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32430
(26)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238页。
1702032431
1702032432
(27) 事见《汉书》卷七三《韦贤传》所附《韦玄成传》,第3118—3120页。
1702032433
1702032434
(28) 参见钱穆:《国史大纲》(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44—149页。
1702032435
1702032436
(29) 参见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第69—72、219—221页。
1702032437
1702032438
(30) 《汉书》卷一下《高帝纪下》,第71页。
1702032439
1702032440
(31) 《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第3596页。
1702032441
1702032442
(32) 《汉书》卷五一《贾山传》,第2335页。
1702032443
1702032444
(33) 以上,分别见《汉书》卷八《宣帝纪》,第245、249、250、255页。
1702032445
1702032446
(34) 参见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三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75—82页。
1702032447
1702032448
(35) 事见《汉书》卷七一《隽不疑传》,第3037—3038页。
1702032449
1702032450
(36) 皆见《汉书》卷七五《夏侯胜传》,第3155页。
1702032451
1702032452
(37) 《汉书》卷九《元帝纪》,第298—299页。应劭注“臣外祖兄弟”曰:“元、成《帝纪》皆班固父彪所作,臣则彪自说也。外祖,金敞也。”颜师古注:“应说是。”
1702032453
1702032454
(38) 《汉书》卷七一《薛广德传》,第3046—3047页。
1702032455
1702032456
(39) 《汉书》卷七二《贡禹传》,第3069页。
1702032457
1702032458
(40) 《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第3107页。
1702032459
1702032460
(41) 《汉书》卷八一《匡衡传》,第3331页。
1702032461
1702032462
(42) 《汉书》卷十《成帝纪》,第307页。
1702032463
1702032464
(43) 虽然汉代察举有多种样式,但就“纪”中所载的诏令看,成帝前的诏贤令,多有“举特异茂才”,仅《元帝纪》中就有两见,此为重“才”,同时这也与元帝前霸王相杂的政体需要更多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行政人员,而非好读深思行为谨厚的知识和道德楷模有关,而成帝的所有举贤诏中,均无“茂才特立”科目。
1702032465
1702032466
(44) 《汉书》卷十《成帝纪》,第313、317、326页。
1702032467
1702032468
(45) 《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黄霸传》,第3627—3633页。
1702032469
1702032470
(46) 《汉书》卷七六《张敞传》,第3216—3226页。
1702032471
1702032472
(47) 《汉书》卷七四《魏相邴吉传》,第3142—3151页。
1702032473
1702032474
(48) 《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第3041—3046页。
1702032475
1702032476
(49) 《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第3593页。
1702032477
1702032478
(50) 如曾任楚王刘郢客太子刘戊老师的申公,因为太子无视“师”的尊严,愧而归鲁,居家教授,“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第3608页)。又如疏广“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汉书》卷七一《疏广传》,第3039页)。这些从另一层面说明当时私学的兴盛。
1702032479
[
上一页 ]
[ :1.7020324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