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70068
【今译】
1701970069
1701970070
南伯子綦到商丘去游玩,看到一棵大树与众不同,可供千乘的车马隐息于树荫下。子綦说:“这是什么树木啊!这树必定有奇特的材质。”仰起头来看看它的细枝,却只见弯弯曲曲而不能做栋梁;低下头去看看它的大干,却见木纹旋散而不能做棺椁;舐舐它的叶子,嘴就溃烂受伤;嗅嗅它,就会使人狂醉,三天醒不过来。
1701970071
1701970072
子綦说:“这是不材之木,所以才能长得这么大。唉!神人也是这样显示自己的不材呀!
1701970073
1701970074
“宋国荆氏那个地方,适宜种植楸、柏、桑树。一握两握粗的,想用做系猴子木栓的人就把它砍了去;三围四围粗的,想用做高大屋栋的人就把它砍了去;七围八围粗的,富贵人家想用做棺材的就把它砍了去。所以不能享尽天赋的寿命,而中途就被斧头砍死,这就是有用之材的祸患。所以古时禳除的祭祀,凡是白额的牛和鼻孔翻上的猪,以及生痔疮的人,都不可以用来祭河神,这是巫祝都知道的,认为那是不吉祥的。但这正是神人以为最吉祥的。”
1701970075
1701970076
六
1701970077
1701970078
支離疏①者,頣隱於臍,肩高於頂,會撮②指天,五管③在上,兩髀為脇④。挫鍼治繲⑤,足以餬口;鼓筴播精⑥,足以食十人。上徵武士,則支離攘臂而遊於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鍾⑦與十束薪。夫支離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⑧乎!
1701970079
1701970080
【注释】
1701970081
1701970082
① 支离疏:寓托的人名。
1701970083
1701970084
释德清说:“此假设人之名也。‘支离’者,谓隳其形。‘疏’者,谓泯其智也。乃忘形去智之喻。”
1701970085
1701970086
② 会撮:发髻。
1701970087
1701970088
司马彪说:“会撮,髻也。古者髻在顶中,脊曲头低,故髻指天也。”
1701970089
1701970090
1701970091
1701970092
李桢说:“……以‘会撮’为髻,当亦是小撮持其发,故名之。……‘会’与‘’亦通。《集韵》有‘’字,音撮,髻也。当是俗因‘会撮’造为头髻专字。”(郭庆藩《集释》引)
1701970093
1701970094
③ 五管:五脏腧穴。另一说“五管”即五官(高亨《新笺》)。
1701970095
1701970096
④ 两髀(bì)为胁:“髀”,股,膝以上的腿骨。“胁”,胸旁的肋骨。
1701970097
1701970098
释德清说:“髀,大腿也。言大腿为两胁,则形曲可知。”
1701970099
1701970100
1701970101
1701970102
1701970103
⑤ 挫治:缝衣洗衣。“”,同针。
1701970104
1701970105
1701970106
司马彪说:“‘挫针’,缝衣也。‘治’,浣衣也。”
1701970107
1701970108
1701970109
⑥ 鼓荚播精:“鼓”,簸。小箕曰“夹”。简米曰“精”(司马彪说)。谓以簸箕筛米去糠。按崔以“鼓荚”为揲蓍钻龟,以“播精”为卜卦占兆,非。“播精”,《文选》注作“播糈”(王应麟说)。
1701970110
1701970111
郭庆藩说:“案‘精’当为‘糈’之误。《说文》:‘糈,粮也。’”
1701970112
1701970113
奚侗说:“‘精’当作‘糈’,《说文》:‘糈,粮也。’《楚辞》王注:‘糈,精米,所以享神。’‘精’‘糈’形近易误。《文选》孝若《东方朔画赞》注引此文正作‘糈’。”按:作“糈”可,作“精”亦通。
1701970114
1701970115
⑦ 钟:六斛四斗为一钟。古时官吏俸禄多以钟计。
1701970116
1701970117
⑧ 支离其德:犹忘德(成《疏》)。
[
上一页 ]
[ :1.7019700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