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60319
1702060320
【700】 转引自《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15页。
1702060321
1702060322
【701】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15—17页。
1702060323
1702060324
【702】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187页。
1702060325
1702060326
【703】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206页。
1702060327
1702060328
【704】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195页。
1702060329
1702060330
【705】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201—202页。
1702060331
1702060332
【706】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210页。
1702060333
1702060334
【707】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231页。
1702060335
1702060336
【708】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233页。
1702060337
1702060338
【709】 参见《论中书》,《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495—500页。
1702060339
1702060340
【710】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271页。
1702060341
1702060342
【711】 “中者,道之所自出”一语,受到了程颐的批评。在程颐看来,说道出于中,就等于是说道在中之外另为一物了。参见《论中书》。
1702060343
1702060344
【712】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273页。对于吕大临将中与性等同起来,程颐也有批评。在他看来,中是“所以状性之体段”,性之中,仿佛天之圆和地之方。我们不能以方圆为天地,同样也不能以中为性。
1702060345
1702060346
【713】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272页。
1702060347
1702060348
【714】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273—274页。
1702060349
1702060350
【715】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497页。
1702060351
1702060352
【716】 《中庸解》,《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483页。《礼记解》中的《中庸解》比误收入《二程集》中的《中庸解》详细得多,但文本错误似乎也较多。比如这一段中的“唯能尽常道”的“尽”字,在《礼记解》传本中就误作“进”字。
1702060353
1702060354
【717】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280页。
1702060355
1702060356
【718】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284页。
1702060357
1702060358
【719】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285页。
1702060359
1702060360
【720】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295页。
1702060361
1702060362
【721】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299页。
1702060363
1702060364
【722】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300页。
1702060365
1702060366
【723】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301页。
1702060367
1702060368
【724】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373页。
[
上一页 ]
[ :1.702060319e+09 ]
[
下一页 ]