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82660
舜把天下让给他的朋友石户的农夫,石户的农夫说:“勤苦呀,国君的为人,劳碌之士啊!”认为舜的德还不够,于是丈夫背负行囊、妻子头顶器具,带着子女隐居海岛,终身没有回来。
1701982661
1701982662
二
1701982663
1701982664
大王亶父①居邠②,狄人③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與人之兄居而殺其弟,與人之父居而殺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爲吾臣與爲狄人臣奚以異!且吾聞之,不以所用養害所養④。”因杖筴⑤而去之。民相連⑥而從之,遂成國於岐山⑦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謂能尊生矣。能尊生者,雖貴富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
1701982665
1701982666
【注释】
1701982667
1701982668
① 大王亶父:周朝的始祖,王季的父亲,文王的祖父。《御览》四一九引“大王”作“古公”。
1701982669
1701982670
② 邠:现陕西省栒邑县。
1701982671
1701982672
③ 狄人:猃狁(成《疏》)。《诗经》作获吮,秦汉作匈奴。
1701982673
1701982674
④ 不以所用养害所养:“用养”,土地。“所养”,百姓。本用地以养人,今杀人以存地,故不可(成《疏》)。
1701982675
1701982676
1701982677
⑤ :同策。
1701982678
1701982679
⑥ 相连:一说“相连续”(成《疏》);一说“连,读曰辇”(《释文》引司马彪说)。“连”,本古文“辇”字(章炳麟《庄子解故》)。按辇(niǎn)为古时人力挽行的车,即手挽车。当从后说。
1701982680
1701982681
⑦ 岐山:陕西省岐山县。
1701982682
1701982683
【今译】
1701982684
1701982685
大王亶父居住在邠地,狄人攻打他;大王亶父拿兽皮财帛事奉他们而不接受,拿犬马畜牲事奉他们也不接受,拿珍珠宝玉事奉他们又不接受,狄人所要的是土地。大王亶父说:“和人的哥哥居住而让他的弟弟去被杀害,和人的父亲居住而让他的儿子去被杀害,我不忍心这样做。你们都勉力求生存吧!做我的臣子和做狄人的臣子有什么不同!并且我听说,不要因着用以养人的土地而杀害所养的人民。”于是扶着杖离开那里。百姓推着挽车跟着走,在岐山下而成立国家。像大王亶父这样,可以说能够珍重生命了。能尊重生命的,即使富贵也不以昧养而伤害身体,即使贫贱也不以利禄累害形体。现时的人,身居高官尊爵,都重视失去它们,见到利禄就不顾自己的性命,岂不是迷惑吗?
1701982686
1701982687
三
1701982688
1701982689
越人三世弒其君,王子搜①患之,逃乎丹穴②。而越國無君,求王子搜不得,從③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王輿④。王子搜援綏⑤登車,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獨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惡爲君也,惡爲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謂不以國傷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爲君也。
1701982690
1701982691
【注释】
1701982692
1701982693
1701982694
① 王子搜:搜,王子名。《淮南子》作“翳”,毕沅、梁玉绳谓作翳非(见马叙伦《庄子义证》引)。俞樾考订王子搜是无之异名(《庄子平议》)。
1701982695
1701982696
② 丹穴:洞窟名。成《疏》:“南山洞。”
1701982697
1701982698
③ 从:“踪”之古字。
1701982699
1701982700
④ 王舆:一本作“玉舆”(《释文》)。“玉舆”,君之车辇。亦有作“王”字者,随字读之,所谓玉辂(成《疏》)。
1701982701
1701982702
⑤ 援绥:“援”,同引。“绥”,车上绳。
1701982703
1701982704
【今译】
1701982705
1701982706
越人杀了三代的国君,王子搜很忧惧,逃到丹穴。越国没有国君,找不到王子搜,跟踪到丹穴之洞。王子搜不肯出来,越国人用艾草薰他。用君王的车舆来载他。王子搜拉着车绳上车,仰天呼号说:“君位呀,君位呀!就是不肯放过我吗!”王子搜并不是厌恶做国君,乃是厌恶做国君的祸患。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说不肯以君位来伤害生命了,这也正是越人要他做国君的原因。
1701982707
1701982708
四
1701982709
[
上一页 ]
[ :1.7019826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