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24541e+09
1702024541
1702024542 (30) 钱穆:《论语要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7页。
1702024543
1702024544 (31) 曾秀景:《论语古注辑考》,第55页。
1702024545
1702024546 (32) 关于此问题的论述,请读者参考钱穆:《论语要略》,第7-12页,以及胡志奎《论语辨证》、曾秀景《论语古注辑考》等书的有关部分。
1702024547
1702024548 (33) 胡志奎:《论语辨证》,第23-42页。
1702024549
1702024550 (34) 胡志奎:《论语辨证》,第41页。
1702024551
1702024552 (35) 参见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定州汉墓竹简·论语》,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1702024553
1702024554 (36) 该墓出土的竹简经过整理,已经以《郭店楚墓竹简》之名出版,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1702024555
1702024556 (37) 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凌鸣喈《论语解义》,有此说。
1702024557
1702024558 (38) 王充《论衡·正说篇》:“初,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人扶卿……以曰《论语》。”据此说,则“《论语》”之名似出于孔安国。
1702024559
1702024560 (39) 读者可参见曾秀景先生的讨论,《论语古注辑考》,第9-16页。
1702024561
1702024562
1702024563
1702024564
1702024565 中国儒学史 [:1702022249]
1702024566 中国儒学史 第三章 早期儒家的开展
1702024567
1702024568 中国儒学史 [:1702022250]
1702024569 第一节 孔子弟子的分化
1702024570
1702024571 孔子弟子的分化于孔子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发生,这种分化和各自不同的气质及偏好有关,或者也和所闻于夫子者不同有关。但由于孔子的存在,这种分化还不是那么突出。孔子去世以后,弟子为之服丧三年,儒者团体仍然在对老师的哀思中保持着它的存在,但是其凝聚力显然在降低。大概是为了维护这个团体的需要,子游等曾经提出奉有子为师的主张,却遭到曾子等的反对。《孟子·滕文公上》记载:
1702024572
1702024573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对,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
1702024574
1702024575 根据朱熹的解释,所谓有若似圣人,是指“言行气象有似之者”(《孟子集注·滕文公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有若“状似孔子”,大概不仅指相貌而言。《论语》首篇在记载孔子之言后,第二章就是有子的话,提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不知道是否有表明身份的意义。其后又有两章记载有子的话,其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一段非常著名。此外,《论语》中所记有子的言行并不多,《颜渊》篇有如下的一段:
1702024576
1702024577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702024578
1702024579 这里对哀公之言可谓掷地有声,确能够体现儒者的精神。后来孟子对有子也有一定程度的认可,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并引有若的话来证明其“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的说法。《公孙丑上》:
1702024580
1702024581 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1702024582
1702024583 有若对于孔子思想的理解和把握看来是很得要旨的,因此他在孔门晚期弟子中确具有比较大的威信。因此,为了维持儒者团体的存在,奉之为师似乎是一个自然的选择。《史记·弟子列传》云:“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曾子提到的理由当然也是可以成立的,弟子中没有人可以和孔子分庭抗礼,这是包括有若在内的所有人的共识。但关键不在这里,对于子游们来说,他们需要的也许是一个凝聚的标志。但曾子等的反对让这个想法无法继续实行,有子很快就丧失了这个位置:
1702024584
1702024585 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年长无子,其母为取室。孔子使之齐,瞿母请之。孔子曰:‘无忧,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1702024586
1702024587 这段记载颇有些戏剧化的内容,不大像是历史的真实,但其中透露出的信息是明确的,那就是儒者团体无法接受孔子之外的任何一个人作为他们的领袖。这样的结果就是儒家内部分化的加剧。其实,在孔子诸弟子中,曾子和有子的冲突是有据可察的。《礼记·檀弓上》曾经有如下的一段话:
1702024588
1702024589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1702024590
[ 上一页 ]  [ :1.7020245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