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33049e+09
1702033049 《诗纬》:“甲者,押也,春则开也,冬则阖也。”又如:“旱者,捍也,毒捍忍残。”(61)
1702033050
1702033051 《春秋纬》:“酒者,乳也。王者法酒旗以布政,施天乳以辅人。”(62)又如,“王者,往也,神所向往,人所归乐。”(63)
1702033052
1702033053 凡此之类,在《春秋纬·说题辞》中有更多,不赘引。这类方式中,许多是过度发挥,乃至曲解文义,与古文家追求的“实事求是”有天壤之别。(64)不过,此类方式在纬书中也有很多颇有道理的论说,或是当时知识人的共识,或是谶纬作者自己的发挥。(65)文多不录。
1702033054
1702033055 就谶纬对经学家解经的影响而言,引纬解经(注经)是东汉今古文经学家共用的方式。如景鸾“少随师学经,涉七州之地。能理《齐诗》、《施氏易》,兼受《河》、《洛》图纬,作《易说》及《诗解》,文句兼取《河》、《洛》,以类相从,名为《交集》”。(66)这是儒者引“纬”以入经说,托“纬”以发己意的明证。其他如大儒贾逵以“经”驳“谶”,尤其是何休、郑玄引“纬”注经之类,更是频繁。(67)而今见《易纬》之书,多有郑玄之注。凡此之类,都说明谶纬对经学家的影响已非寻常。
1702033056
1702033057 就谶纬内容与“经”本身而言,谶纬对“经”的纲目性解说与经学家的解释差异颇大。《春秋纬·说题辞》以及其他纬书篇章对五经、《孝经》都有简明解说,兹引如下:
1702033058
1702033059 “六经”:六经所以明君父之尊,天地之开辟,皆有教也。
1702033060
1702033061 《春秋》: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宝书,九月经立。孔子作《春秋》一万八千字,九月而书成,以授游、夏之徒。游、夏之徒不能改一字。
1702033062
1702033063 《周易》:易者气之节,含精宣律历,《上经》象天,《下经》计历。《文言》立符,《象》出期节,《彖》言变化,《系》设类迹。
1702033064
1702033065 《尚书》:《尚书》者,二帝之迹,三王之义,所推期运,明受命之际。
1702033066
1702033067 《诗经》:诗者,天文之精,星辰之度,在事为诗,未发为谋,恬淡为心,思虑为志,故诗之为言志也。
1702033068
1702033069 《礼》:礼者,体也。人情有哀乐,五行有兴灭,故立乡饮之礼,终始之哀,婚姻之宜,朝聘之表,尊卑有序,上下有体,王者行礼,得天中和。(68)
1702033070
1702033071 《孝经》:《孝经》者,篇题就号也,所以表指括意序中,书名出义,见道日著,一字苞十八章,为天地喉襟,道要德本,故挺以题符篇冠就。(69)
1702033072
1702033073 《乐》于汉时无经,故这里只有五经和《孝经》。如果把其他纬书中关于“六经”总义的论说联系起来看,可知纬书作者对孔子与《春秋》的关系作了衍说,如“受命”、“不能改一字”之类,这些与纬书神化孔子是一脉相承的;对《周易》则以“气”论,并以律历进行衍说,这与整个《易纬》对《周易》的发挥是相通的;论《尚书》注重“期运”和“受命”,并以之为“上帝之书”,这与纬书的帝系系统相关;(70)对《诗经》以“天文”、“星辰”作论,这与纬书多论天象有关;对《礼》是以“体”和“履”作论,这是对礼所具有的教化和规制功用作了发挥;对《孝经》则大加拔高,以其为“天地喉襟,道要德本”,这与整个汉代以“孝”治天下的取向有关。参之第十章郑玄于《六艺论》中对“六艺”的辨彰,可知郑玄对“六经”的论说是“体”、“用”并重,纬书的理解则是重“天”。也正因为纬书的这种理解路向,在其具体的阐发中才会有那么浓郁的宗教意味。
1702033074
1702033075 三、谶纬与“圣统”
1702033076
1702033077 综览纬书篇章,没有不涉及“天”或天象的。其中,以帝运系统与星宿等关系最为庞杂。由于纬书非一人一时所作,其论帝运帝系又多有差异和矛盾。在此仅对三皇五帝圣王之类略作梳理,以见其神话宗教的趣向与意义。
1702033078
1702033079 首先,纬书把“五帝”与星宿、五行等联系起来,认为圣王之君临天下,是应合了北辰之星为众星枢纽的天象。在孔子等人那里,以众星“拱”北斗作比喻来说明君王应具备统治者的德行。但在纬书中,这种比喻性的说法被理解成应合与转化关系。如说“天子皆五帝精”,(71)“德含五帝坐星者称帝”。(72)进一步地,《春秋纬·文曜钩》说:
1702033080
1702033081 太微宫有五帝星座:苍帝其名曰灵威仰,赤帝其名曰赤熛怒,黄帝其名曰含枢纽,白帝其名曰白招矩,黑帝其名曰汁光纪。(73)
1702033082
1702033083 太微宫即所谓“天帝南宫”。仅仅把帝与星宿匹对还不够,纬书作者还以苍赤白黑四帝分别于春夏秋冬四季“受制”,而“黄帝受制,王四季”。(74)除此之外,这五帝还被赋予特殊的能力,如赤帝之精燥而明之类。按照纬书作者的说法,五帝还与五行匹对,即水德黑帝、火德赤帝、土德黄帝、金德白帝、木德青帝(苍帝)。诸如此类的想象与推演,纬书建构的乃是一个可以决定人世命运的神话帝系。
1702033084
1702033085 其次,纬书对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由来进行衍说。按照冷德熙的研究,三皇五帝的诞生有三种类型:感生说、异貌说、受命说与禅让说。(75)纬书述说三皇之一的伏羲是“感大迹”而生,(76)五帝之一的尧是其母庆都感雷电而生,(77)舜是其母握登感“大虹”而生。(78)事实上,此类方式在《诗经》和《史记》中都有记载,如《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类。纬书只是把这些传说具体化罢了。其他如异貌说等,冷德熙与徐兴无都有精细的梳理,可详参。(79)
1702033086
1702033087 再次,纬书对孔子格外付诸笔墨,极力神化孔子。除《春秋纬·演孔图》外,许多篇章或借孔子之口述说,或依孔子之言申述,甚至还有《论语纬》九篇。大致说来,纬书以孔子无父而生,其母受黑帝使而生之,吹律定姓,这与纬书说圣王都是无父而生有关。《演孔图》中对孔子的异貌作了夸张得至于荒诞的描述。其文曰:
1702033088
1702033089
1702033090
1702033091 孔子长十尺,海口,尼首,方面,月角日准,河目龙颡,斗唇昌颜,均颐辅喉,齿龙形,包脊虎掌,胼肩修肱,参膺圩顶,山脐林背,翼臂注头,阜堤眉,地足谷窍,雷声泽腹,修上趋下,未偻后耳,面如蒙倛,手垂过膝,耳垂珠庭,眉十二采,目六十四理。立如凤峙,坐如龙蹲,手握天文,足履度字。望之如朴,就之如升。视若营四海,躬履谦让。腰大十围,胸应矩,舌理七重,钩文在掌。胸文曰:制作定世符运。(80)
1702033092
1702033093 这样的描述中,世上几乎所有宏大、光辉、刚健的“象”都被集中到孔子那里,好像这样的孔子天生就是“圣人”了。重要的是,对孔子所有异象的铺陈其实都是为了“制作定世符运”做铺垫。因为“圣人不空生,必有所制,以显天心”。(81)那么,所定之“世”是什么呢?按照《春秋纬·汉含孳》所说:“丘览史记,援引古图,推集天变,为汉帝制法,陈叙图录。”(82)这就是常识中所说的孔子作《春秋》“为汉制法”。因此,纬书对孔子的神化,目的不是神化孔子本身,而是为汉帝国的应天命作论证。不过,从另一角度看,纬书作者如此夸赞孔子,可能是儒者试图依托孔子来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这真是用非理性的方式追求发挥理性的功用了。
1702033094
1702033095 稍作申述的一点是,纬书中有许多对汉代政治的隐晦批判,如说“人主自恣”,“主势夺于后族”,(83)“邪臣蔽主”,(84)“君臣无道”,(85)凡此之类,不一而足。究其原因,冷德熙说得颇为中肯:
1702033096
1702033097 与一般宗教神话轻视当世生活、世俗生活,重视来世得救不同,纬书政治神话极其重视当世的社会现实,圣王政治正是一种理想的现世追求。(86)
1702033098
[ 上一页 ]  [ :1.7020330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