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72454
1701972455
② 探囊发匮:掏布袋开柜子。“匮”,同“柜”。
1701972456
1701972457
③ 摄缄縢:“摄”,结(《释文》引李颐《注》);缠绕(林希逸《口义》)。“缄”、“縢”,皆绳(《释文》引《广雅》)。
1701972458
1701972459
1701972460
1701972461
1701972462
④ 固扃(jiōng)(jué):坚固扃。“扃”,关钮;“”,锁钥(成玄英《疏》)。
1701972463
1701972464
⑤ 揭:举起。
1701972465
1701972466
1701972467
1701972468
⑥ 乡:本又作“向”,亦作“”,同(《释文》)。当以作“”为正(王叔岷《校释》)。
1701972469
1701972470
⑦ 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老子》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望。”
1701972471
1701972472
1701972473
⑧ 罔罟之所布:网罟所及之处,指水上的面积(黄锦注释)。“罔”,同网。“罟”,网的总称。
1701972474
1701972475
⑨ 耒(lěi)耨(nòu):“耒”,犂。“耨”,锄头。
1701972476
1701972477
⑩ 阖四竟之内:“阖”,合。“四竟”,四境。
1701972478
1701972479
⑪ 宗庙社稷:“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社稷”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场所。
1701972480
1701972481
⑫ 邑屋州闾乡曲:都是古代大小不同的地方行政区域。
1701972482
1701972483
成玄英说:“《司马法》云:‘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四为邑。’又云:‘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郑玄云:‘二十五家为闾,二千五百家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也。’”(《庄子疏》)
1701972484
1701972485
⑬ 田成子:齐国大夫陈恒。鲁哀公十四年,杀齐简公,夺取了齐国。
1701972486
1701972487
⑭ 专有齐国:今本作“十二世有齐国”。俞樾疑是“世世有齐国”。今依严灵峰之说改为“专有齐国”。
1701972488
1701972489
俞樾说:“《释文》曰:‘自敬仲至庄子九世,知齐政;自太公和至威王,三世为齐侯;故云十二世。’此说非也。本文是说田成子,不当追从敬仲数起。疑《庄子》原文本作‘世世有齐国’,言自田成子之后,世有齐国也。古书遇重字,止于字下作‘二’字以识之,应作‘世二有齐国’。传写者误倒之,则为‘二世有齐国’。于是其文不可通,而从田成子追数至敬仲适得十二世,遂臆加十字于其上耳。”(《诸子平议》内《庄子平议》)俞说可存。
1701972490
1701972491
严灵峰先生说:“上明言:‘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彼既于‘一旦’得之,则简公被杀之日,即陈恒窃国之时;奚必待‘十二世’之久邪?《列子·杨朱篇》:‘田恒专有齐国。’当是此文所本。疑《庄子》原文亦作‘专’,因漫漶残缺分而为三;校者不察,以其形近,遂改作‘十二世’,驯致讹误。且作‘十二世’既乖史实,因据《列子》文臆改。”(《道家四子新编》,第579页)案:上文说:“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则田成子杀君窃国之日,便“专有齐国”,不必等待“十二世”之久。严说有理,兹依严说据《列子》文改。
1701972492
1701972493
【今译】
1701972494
1701972495
为了防备撬箱、掏布袋、开柜子的小贼,就捆紧绳索,关紧锁钮,这是世俗上所谓的聪明。但是大盗一来,便背起柜子、举起箱箧、挑起囊袋而走,唯恐绳索锁钮不够牢固。那么以前所谓的聪明,不就是替大盗储聚的吗?
1701972496
1701972497
让我们试作申论。世俗上所谓的聪明,能有不替大盗储聚的吗?所谓的圣人,能有不替大盗守备的吗?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的齐国,邻里相望,鸡鸣狗吠之声相闻,网罟所散布到的范围,犁锄所耕作的地方,方圆有二千多里。统括四境之内,凡是建立宗庙社稷,以及治理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何尝不是效法圣人的呢!但是田成子一旦杀了齐君而盗取了齐国,所盗取的岂止是那个国家呢?连齐国圣智的法制也一起盗取了去。所以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称,却身处尧舜一般的安稳;小国不敢非议他,大国不敢诛讨他,擅据齐国。这岂不是不仅窃取了齐国,并且把圣智的法制也窃取了去,保护他那盗贼之身吗?
1701972498
1701972499
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至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至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肔,子胥靡,故四子之賢而身不免乎戮①。故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②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則齒寒③,魯酒薄而邯鄲圍④,聖人生而大盜起。掊擊聖人,縱舍⑤盜賊,而天下始治矣。夫谷虛而川竭⑥,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
1701972500
1701972501
1701972502
1701972503
[
上一页 ]
[ :1.70197245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