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48590
1702048591
[6]马增强《〈仪礼〉与礼学研究》,《西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702048592
1702048593
[7]马增强《〈仪礼〉研究及其意义》,《长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1702048594
1702048595
[8]陈其泰《春秋公羊学说体系的形成及其特征》,《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6期。
1702048596
1702048597
[9]刘国民《论〈公羊传〉对〈春秋〉的解释》,《湖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702048598
1702048599
[10]平飞《〈公羊传〉“以义解经”的义理呈现》,《船山学刊》,2008年第1期。
1702048600
1702048601
[11]平飞《〈公羊传〉“以义解经”的特质发微》,《孔子研究》,2008年第4期。
1702048602
1702048603
[12]平飞《〈公羊传〉“以义解经”的意图探析》,《现代哲学》,2008年5期。
1702048604
1702048605
[13]文廷海《春秋谷梁学思想探研——关于经典文本的层累性解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702048606
1702048607
[14]秦平《20世纪以来〈春秋穀梁传〉研究综述》,《孔子研究》,2007年第6期。
1702048608
1702048609
[15]张高评《台湾近五十年来〈春秋〉经传研究综述》(上、下),《汉学研究通讯》,23:3(总期91期)公元2004年8月;《汉学研究通讯》23:4(总92期)公元2004年11月。
1702048610
1702048611
[16]吴丽君《〈唐开成石经〉刊刻的社会背景综述》,《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5卷第1期。
1702048612
1702048613
[17]路远、唐国学《〈五经壁本〉考—从〈五经壁本〉到〈开成石经〉》,《文博》,1997年2期。
1702048614
1702048615
(1) 《隋书·房晖远传》卷七五,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716页。
1702048616
1702048617
(2) 《隋书·刘焯传》卷七五,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718页。
1702048618
1702048619
(3) 《隋书·经籍志一》卷三十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948页。
1702048620
1702048621
(4) 《隋书·褚辉传》卷七五,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723页。
1702048622
1702048623
(5) 《隋书·儒林传序论》卷七五,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707页。
1702048624
1702048625
(6) 《隋书·许善心传》卷五十八,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427页。
1702048626
1702048627
(7) 《旧唐书·徐文远传》卷一百八十九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943,4944页。
1702048628
1702048629
(8) 《旧唐书·陆德明传》卷一百八十九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945页。
1702048630
1702048631
(9) 《隋书·褚辉传》卷七五,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723页。
1702048632
1702048633
(10) 《旧唐书·徐文远传》卷一百八十九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943页。
1702048634
1702048635
(11) 《隋书·炀帝纪下》卷四,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83页。
1702048636
1702048637
(12) 《隋书·文帝纪下》卷二,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3页。
1702048638
1702048639
(13) 《隋书·炀帝纪上》卷三,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64页。
[
上一页 ]
[ :1.702048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