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89323
1701989324
文王准备造反,推翻商朝,所以进一步的谦恭下士,拜臧村老人为太师爷。拜师仪式隆重,臧村老人坐北朝南,文王坐南朝北,君臣位置互换了。拜毕,文王问:“政治制度可以普及天下吗?”
1701989325
1701989326
臧村老人装聋,不答可否,同时淡淡的提出辞职。当天晚上,新拜的太师爷便逃跑了,终身不再露面。六百年后,孔子谈到臧村老人的故事。学生颜回提问:“文王为啥做假梦呀?他也不怎样吧?”
1701989327
1701989328
孔子感到紧张,深怕在天之灵听见似的,板起脸说:“住嘴!别拿出去讲!文王尽善尽美哟,轮得到你来说风凉话吗!他那样做,便宜行事,一时的嘛。”
1701989329
1701989330
九、无弓无箭的无心射
1701989331
1701989332
郑国的列御寇先生,不但修得风仙之术,还射得一手好箭。一日旅行山间,路遇隐士伯昏瞀人。二人寒暄,又论了一会道,然后列御寇为伯昏瞀人表演连珠箭。他从腰间箭壶抽一枝箭,搭上弦,拉满弓,请伯昏瞀人在他左臂上放置一杯水,向远处一棵树射去。第一枝箭尚未抵靶,第二枝箭已经射出。第二枝箭尚未抵靶,第三枝箭已经射出。一箭尾随一箭,连珠似的飞向树身,目不暇给。放箭抽箭,动作连续。前箭刚刚离弦,后箭已经上弦。他屹立不动,仿佛石雕像。一壶箭很快射完,箭箭中靶,而左臂上的一杯水不溅一滴。
1701989333
1701989334
伯昏瞀人说:“这是有弓有箭有心射,不是无弓无箭无心射。试试吧,我陪你登高山,踏危崖,走向百丈深涧的边边上,玩玩无弓无箭无心射,你能做到吗?”于是伯昏瞀人登高山,踏危崖,走向百丈深涧的边边上,回转身来,碎步退移,两腿分开,脚踵移到了边边外,站成骑马姿势,向列御寇打拱,表示请,请,请。
1701989335
1701989336
列御寇不敢上,低头跪下。额头到脚踵,周身吓出汗,急说罢,罢,罢。
1701989337
1701989338
伯昏瞀人说:“至人有充实的内涵,上可以飞青天而鸟瞰,下可以入黄泉而鱼潜,到哪里都自由自在,临危险而神色不变。请你玩玩无弓无箭无心射,你就吓花了眼。中靶吗?差得远!”
1701989339
1701989340
十、三起三落孙叔敖
1701989341
1701989342
楚国的隐士肩吾先生结识了被迫下野的著名政治家孙叔敖先生。肩吾说:“先生,你的经历太戏剧性啦,三次出任楚国令尹,执掌行政,又三次被迫下野,形同庶民。在任时,你的作风朴素,从不炫耀。下野了。你的内涵充实,面无忧色。最初我怀疑你,现在看见你气色真不错,反映出心情的舒畅。你对自己的三起三落是怎样看的?”
1701989343
1701989344
孙叔敖说:“我有什么了不起的。照我看呢,富贵要来,推也推不掉的;富贵要去,拉也拉不住的。如果说,富贵来了是得,富贵去了是失,那么我认为,得来失去与我无关。既然与我无关,得来不喜,失去不忧,便是很自然的了。如此而已,我有什么了不起的。何况我也弄不明白,当初富贵是冲着令尹这个官职而来的呢,还是冲着我这个人而来的呢。如果冲着令尹这个官职而来,那么富贵本来就与我无缘嘛。如果冲着我这个人而来,那么当了令尹也值不得炫耀。自下野以迄今,鄙人忙于四方走走,到处看看,顾不上想那些与我无关的琐碎事。三起人捧,三落人笑,我才不在乎呢。”
1701989345
1701989346
多年以后,孔子听人谈起孙叔敖的故事,评论说:“古有真人,智士说不服他,美女迷不住他,强盗斗不过他,就算三皇五帝还在位,都没法高攀他做朋友。死生问题够大了吧,仍然触动不了他的内心,影响不了他的行为,何况富贵贫贱小问题!那样的真人啊,他的灵魂自由漂泊,飞越高山而不碰撞,潜入深水而不沉溺,处在卑贱而不疲惫,扩散天地之间,既帮助了他人,又充实了自己。”
1701989347
1701989348
十一、没有不亡之国
1701989349
1701989350
春秋时代有个凡国,很小。凡国国君应邀访问楚国。楚王接见凡君,设宴招待。席间,楚国外交大臣纵谈国际形势,对凡国的安全深表关切,一而再的使用亡国一词,暗示凡君及早投入楚王怀抱。凡君看透了楚王的野心,不敢抗议。楚国是周天子下面的南方霸主,惹不起的。
1701989351
1701989352
楚国外交大臣第三次使用亡国一词时,凡君插话说:“凡国将来的灭亡,无法剥夺我国现今的存在。请允许我复述一遍:凡国将来的灭亡,无法剥夺我国现今的存在。照此逆推,楚国现今的存在,无法保证贵国将来的存在。这样看来,凡国现今仍未灭亡,楚国将来已不存在。”
1701989353
1701989354
1701989355
1701989356
1701989358
庄子现代版(增订本) 智北游
1701989359
1701989360
–-道不可知,不可得,不可说
1701989361
1701989362
本篇引读
1701989363
1701989364
篇首原文三字做了篇名。智,原文作知,人性。
1701989365
1701989366
本篇共十二章,畅演神秘主义道论。儒家谈道,那是修身治国之道。老聃为道家之鼻祖,他谈的道就是客观规律。庄周谈的,大体也是。稍有些不同者,更具神秘色彩,如我们在这篇神秘主义道论所见。老庄学说互有差异,正在此也。开头就说,道非智力所能识察,这样挂出玄学旗帜。明言“道非某种思想体系,所以说不出,抓不住”,竞以“神灵”视之。说不出,所以悟道便忘言了。抓不住,所以道不可能掌握。进而反对实学,认定“博学不是真知”。到第六章,庄子出面直接演说,指明道之元所不在,并弄清道.与物之关系。随后一而再的点醒道不可讲,可讲非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愈见其神秘矣。第九章谈道之隐密性质,而“光耀”乃显学,看得见,非真道。第十章谈道与术之关系。第十一章更说,道在宇宙之先,亦即在“有”之先。这样说来,道就是“无”。道是无,更玄了。结尾一章又拉孔子和颜回扮演悟道者,并由孔子来批评儒家和墨家。这种小说手法,游戏笔墨,真够“混淆视听”的了。究其创作动机,想系吹嘘阵容强大,兼拆儒家的台。这点意思,庄周有吧?他把这篇文章当作外篇压轴戏唱,可见其重要了。
1701989367
1701989368
一、智先生远游学道
1701989369
1701989370
这位先生姓智,名慧,外号小聪明,是土生土长的中原人。智先生要学道,遂去北方远游,寻师访友。为什么要选择北方?因为道是看不见的,道躲在幽暗处,而北方正是幽暗之所在,北冥不是有半年长夜吗。对,要学道,去北方。
1701989371
1701989372
智先生向北方愈走愈远。夜愈长了,北斗星愈高了。走到一条黑河,名曰玄水,唯见墨波黯黯。玄水北岸,一座小山,名曰隐氛山,终年隐藏在氛雾里,智先生爬上山,遇见无为谓先生。无为谓也就是不用说。这位先生忘言已有多年了。
[
上一页 ]
[ :1.70198932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