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33099
的确,每当面对上述君臣无道的情形,汉儒一般都搬出禅让说和受命说来劝谏皇帝,许多儒者因此丢了性命,如眭弘。(87)
1702033100
1702033101
正如钟肇鹏先生所论:
1702033102
1702033103
谶纬囊括自然、社会、人事各方面,其中不仅有解释六艺经典、文字训诂的,也有讲天文、历法、地理、古史、神话传说、典章制度等各方面的。把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通纳入依傍经义的神学系统——谶纬之中,构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神学体系。(88)谶纬的这种特征,或许正是当时儒者试图进一步地使得今文经学宗教神学化而努力的结果。
1702033104
1702033105
1702033106
1702033107
1702033109
中国儒学史 第三节 《易纬》思想概述
1702033110
1702033111
现存纬书中,文本和思想保存得较为系统的是《易纬》。《易纬》既继承和发展了孟、京《易》学思想,又对西汉时已经发达的灾异学说作了发挥,其卦气理论和“易”之义、“太易”等思想,对后世《易》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702033112
1702033113
如上节表中所示,《易纬》主要有六篇(类),另有《乾坤凿度》疑为唐后从《乾凿度》中衍出,而《乾元序制记》在唐前文献中未见著录,古人考证说其前半部为《是类谋》、后半部为《坤灵图》之文,二者合一乃是宋人伪纂。因此,史书中以《易纬》有八类等说,实际上可能只有六篇(类)。(89)而六篇之中,又以《乾凿度》、《稽览图》和《通卦验》的文本和思想相对完备。(90)下面,我们主要据此三篇来梳理《易纬》思想的大概。
1702033114
1702033115
一、“易”之三义
1702033116
1702033117
朱伯崑先生认为,《乾凿度》类似于汉《易》的“系辞传”,是汉代《易》学的通论,其对《周易》的性质、八卦的起源、爻象的结构和筮法的体例,都有相对明晰的解说。(91)其中,《乾凿度》开篇即对“易”之义作出说明,其文曰:
1702033118
1702033119
孔子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为道德苞籥。”(92)
1702033120
1702033121
所谓的“易”(即简易)和“变易”,都是《周易》经传本身所阐发的内容,如《系辞上》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但《易纬》作者却别出新论,对三者都作了深度发挥。
1702033122
1702033123
首先,《易纬》以“德”、“淡泊”之类对“简易”进行阐论。《乾凿度》说:
1702033124
1702033125
易者,以言其德也,通情无门,藏神无内也。光明四通,傚易立节。天地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八卦错序,律历调列,五纬顺轨,四时和,栗孳结。四渎通情,优游信洁。根著浮流,气更相实,虚无感动,清净炤哲。移物致耀,至诚专密。不烦不挠,淡泊不失。此其易也。(93)
1702033126
1702033127
《易纬》以“德”解“易”,实际上是说万物之“德”即是万物“自得”其性而能“自通”,万物都可“自通”即能“光明四通”。但这“自通”与“四通”的过程乃是“傚易立节”,故有日月星辰、律历、五星(“五纬”)、四时的和顺。而这和顺的状态之所以能够成就,乃是因为万物自身的气动相感。这个相感的过程是“虚无”式的“淡泊”和“无为”。郑玄为这段话作了许多注解,集中说明“易道”是“自得”和“无为”。择要录之如下:
1702033128
1702033129
傚易无为,故天下之性,莫不自得。
1702033130
1702033131
傚易者,寂然无为之谓也。
1702033132
1702033133
易道无为,故天地万物,各得以自通也。(94)
1702033134
1702033135
姑且不论郑玄此类之注是否是以“老”解“易”。仅就郑注内容而言,其申发的“易道”与先秦道家之“道”,在内容上是相通的。这点对后世义理化的《易》学,是有启发之功的,如王弼的以“老”解“易”。
1702033136
1702033137
其次,《易纬》继承孟、京等人以气论“变易”之外,还把人世政治的迭代视为“变易”,认为人世必须“变易”才能发展。《乾凿度》说:
1702033138
1702033139
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和。能消者息,必专者败。君臣不变,不能成朝。纣行酷虐,天地反;文王下吕,九尾见。夫妇不变,不能成家。妲己擅宠,殷以之破;大任顺季,享国七百。此其变易也。(95)
1702033140
1702033141
这段话实际上是从天道推知人道。其意是说,天地之“易”是以“通气”的五行四时之变来显现的,人世之变即是“取象”于这种变易之道,故说“君臣不变,不能成朝”,“夫妇不变,不能成家”。而如商纣那种单向道的专制和酷虐,以及妲己那种擅宠妄为,都是违背天地的“变易”精神的。因此,明于“易道”的文王父子在贤人(如吕尚)的辅佐下实现以周代殷(商),即是人世的变易。
1702033142
1702033143
再次,《乾凿度》从人世秩序的角度来阐发“不易”之理。《乾凿度》说:
1702033144
1702033145
不易也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故易者天地之道也,乾坤之德,万物之宝。至哉!易一元以为元纪。(96)
1702033146
1702033147
这段话是对《周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和《文言》中“乾元”之说的阐发。《易传》中有诸多关于乾为“元”的论说,《乾凿度》发挥其说,以为“易”为“天地之元,万物之纪”。(97)但这个作为天地和人世的根本原则的“一元”之“易”,也有其不变的内涵,即天上地下、君南臣北之类。也就是说,在纬书作者看来,正如天尊地卑这种自然秩序不变一样,君尊臣卑之类的人世秩序也是不变的。故《乾凿度》的后文借孔子之口说:“易者,所以经天地,理人伦,而明王道。”(98)
1702033148
[
上一页 ]
[ :1.7020330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