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74820
1701974821
③ 箧衍:“箧”,即竹箧。“衍”,笥(李颐《注》)。
1701974822
1701974823
朱骏声说:“‘衍’,借为‘箪’。《说文》:‘箪,笥也。’”(马叙伦《义证》引)
1701974824
1701974825
④ 巾:“覆”(见成《疏》)。
1701974826
1701974827
郭庆藩说:“‘巾’字,疑‘饰’字之误。《太平御览》引《淮南子》‘绢以绮绣’作‘饰以绮绣’。”仅备一说。
1701974828
1701974829
⑤ 将:送。和〈应帝王〉“不将不迎”的“将”,用法相同。
1701974830
1701974831
⑥ 苏者:樵人(王敔《注》)。
1701974832
1701974833
陆德明说:“李云:‘苏,草也,取草者得以炊也。’案《方言》云:‘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苏。’《史记》云:‘樵苏后爨’,注云:‘苏,取草也。’”
1701974834
1701974835
⑦ 寝卧其下:语见于〈逍遥游〉。
1701974836
1701974837
⑧ 眯(mì):梦魇。
1701974838
1701974839
成玄英《疏》:“眯,魇。”
1701974840
1701974841
⑨ 伐树于宋:孔子周游到宋国境内,和弟子们歇在一棵大树下,孔子叫弟子们温习所学过的礼节。正在演习的时候,宋国的司马魋带了一伙人来,把大树砍倒了,还想杀孔子,孔子随即带着弟子逃退。据说桓魋是个很奢侈的人,他要替自己造一个石椁,造了三年都没有造好,可是工匠都病倒了。这事曾遭到孔子严厉批评。所以结怨于桓魋。
1701974842
1701974843
⑩ 削迹于卫:孔子离开鲁国时,走到卫国(河南北部),卫灵公对他不放心,派了公孙余假监视孔子。孔子不得不离开卫国。孔子离开卫国时,经过一个叫匡的地方(这地方被卫灵公驱逐的一个贵族公孙戌所占据)。匡城人把孔子误认为阳虎,原来阳虎曾经带兵扰乱过这个地方,于是孔子们被围困起来,围困了五天,才被放出来。孔子被放出来的时候,占据匡城的公孙戌还警告他不许再到卫国来。
1701974844
1701974845
⑪ 穷于商周:“穷”,不得志。商是殷地,周是东周(成《疏》)。“周”,当指宋与卫。
1701974846
1701974847
⑫ 围于陈蔡之间:陈蔡之间是指负函(现在的河南信阳县)的地方,孔子在宋国,碰了桓魋,几乎遇险。孔子怕遭不测,于是便穿上“微服”(即便衣,见《孟子·万章上》)逃出了宋国。孔子离开宋国,走到陈国,但是陈国局势很混乱,于是孔子想去楚国,路经陈蔡之间的负函,这时正逢吴楚交战。孔子就在路上被乱兵围住,带的粮食也吃光了,后来派子贡和楚军交涉,才解了围。
1701974848
1701974849
⑬ 寻常:指短距离。八尺的长度为“寻”,一丈六尺为“常”。
1701974850
1701974851
马其昶说:“寻常,犹尺寸。《左传》:‘争寻常以尽其民。’《注》言:‘争尺寸之地。’”
1701974852
1701974853
⑭ 无方之传:没有限定的转化。“无方”,见于上文。
1701974854
1701974855
郭庆藩说:“‘传’,读若‘转’,言无方之转动也。《吕氏春秋·必己篇》:‘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高《注》:‘传,犹转也。’”
1701974856
1701974857
⑮ 桔槔:汲水的器具。〈天地〉篇作“槔”。
1701974858
1701974859
⑯ 三皇五帝:“三皇”有两说:一说天皇、地皇、人皇(《河图·三五历》);一说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五帝”有两说:一说黄帝、颛(zhuān)顼(xū)、帝喾、尧、舜(《史记·五帝本纪》);一说少昊、颛顼、高辛、尧、舜(孔安国《尚书序》)。
1701974860
1701974861
⑰ 矜:尚(林云铭《注》)。
1701974862
1701974863
⑱ 柤梨橘柚:见于〈人间世〉。
1701974864
1701974865
⑲ 猨狙(jū):“猨”,同猿。“狙”,形像猴。“猨狙”,已见于〈齐物论〉、〈应帝王〉及〈天地〉篇。
1701974866
1701974867
⑳ 慊(qiè):满足。
1701974868
1701974869
㉑ 矉:同“颦”,蹙额。
[
上一页 ]
[ :1.701974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