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75440
1701975441
郭庆藩说:“‘善’字疑是‘为’字之误,言所为非大道,所行非大德也。《淮南子·俶真训》:‘杂道以伪(‘杂’当为‘离’字之误。‘伪’,古‘为’字,‘为’亦‘行’也),俭德以行(‘俭’‘险’,古字通)。’即本于此。”
1701975442
1701975443
1701975444
⑧ 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有两种读法:(一)以“心与心识”断句;如郭象《注》:“彼邦之心,竞为先识。”又如林希逸说:“我以有心为,彼以有心应,故曰:‘心与心识。’‘识’,相识察也。似此‘心’字,皆心也。”(二)以“心与心识知”断句;如刘辰翁说:“‘心与心识知’句连,谓彼此看破耳。”(《庄子点校》)又如俞樾说:“识、知二字连文。《诗》曰:‘不识不知。’是识、知同义,故连言之曰‘识知’也。‘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明必不识不知而后可言定也。诸家皆断‘识’字为句,非是;向本作‘职’,尤非。”今译从(二)。
1701975445
1701975446
⑨ 附之以文:“文”,即上言俗学(李勉说)。
1701975447
1701975448
⑩ 反一无迹:反于至一而不见有为之迹(林云铭《注》)。
1701975449
1701975450
⑪ 深根宁极:深藏缄默(李钟豫译)。
1701975451
1701975452
林希逸说:“‘深根’,犹曰退藏于密。‘宁极’,犹曰安汝止也。”
1701975453
1701975454
李勉说:“‘深根’,谓深隐,以求宁静。‘宁极’,谓极宁静。”
1701975455
1701975456
【今译】
1701975457
1701975458
古代的人,在混沌芒昧之中,举世都淡漠互不相求。在那时候,阴阳和顺宁静,鬼神不搅扰,四时合于节度,万物不受伤害。众生没有夭折,人虽然有心智,却无处可用,这称为完满纯一的境地。在那时候,无所作为而让万物顺任自然。
1701975459
1701975460
等到德性衰落,到了燧人、伏羲开始治理天下,只能顺随民心却不能返回完满纯一的境地。德性再衰落,到了神农、黄帝开始治理天下,只能安定天下却不能顺随民心。德性又衰落,到了唐尧、虞舜开始治理天下,大兴教化,浇薄淳厚离散朴质,离开了道去作为,寡德行事,然后舍弃本性而顺从心机。心与心互相识察便不足以安定天下了,然后附加着文饰,增益着博学。文饰破坏素质,博学淹没心灵,然后人民才迷乱,无法再返归恬淡的性情而回复自然的本初。
1701975461
1701975462
这样看来,世上亡失了大道,大道亡失了人世。人世和大道互相亡失,有道的人怎样兴起人世,人世怎样兴起大道呢!大道不能在人世兴起,人世不能使大道兴起,即使圣人不在山林里,而他的德性也如同隐蔽了。
1701975463
1701975464
隐匿,却不是自己隐藏的。古时所谓的隐士,并不是伏匿形体而不见人,并不是闭塞言论而不宣示,也不是潜藏智慧而不发露,乃是时机大相背谬呀!逢着时机而大行于天下,就返回“至一”的境界而不显形迹;不逢时机而穷困于天下,就深藏缄默来等待;这是保全生命的方法。
1701975465
1701975466
三
1701975467
1701975468
古之存身①者,不以辯飾知,不以知窮天下,不以知窮德,危然②處其所而反其性已,又何爲哉!道固不小行③,德固不小識④。小識傷德,小行傷道。故曰,正己而已矣。樂全之謂得志⑤。
1701975469
1701975470
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⑥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今之所謂得志者,軒冕之謂也。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⑦,寄者也。寄之,其來不可圉⑧,其去不可止。故不爲軒冕肆志,不爲窮約趨俗⑨,其樂彼與此⑩同,故無憂而已矣。今寄去則不樂,由是觀之,雖樂,未嘗不荒也。故曰,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⑪之民。
1701975471
1701975472
【注释】
1701975473
1701975474
① 存身:《道藏》成玄英《疏》本、林希逸《口义》本、赵谏议本“存”作“行”。世德堂本“行”作“存”,据改。
1701975475
1701975476
王叔岷说:“褚伯秀云:“‘行身”当作“存身”,上文可照。’其说是也。此承上文‘此存身之道也’言,‘行’即‘存’之形误。”按王说是。为求与上文一例,此宜作“存身”。
1701975477
1701975478
② 危然:独立貌(司马彪《注》)。
1701975479
1701975480
③ 小行:指仁义礼乐的行为。
1701975481
1701975482
④ 小识:小知(成《疏》);指是非的分别智(福永光司解)。
1701975483
1701975484
⑤ 得志:即适志,自得。
1701975485
1701975486
林希逸说:“得志,犹快意也。”
1701975487
1701975488
⑥ 轩冕:“轩”,车。“冕”,冠。指荣华高位。
1701975489
[
上一页 ]
[ :1.701975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