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19619
1702019620
“数”是衍文,“舆”原是“誉”字。陆德明《释文》出“誉”字,注:“毁誉也。”《释文》是根据王弼古本,可见王本原是“誉”字,后人传写致误。
1702019621
1702019622
四十五章:“躁胜寒,静胜热。”应改成“静胜躁,寒胜热”。
1702019623
1702019624
“静”“躁”对言,见于二十六章。此外六十章、六十一章、七十二章王弼的注文,也以“静”“躁”对言。若作“躁胜寒”,不仅文例不符,而且有背于老子思想。作“静胜躁,寒胜热”,则正合老子思想,这二句话是比喻清静无为胜于扰乱有为的,和下句“清静为天下正”,文义相连。
1702019625
1702019626
四十七章:“不见而名”应改为“不见而明”。
1702019627
1702019628
在《老子》书上,“见”“明”连言(见于二十一章和五十二章),“不见而明”指不见而明天道。应根据张嗣成本改“名”为“明”。
1702019629
1702019630
六十二章:“以求得”应改正为“求以得”。
1702019631
1702019632
景龙本、傅奕本及众多古本“以求”作“求以”。“求以得”和下句“有罪以免”相对成文。应据景龙本改正。
1702019633
1702019634
六十六章:“是以欲上民”补成“是以‘圣人’欲上民”。
1702019635
1702019636
其他古本“是以”下面都有“圣人”二字,现在通行的王本独缺漏。后面一句“是以‘圣人’处上”,“是以”下面有“圣人”两字,故依文例增补。蒋锡昌说:“《逸藏》王本有‘圣人’二字,当据补入。”
1702019637
1702019638
七十一章:“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应改正为:“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不病,是以不病。”
1702019639
1702019640
这一段所有古本文句都误倒复出,应依《老子》特有文例以及《御览·疾病部》改正。
1702019641
1702019642
七十五章:“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补正为“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1702019643
1702019644
傅奕本“以其”下面有“上”字(“上”指统治者)。王弼注:“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从王注中可知王本原有“上”字。当据傅本和王注补上。
1702019645
1702019646
七十六章:“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应删为“草木之生也柔脆”。
1702019647
1702019648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人”和“草木”都属于万物,“万物”二字是衍文。傅奕本没有“万物”二字。当据傅本删去。
1702019649
1702019650
七十六章:“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应改正为“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1702019651
1702019652
《列子·黄帝篇》、《文子·道原篇》、《淮南子·原道训》都作“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当据以改正。
1702019653
1702019654
八十章:“使人复结绳而用之”改为“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702019655
1702019656
“人”应作“民”,根据《庄子·胠箧篇》、河上本及其他各古本改正,以求和上文文律一致。
1702019657
1702019658
以上,我们校正王弼通行的版本,并对王弼的注文作了一些评介。王弼的成就,不仅在于注释《老》学,如果我们把他的注解单独抽出来看,可看出他的文字自成一个系统,可说是一篇很好的哲学论文。
1702019659
1702019660
王弼 《老子微旨例略》
1702019661
1702019662
《例略》为严灵峰自《道藏正乙部》检出影印成册。
1702019663
1702019664
《例略》说明老子之“道”的无形无名,幽微玄妙,并申说老子“崇本息末”:见素朴,弃巧利。《例略》解《老》与其注《老》有其思想的一贯性。
1702019665
1702019666
河上公 《老子道德经》
1702019667
1702019668
河上公为何许人,河上注本成于何时,都是一个谜。《神仙传》有一段记载说:汉文帝时,河上公结草为庵,住在河边。某日,文帝去见他,他“抚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中,去地数丈”,然后给文帝二卷书,并说:“余注此经以来,一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说完话就不见了。这种记载是后代道教人士的编造。
[
上一页 ]
[ :1.7020196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