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32788
(205) 有关先秦和秦汉五行配对的演变情况,刘起釪在《五行原始意义及其分歧蜕变大要》一文中有详细梳理。参见刘起釪:《尚书研究要论》,第331—357页。
1702032789
1702032790
(206)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五事》对《洪范》中的“五事”进行了发展性的阐释。其文曰:“王者与臣无礼,貌不肃敬,则木不曲直,而夏多暴风。风者,木之气也,其音角也,故应之以暴风。王者言不从,则金不从革,而秋多霹滦。霹滦者,金气也,其音商也,故应之以霹滦。王者视不明,则火不炎上,而秋多电。电者,火气也,其音征也,故应之以电。王者听不聪,则水不润下,而春夏多暴雨。雨者,水气也,其音羽也,故应之以暴雨。王者心不能容,则稼穑不成,而秋多雷。雷者,土气也,其音宫也,故应之以雷。”由下文的分析可见,《洪范五行传(论)》的阐发,既源自董仲舒的说法,又有超越。
1702032791
1702032792
(207) 皆《汉书》卷二七中之上,分别见于第1352、1376页。
1702032793
1702032794
(208) 皆《汉书》卷二七中之下,分别见于第1405、1421页。
1702032795
1702032796
(209) 《汉书》卷二七下之上,第1441页。
1702032797
1702032798
(210) 《汉书》卷二七中之上,第1353页。
1702032799
1702032800
(211) 《汉书》卷三六《刘向传》,第1961页。
1702032801
1702032802
(212) 当然,《五行志》也有许多关于先有人事之变,后生灾异的记录。但此类记载多为佐证某类灾异,以示详实,其具体记录本身并没有关于灾异性质的论断。如“听”之“传”下关于雪灾的记载:“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多冻死。是岁,淮南、衡山王谋反,发觉,皆自杀。使者行郡国,治党与,坐死者数万人。”(《汉书》卷二七中之下,第1424页)按,考《汉书》卷六《武帝纪》,淮南王谋反事在该年十一月。此证事变在前,灾变在后。
1702032803
1702032804
(213) 皆《汉书》卷二七下之上,第1451—1452页。
1702032805
1702032806
(214) 《汉书》卷二七中之上,第1353页。
1702032807
1702032808
(215) 《汉书》卷二七中之上,第1377页。
1702032809
1702032810
(216) 《汉书》卷二七中之下,第1406页。
1702032811
1702032812
(217) 《汉书》卷二七中之下,第1421页。
1702032813
1702032814
(218) 《汉书》卷二七下之上,第1442页。
1702032815
1702032816
(219) 《汉书》卷二七下之上,第1458页。
1702032817
1702032818
(220) 皆《汉书》卷二七下之上,第1458页。
1702032819
1702032820
(221) 《汉书》卷二七下之下,第1508页。
1702032821
1702032822
(222) 刘向说:“汉兴讫竟宁,孝景帝尤数,率三岁一月而一食。臣向前数言日当食,今连三年比食。自建始以来,二十岁间而八食,率二岁六月而一发,古今罕有。”见《汉书·刘向传》,第1963页。
1702032823
1702032824
(223) 《汉书》卷三六《刘向传》,第1963页。
1702032825
1702032826
(224) 参见徐兴无:《刘向评传》,第301页。
1702032827
1702032828
(225) 《汉书》卷二五下《郊祀志下》,第1270—1271页。
1702032829
1702032830
(226)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199页。
1702032831
1702032832
(227) 有关“土德”之定,参见杨权:《新五德理论与两汉政治——“尧后火德”说考论》,第113—123页。不过,杨权认为,在汉初尚有一个短暂的准火德时期,但它不是由五行相胜说而来,只是戎马时代的方位巧合,即高祖“起兵之地位于火位的南方”。参见同书,第103—112页。
1702032833
1702032834
(228)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237页。
1702032835
1702032836
(229) 有关邹衍五德说的来源及其内容,饶宗颐认为由儒家的子思传承古说而来。参见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第10—23页。
1702032837
[
上一页 ]
[ :1.7020327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