701969691
1701969692 王懋竑说:“‘使’字不甚协。林云:‘得使’,言得教诲。只以意言之。”
1701969693
1701969694 ⑦ 有:今本作“自”,为“有”之误。根据奚侗之说改。
1701969695
1701969696 奚侗说:“‘自’系‘有’字之误,形相近也。下文‘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正与此文反应。”
1701969697
1701969698 ⑧ 无感其名:不为名位所动。
1701969699
1701969700 ⑨ 入则鸣,不入则止:能接纳你的意见就说,不能接纳你的意见就不说。
1701969701
1701969702
1701969703
1701969704
1701969705 ⑩ 无门无毒:“毒”字注释颇纷歧;旧注有几种说法:㈠郭《注》“毒”为“治”。㈡林希逸训“毒”为“药”(释德清、林云铭、宣颖等从之)。㈢李桢说“毒”乃“”之假借。“”者,累土为台以传信:是保卫之所(详见郭庆藩《集释》引)。案旧注均未妥;近人的今译是:㈠没有间隙让人可乘(叶玉麟译,关锋今译从叶译)。㈡不立门户,不施壁垒(李钟豫今译)。㈢勿固闭勿暴怒(杨柳桥译诂)。从后说。
1701969706
1701969707 叶玉麟说:“‘门’者可以沿为行路,‘毒’者可以望为标的。‘无门无毒’,使人无可窥寻指目之意。”(《白话庄子读本注》)按叶从李桢之说作解,然恐非《庄》书原意。
1701969708
1701969709 奚侗说:“‘毒’当作‘窦’,音同相假。《左襄十年传》王叔之宰曰:‘荜门闺窦之人。’是‘门’‘窦’连文之证。〈知北游〉篇:‘无门无房’,与此同义。”
1701969710
1701969711 陈启天说:“‘无门’,谓不由门路营求也。‘毒’,当读为纛,音道,古代官吏仪从之大旗。‘无纛’,谓不用旗帜招摇也。”
1701969712
1701969713 杨柳桥说:“按:《白虎通·五祀篇》:‘门,以闭藏自固也。’《广雅》:‘门,守也。’王逸《楚辞注》:‘毒,恚也。’韦昭《国语》注:‘毒,犹暴也。’无门、无毒,犹言勿固闭、勿暴怒也。”(《庄子译诂》)按各说以杨说为优。
1701969714
1701969715 ⑪ 一宅:“宅”是指心灵的位置。“一”是形容心灵凝聚的状态。
1701969716
1701969717 释德清说:“一宅者,谓安心于一,了无二念。”
1701969718
1701969719 ⑫ 寓于不得已:指应事寄托于不得已。
1701969720
1701969721 释德清说:“寓意于不得而应之,切不可有心强焉。”
1701969722
1701969723 ⑬ 绝迹易,无行地难:不走路容易,走路不留行迹就困难。
1701969724
1701969725 释德清说:“逃人绝世尚易,独有涉世无心,不着形迹为难。”
1701969726
1701969727 ⑭ 瞻彼阕者:“瞻”,观照。“阕”,空。观照那个空明心境。
1701969728
[ 上一页 ]  [ :1.7019696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