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82560
【注释】
1701982561
1701982562
① 沛:今江苏省沛县。
1701982563
1701982564
② 秦:今陕西省一带。
1701982565
1701982566
③ 梁:今河南开封。
1701982567
1701982568
④ 舍:施舍。
1701982569
1701982570
⑤ 盥漱巾栉:洗脸、漱口、毛巾、梳子。
1701982571
1701982572
⑥ 睢睢(suī)盱盱(xū):“睢”,仰目。“盱”,张目。皆傲视貌(林云铭、陈寿昌说)。
1701982573
1701982574
⑦ 而谁与居:谁要和你相处。
1701982575
1701982576
1701982577
⑧ 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引自《老子》四十一章。“盛德”《老子》作“广德”。“辱”,通“”,引申为“黑”。
1701982578
1701982579
⑨ 迎将:迎送。
1701982580
1701982581
⑩ 家公:指旅舍主人。
1701982582
1701982583
⑪ 舍者:先坐之人(成《疏》)。按上文“舍者”指旅舍之人,依成《疏》则此作休息之人。
1701982584
1701982585
⑫ 炀:炊(《释文》)。
1701982586
1701982587
【今译】
1701982588
1701982589
阳子居向南到沛地,老聃西游到秦地,约在郊外见面,到了梁地遇见了老子。老子在途中仰头向天叹说:“起初我以为你可受教,现在才知道你不行。”
1701982590
1701982591
阳子居不回话。到了旅舍,侍奉老子梳洗用具,把鞋脱在户外,膝行向前说:“刚才弟子想请教先生,先生没有空,所以不敢问。现在得空,请问我的过错。”
1701982592
1701982593
老子说:“你傲慢的神态,谁要和你相处呢?最洁白的好像含垢的黑点,盛德的人好像不足的样子。”
1701982594
1701982595
阳子居愧然变色说:“敬听先生的教诲了。”
1701982596
1701982597
当阳子居来的时候,旅舍的人都迎送他,旅舍主人安排座席,女主人替他拿毛巾梳子,先坐的人让出位子,烧饭的人都不敢当灶。等到他回去时,旅舍的人〔不再拘束〕和他争席位了。
1701982598
1701982599
1701982600
1701982601
1701982603
庄子今注今译(最新修订版) 让 王
1701982604
1701982605
〈让王〉篇,要旨阐述重生的思想。由十五个寓言故事组合而成。“让王”,辞让王位。篇中多借辞让王位而写生命的可贵,轻视利禄名位,取此意为篇名。本篇许多章文字重现于《吕氏春秋》。自苏东坡以来,以为〈让王〉等篇不是庄子所作,疑是伪品。然本篇虽非庄子自作,却与庄派思想有相通之处,可能是庄子后学所写,并发挥杨朱“重生”思想。
1701982606
1701982607
本篇第一章述三个让君位的故事,阐扬“重生”思想——以生命为贵,以名位为轻。第二章,大王亶父迁岐山的故事,也阐述“重生”之义。并讥评“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第三章,王子搜的故事,也是写“重生”的思想。感叹做国君的祸患,表明不肯以君位来伤害生命的态度。第四章,子华子与昭僖侯对话,感天下争乱不已,伤杀生命,而主“重生”之言。第五章,鲁君礼聘颜阖,颜阖恶富贵。“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好比随侯用宝珠去射麻雀。生命是贵重的,世俗君子却轻身逐物。第六章,写列子穷而拒绝郑国宰相的赠粟。第七章,屠羊说的故事,写屠羊说有功于国而不受爵禄,身处卑微而陈义甚高。第八章,写子贡访原宪,子贡以仁义、车马为华饰,超世扬己,而原宪则贫而乐,有所不为。第九章,借曾子写求道的人“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第十章,孔子与颜回对话,写“知足者不以利自累”。第十一章,魏牟与瞻子对话,谈“重生”。第十二章,孔子与门人对话,写怀道抱德的人,能安然自得。第十三章,写北人无择耻于接受君位。第十四章,卞随、务光的辞让,写洁士不苟合于君主。第十五章,借伯夷叔齐的故事,讽周王“杀伐以要利,是推乱以易暴”。
1701982608
1701982609
出自此篇的成语,有以珠弹雀,随珠弹雀,陈义甚高,上漏下湿,胼手胝足,捉衿见肘,捉襟肘见,纳屦踵决,踵决肘见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等。此外,“不知天高地厚”,“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及“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等名言亦出自此。
[
上一页 ]
[ :1.701982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