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33549e+09
1702033549
1702033550 (113) 参见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169页。
1702033551
1702033552 (114) 《纬书集成》,第10页。
1702033553
1702033554 (115) 对此,刘起釪在《五行原始意义及其分歧蜕变大要》一文中有详细梳理。参见《尚书研究要论》,331—357页。
1702033555
1702033556 (116) 《易纬·稽览图》卷下,第153页。
1702033557
1702033558 (117) 关于《稽览图》中的卦气说,徐兴无作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参见《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第122—127页。冷德熙对此也有梳理,参见《超越神话》,第325—326页。另,朱伯崑先生也对《易纬》其他篇章的卦气说作了梳理,详见《易学哲学史》(上册),第180—188页。
1702033559
1702033560 (118) 《纬书集成》,第34—36页。
1702033561
1702033562 (119) 《春秋纬·元命包》,第598页。
1702033563
1702033564 (120) 造成这种同位的原因在于:按照《周易》六十四序列,坤在乾后,但坤初爻所贞之月在六月,而非按照六十四卦的顺次在乾后的十二月。而按照屯、蒙的贞辰之法,其后的其他一阴一阳的对卦贞辰,除泰、否和中孚、小过两对卦之外,其他的对卦都依照屯、蒙贞辰的方式而行,故阴卦初爻所主月与阳卦所主月免不了重复的情况。
1702033565
1702033566 (121) 郑玄注曰:“泰从正月至六月,皆阳爻;否从七月至十二月,皆阴爻。否、泰各自相从。”《纬书集成》上册,第37页。
1702033567
1702033568 (122) 关于四正卦、十二消息卦和杂卦的分别,参看第四章孟、京《易》学部分。
1702033569
1702033570 (123) 《纬书集成》(上册),第125页。
1702033571
1702033572 (124) 《纬书集成》,第137页。
1702033573
1702033574 (125) 《易纬·稽览图》卷上,第131页。
1702033575
1702033576 (126) 此为郑玄的注语,见《纬书集成》,第131页。
1702033577
1702033578 (127) 《纬书集成》,第125页。
1702033579
1702033580 (128) 《纬书集成》,第136—137页。
1702033581
1702033582 (129) 《纬书集成》,第143页。
1702033583
1702033584 (130) 参见《纬书集成》,第143—144页。
1702033585
1702033586 (131) 关于此类术占的梳理,参见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180—188页;徐兴无:《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第116—128,134—138页。
1702033587
1702033588 (132) 参见姜忠奎:《纬史论微》,第239—240页。
1702033589
1702033590 (133) 《晋书》卷三《武帝纪》,中华书局,1974年,第56页。
1702033591
1702033592 (134) 《晋书》卷一百一十三《苻坚载记上》,第2897页。
1702033593
1702033594 (135) 《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中华书局,1974年,第155页。
1702033595
1702033596 (136) 《隋书》卷二《高祖纪下》,第38页。
1702033597
1702033598 (137) 《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第941页。
[ 上一页 ]  [ :1.7020335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