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89255
1701989256
孔子说:“你在说啥呀?”
1701989257
1701989258
老聃说:“宇宙的原始状态,用理论不可能阐释明白,用语言不可能叙述清楚。真相既然没法认识透彻,那就尝试为你浮光掠影的谈谈印象吧。浑沌一分为二,上有了天,下有了地。纯阴之气冷飕飕的从地下升起,纯阳之气热烘烘的从天上降落。阴阳二气结合,造成万物。万物演变,显示出秩序性,也就是规律性,似乎有谁幕后导演,但是他从来不登台亮相。此物消亡了,彼物滋生了。此物盛行了,彼物衰微了。此物隐没了,彼物显现了。太阳轨迹悄悄修改了,月亮相貌渐渐变化了。以上种种事件天天发生,似乎有谁暗中效劳,但是他从来不要求记功。一切出生从何处来?从有机分子来。一切入死回何处去?回有机分子去。可知生死循环不已,起点就是终点,所以没有绝对的起点;终点就是起点,所以没有绝对的终点。宇宙除了他,从不亮相的他,从不记功的他,谁有资格作主!他是谁?他是道。”
1701989259
1701989260
孔子说:“请问修道。”
1701989261
1701989262
老聃说:“由修道而得道,那才是美之最,乐之最。精神进入至美至乐之境,便是至人。”
1701989263
1701989264
孔子说:“我想了解怎样修道。”
1701989265
1701989266
老聃说:“草食动物不怕迁移,只要有一大片草地,哪里都能生存。水生动物不怕迁移,只要有一大片水域,哪里都能生存。这里迁那里,那里移这里,量变而已,很快适应环境。只要享有水草常态,那些动物便不至于喜怒哀乐交战胸间。由此可知,低等动物也是安于常态的啊。天阳地阴,二气造成万物。用齐物的观点看,万物同根,根在阴阳二气。这便是一切生命的共性之所在。修道寻根,认同一切生命,悟到万物不但同根,而且同体,便能看见小我之上有个大我,那是宇宙生命,那是常态。低等动物都能安常,何况人呢。从大我的高度看,我的四肢和胴体,五脏和骨胳,等同尘垢,有也好,无也好,不足轻重,何必萦怀。生死啦始终啦等同昼夜,何必喜怒哀乐交战胸间。至于得失啦祸福啦更不足轻重了,何必喜得哀失,攘祸祈福。那些隶属于我的富贵荣华被我清洗了,好比清洗一身污泥,因为我悟到身体比污泥更有价值。作为个体生命,我的价值表现于宇宙生命之内,所以我敢说,我是宝贵的。所谓至美,亦即美之最,就在这里呀。是的,我的生命会变形,但不会失去。况且千变万化,我的生命也不会有终点,还愁什么。所谓至乐,亦即乐之最,就在这里呀。精神至美至乐之境,其他修道者都有体会的。”
1701989267
1701989268
孔子说:“先生品德那样高尚,仍要借用真理来调整自己的思想,不能忘言忘理,直接得道。这样看来,古代人君子如果想得道,都免不了要调整自己的思想了?”
1701989269
1701989270
老聃说:“那倒不然。泉水趵跳涌起,不借人工凿引,自然形成,便是一例。至人不同于一般的君子,他不受外物的隔离,所以不需要调整自己的思想,就可以自然的得道了。天高,自然的高,难道需要调整?地厚,自然的厚,难道需要调整?日月光明,自然的光明,难道需要调整?”
1701989271
1701989272
孔子告辞出门,对颜回说:“我是一只小飞虫哟,闷在米酒瓮中修道!不是老聃先生揭开瓮盖,我怎晓得瓮外还有高天大地呀!”
1701989273
1701989274
五、真儒少,假儒多
1701989275
1701989276
庄子旅游鲁国,拜见国王。国王耐心听庄子谈无为,反应冷淡,说:“我国提倡文明,培养大批儒士,讲诗书,习礼义。先生信守无为主义,不合我们国情,所以很少有人讲习。”
1701989277
1701989278
庄子说:“鲁国儒士很少。”
1701989279
1701989280
国王说:“满城儒服,长袍宽袖,圆帽方靴。你在大街小巷都看见了,还嫌少吗?”
1701989281
1701989282
庄子说:“在下庄周也曾听说,儒士打扮很不寻常。天圆,帽子也做成圆筒形,戴在头上表示上知天象。地方,靴子也做成方船形,踏在脚下表示下知地理。儒士性情往往迂缓,所以胸前还得佩戴玉玦,玉环敲个断缺,表示办事有断决力。不过在下认为,君子信守儒家思想,未必都穿儒服。反过来说,穿了儒服的人,未必都懂儒家思想。陛下认为我说错了,不妨通令全国:凡不信守儒家思想,而敢穿儒服者,处以死刑。”
1701989283
1701989284
国王立即通令全国。五天期限满了,全国城乡所有儒士尽换新装,不敢再穿儒服。但有一位成年男士,偏要穿一身崭新的儒服,显然是赶缝的,立正站在王宫外,毫无惧色。满城假儒跑来围观,谁也不认识他。
1701989285
1701989286
国王召见这位男士、考问政治,提出一连串的难题。男士的回答都符合儒家思想,头头是道。
1701989287
1701989288
庄子说:“鲁国文明,不过一儒。多吗?”
1701989289
1701989290
六、贤人忘富贵忘生死
1701989291
1701989292
百里奚是虞国的大夫,国破流落秦国,做了奴隶。秦穆公吩咐他去养牛,他便一心养牛。别的奴隶梦想升官发财,百里奚不,所以他养的牛条条肥壮。秦穆公知道他品德高尚,从牛棚把他提拔到朝廷当了相爷,忘记了他曾经是奴隶,身份仅值五张羊皮。这是春秋时代的故事了。
1701989293
1701989294
更早些呢,尧帝时代,天下太平。历山有个农夫,名舜,隶属有虞氏族。舜的父母暴虐,弟弟恶劣,串起来陷害他,多次差点把他害死。可他仍然孝顺父母,爱护弟弟,委屈求全,不把自己的生死放在心上。尧帝知道他品德高尚,深受感动,提拔他做接班人,就是后来的舜帝。
1701989295
1701989296
七、如何监别真假画师
1701989297
1701989298
宋元君招募画师,准备绘制宋国地图。报名那天,各地画师纷纷赶来。宋元君到现场亲自接见,拱手作揖,一一问好,表示谦恭下士。其实这是当面考察,等于面试。明天还要笔试,择优录取,正式聘用。
1701989299
1701989300
宋元君行礼时,众画师受宠若惊,慌慌张张的俯身答礼,然后端正肃立。有不少画师技痒了,舔笔调墨,可笑的迫不及待。宋元君看在眼里,心中有数:至少一半是画匠,不够格,要刮掉!
1701989301
1701989302
这时候有一位迟到的画师,满脸傲慢相,大摇大摆走来,懒得俯身答礼,也不端正肃立,最使人吃惊的是,他竟敢提前退场,回招待所去了。
1701989303
1701989304
宋元君示意背后的小臣,叫去调查调查。
[
上一页 ]
[ :1.70198925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