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74181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情,必分其能,必由其名。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大平,治之至也。
1701974182
1701974183
故书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骤而语形名,不知其本也;骤而语赏罚,不知其始也;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谓辩士,一曲之人也。礼法数度,形名比详,古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
1701974184
1701974185
各家对这段文义,颇多批评。王夫之说:“此篇之说,有与庄子之旨迥不相侔者。盖秦汉间学黄老之术以干人主者之所作也。……以无为为君道,有为为臣道,则剖道为二。且既以有为臣道矣,又曰‘以此南乡,尧之为君也;以此北面,舜之为臣也。’则自相刺谬。……定非庄子之书,且非善学庄子者之所拟作,读者所宜辨也。”王夫之又于这段文后评说:“其意以兵刑法度礼乐委之于下,而按分寸、执名法以原省其功过,此形名家之言,而胡亥督责之术,因师此意,要非庄子之旨。”(《庄子解》)胡文英说:“议论颇似韩非慎到根柢。”(《庄子独见》)钱穆说:“此皆晚世儒生语耳,岂诚庄生之言哉!”(《庄子纂笺》)关锋说:“这里所表述的思想和尹文子完全一致。……承认形名之学对于治之作用,主张正名、定分、明分(或守分),两者也是完全一致的。这既不是老子或庄子一派的主张,也不是儒家的主张。”(《庄子外杂篇初探》)冯友兰说:“这是稷派所讲的;这几段话,主要的目的,是使‘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情’,就是说,严格地维持封建社会等级和秩序。这里思想与老子不同,更与庄子不同。”(《哲学史新编》第二册,第136页)。李勉说:“尊卑先后之言,则颇不类老庄之旨。”(《庄子总论及分篇评注》)以上各家所论极是。然庄周众多后学中个别门人染有黄老之学观点,亦不无可能。
1701974186
1701974187
【今译】
1701974188
1701974189
明了天地常德的,便是大根本大宗原,便是与天冥合;用来均调天下,便是与人冥合。与人冥合的,称为人乐;与天冥合的,称为天乐。
1701974190
1701974191
庄子说:“我的大宗师啊!调和万物却不以为义,泽及万世却不以为仁,长于上古却不算老,覆天载地、雕刻各种物体的形象却不显露技巧,这就是天乐。所以说:‘体会天乐的,他存在时便顺自然而行,他死亡时便和外物融合。静时和阴气同隐寂,动时和阳气同波流。’所以体会天乐的,不怨天,不尤人,没有外物牵累,没有鬼神责罚。所以说:‘动时如天运转,静时如地寂然,一心安定而天地正位,形体没有病患,精神不会疲乏,一心安定而万物归服。’这是说寂静推及于天地,通达于万物,这就是天乐。所谓天乐,便是圣人的爱心,来养育天下。”
1701974192
1701974193
三
1701974194
1701974195
昔者舜問於堯曰:“天王①之用心何如?”
1701974196
1701974197
堯曰:“吾不敖②無吿③,不廢窮民,苦④死者,嘉⑤孺子而哀婦人。此吾所以用心已。”
1701974198
1701974199
舜曰:“美則美矣,而未大也。”
1701974200
1701974201
堯曰:“然則何如?”
1701974202
1701974203
舜曰:“天德而土寧⑥,日月照而四時行,若晝夜之有經,雲行而雨施矣。”
1701974204
1701974205
堯曰:“膠膠⑦擾擾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
1701974206
1701974207
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黃帝堯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為哉?天地而已矣。
1701974208
1701974209
【注释】
1701974210
1701974211
① 天王:犹天子(成《疏》)。
1701974212
1701974213
② 敖:侮慢(成《疏》)。
1701974214
1701974215
③ 无告:指无所告诉,无所依靠的。
1701974216
1701974217
④ 苦:悲悯。
1701974218
1701974219
⑤ 嘉:喜爱。
1701974220
1701974221
⑥ 天德而土宁:“德”作“成”解(章炳麟说)。“土”,今本作“出”,据孙诒让之说改作“土”。
1701974222
1701974223
孙诒让说:“‘出’当为‘土’,形近而误。《墨子·天志篇》:‘君临下土。’今本‘土’误‘出’,是其证。‘天’与‘土’,‘日月’与‘四时’,文皆平列。”
1701974224
1701974225
章炳麟说:“‘德’,音同‘登’,《说文》:‘德,升也。’‘升’即‘登’之借,《公羊·隐五年传》:‘登来’亦作‘得来’。故‘德’可借为‘登’,《释诂》:‘登,成也。’‘天登而土宁’,所谓‘地平天成’,与下‘日月照而四时行’相俪。”
1701974226
1701974227
⑦ 胶胶:形容扰乱,如“扰扰”同义。
1701974228
1701974229
【今译】
1701974230
[
上一页 ]
[ :1.70197418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