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7487e+09
1701974870
1701974871 【今译】
1701974872
1701974873 孔子西游到卫国。颜渊问师金:“你认为我先生的做法怎么样?”
1701974874
1701974875 师金说:“可惜了,你先生之道行不通!”
1701974876
1701974877 颜渊说:“为什么呢?”
1701974878
1701974879 师金说:“刍狗还没有献祭的时候,用竹筐盛着,用绣巾盖着,巫师斋戒来迎送。等到献祭以后,行路人践踏着它的头部和脊背,樵夫捡去炊食罢了,若有人再拿来用竹筐盛,用绣巾盖着,遨游居处而取来睡在一旁,即使他不会得〔噩〕梦,也会觉得困扰。现在你先生,也拿了先王已经使用过的刍狗,聚集弟子,游历居处而取来睡在一旁。所以在宋国遭受到伐树的屈辱,在卫国被禁止居留,不得志于商、周等地!这不是得噩梦吗?围困在陈、蔡两国交界的地方,饿了七天,走近死亡的边缘,这不是困扰吗?”
1701974880
1701974881 “水上通行莫过于用船,陆上行走莫过于用车。以为船可行于水上便希望推到陆地上走,那就终生走不了多远。古和今不就像水和陆的不同吗?周和鲁不就像船和车的不同吗?现在企求将周朝的制度实行到鲁国,这就像把船推到陆地上行走,徒劳而无功,自身还会遭殃。他不知道遵循无常定的转进,乃是顺应事物,变化无穷的道理。
1701974882
1701974883 “你没有看见过汲水的桔槔吗?人牵引它便俯下,舍放它便仰上。它是被人所牵引,并不是牵引人的,所以无论俯下或仰起都不会得罪人。因而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不贵于相同,而贵于能使天下太平。因而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就好比柤、梨、橘、柚呀!味道全然不同却都可口。
1701974884
1701974885 “可见礼义法度是随着时代而改变的。现在让猿猴穿上周公的礼服,它一定咬破撕裂,脱光而后快。看古今的不同,就像猿猴不同于周公一样。西施心病,在村里皱着眉头,邻里的丑女看到觉得很美,回去也在村里捧着心皱着眉。村里的富人看见,紧闭着门不出来,穷人看见,带了妻子走开。她知道皱眉头的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美。可惜啊!你先生之道行不通了!”
1701974886
1701974887
1701974888
1701974889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①見老聃。
1701974890
1701974891 老聃曰:“子來乎?吾聞子,北方之賢者也,子亦得道乎?”
1701974892
1701974893 孔子曰:“未得也。”
1701974894
1701974895 老子曰:“子惡乎求之哉?”
1701974896
1701974897 曰:“吾求之於度數②,五年而未得也。”
1701974898
1701974899 老子曰:“子又惡乎求之哉?”
1701974900
1701974901 曰:“吾求之於陰陽,十有二年而未得。”
1701974902
1701974903 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獻,則人莫不獻之於其君;使道而可進,則人莫不進之於其親;使道而可以告人,則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與人,則人莫不與其子孫。然而不可者,無它也,中無主而不止③,外無正④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於外,聖人不出;由外入者,無主於中,聖人不隱。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義,先王之蘧廬⑤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處,覯⑥而多責。
1701974904
1701974905 “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於義,以遊逍遙之墟,食於苟簡⑦之田,立於不貸之圃。逍遙,無爲也;苟簡,易養也;不貸,無出⑧也。古者謂是采眞⑨之遊。
1701974906
1701974907 “以富爲是者,不能讓祿;以顯爲是者,不能讓名;親權者,不能與人柄。操之則慄,舍之則悲,而一無所鑒,以闚其所不休者⑩,是天之戮民也。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變無所湮者爲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⑪。其心以爲不然者,天門⑫弗開矣。”
1701974908
1701974909 【注释】
1701974910
1701974911 ① 沛:江苏省沛县。
1701974912
1701974913 ② 度数:制度名数(林云铭《注》)。“度数”一词已见于〈天道〉篇。
1701974914
1701974915 ③ 中无主而不止:心中不自得则道不停留。
1701974916
1701974917 郭象《注》:“心中无受道之质,则虽闻道而过去也。”
1701974918
1701974919 林希逸说:“中无主而不止,非自见自悟也。言学道者虽有所闻于外,而其中自无主,非所自得,虽欲留之,不住也。”
[ 上一页 ]  [ :1.701974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